一說起“無賴”這個詞,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些混社會的流氓、地痞等道德低下的人。
其實,在最早的時候,“無賴”這個詞,其實并不是貶義詞。
“賴”的含義是營生、利益。而“無賴”就是沒有營生的人,或者是失去穩定生存空間的人。
在戰國、秦漢時期,假如一個人,不去種地、不去經商、也不當官,他就沒有穩定的營生、收益,這樣的人就被稱為“無賴”。或者另一個詞“遊俠”,大家或許都比較熟悉這個詞。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隻是暫時沒有什麼“正經”的收入,并不一定沒有本事。
甚至還有後來成就很大的人,比如說漢高祖劉邦,在未發迹之前就說自己被稱為“無賴”。在這裡,并沒有現在的那種貶義。
那為什麼後來,無賴就有道德低下意思了呢?
古代中國大多是處在農耕社會,還是皇權統治下的農耕社會。這些當時的統治者,最怕的就是一些沒有根基、沒營生的人,在社會的各階層鑽來鑽去。這樣會對社會各階層,帶來一定的道德風險等。
進而影響社會統治,給當時的統治者,也就是皇權造成不小的威脅。在這些統治者的有意無意地鼓動下,時間一長,無賴就成了一個貶義詞。
在現代社會中,解決不了溫飽的人,已經很少了,但是如果很多人失去穩定的職業或者營生,自己沒有在社會裡面的一個身份,也是一個潛在的風險。還好現在有了科學管理和調節,人的意識水平和職業素養也在提升,相應的風險會越來越小。
感謝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