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不像那個脫口秀公司的規定不允許說諧音梗,所以此處“三維”不是“三圍”的錯寫。三圍是對美的持續追求,而比較困難達到的事情才會使用“号召”、“再次”、“終極”之類的勵志和雞湯式詞彙。
這裡說的“三維”是職業修煉的三個角度和追求:思維的高度,知識的寬度和技術的深度。
思維的高度是對職業人工作思考慣性的要求。這種思考習慣是一種潛意識的綜合修養,歸結成一種思考技術并不完整。
有時工作思維高度不夠是因為想象力受限,總是蜷縮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内思考和設計工作,總也跳不出甚至恐懼跳出自己想象的天花闆。這種高度除了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之外,也通常會诟病組織和領導的規劃和藍圖,覺得就像天方夜譚。如果有這類情況,不妨站在比自己更高職位的人的角度上俯視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和方案,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空間。
有時工作思維不夠是不肯跳出自己的舒适區。這種思維高度通常會敵視一切先進的,體系的,戰略的思想和工具。公司老闆超越制度去管理公司,一邊訂立制度,一邊又習慣于利用自己的權威去破壞它;普通員工不理解公司為什麼要雞飛狗跳的搞ERP系統;财務部門不肯去為了業務部門變更陳舊不合理的流程,諸如此類都是這樣的現象。
有時候不能換位思考和系統思維,或者不肯悅納或者心胸狹隘,也會導緻工作思維的高度不夠。無論怎樣,以一個更廣闊的角度去看待環境和工作,打破思維的天花闆,然後說的,想的,做的,總是會歸納和總結出超出崗位需求的見識和思想。
工作中的三維是有聯系的體系。沒有足夠的寬度的知識和學習的習慣,那麼思維高度就是空想,也沒有實際的效果和作用。
直接帶來薪酬和财富回報的是你擁有的技能,但如果要讓技能不斷升值和保鮮,就需要不斷地吸收和學習更多的知識。學習相關的知識是技能轉換的直接途徑,學習不相關的知識是興趣愛好和轉換技能的間接手段。
出色的經濟學家大都是數學家是學科的寬度,讓成本核算人員去車間學習是工作的寬度,工作的寬度是相關性和秩序性并存的要求,而不是雜亂無章的東拼西湊。是經年累月的積累和學習,不是看幾本書,考幾個證,讀幾篇雞湯文字就可以達到的幅度。
知識沒有寬度,工作也很難從合格到優秀,更難以展開系統的聯想,從報表上一個數字就立體地看到業務現場和和背後的風險。
知識的寬度也是打破部門溝通障礙的有效工具,也可以防止工作落入本本主義和條條框框的限制。很多工作難以創新,本質上是因為工作知識體系沒有寬度。
很多人難以理解為什麼部門領導可以成功地做組織的頭領,也是因為沒有理解知識的寬度可以導緻戰略和管理思維融會貫通的道理。很多組織都有輪崗制度或者讓成員到下級單位挂職鍛煉,可以看成是組織為了培養人才的知識寬度而開展的一項有效工作。
雖說“學而優則仕”,但實際中很難要求或者找到“思維有高度,知識有寬度,技術有深度”的全才。廣博和精深有時候是對人才要求的悖論,樣樣通通常也會樣樣松,組織中分成技術線和管理線也是為了避免這樣不切合實際的要求。
讓一個優秀的科研人員或者技術專家去擔任領導崗位是不是合适且不說。但對比不同的高考制度對考生的要求倒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有的高考制度明确的要求考生的知識寬度,對于知識深度的要求就不是那麼較真;有的高考制度不斷地加深難度,進而又從難度擴展到寬度,這除了起到公平競争和樹立一種選擇标準之外,對于培養人才的作用幾乎看不到。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在高中時是科學家一般的知識積累,畢業幾年之後全部還給老師。
城北徐公作為男神當然非常受歡迎,但在生活中發現這樣的人比例還是比較少的。把寬度和深度放在職業規劃的角度上思考更恰當:有些人愛好廣覽群書并融會貫通,而有些人可以在本專業内持續精進不斷挖掘。
在大學時我們都會學習到幾十門課程,但工作之後可能隻會抱着一個方向持續的精研。有的會計系學生最後成為财務總監,而有的成了會計核算工程師,這都是成功的體現,但把兩個人的崗位調換過來就會無比别扭。
無論是知識有足夠的寬度,還是技術有足夠的深度,都離不開思維高度的統領。是成為一個完美男神,還是一個細高挑兒,還是一個短粗胖,都是合理的存在,吾與城北徐公孰美也就沒有了統一答案。
擁抱三維,隻是職業修養的導向,并不是人才辨别的标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