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為了豐富餐桌
大家做了哪些努力?
比如
胡蘿蔔味的大龍蝦——
再比如
花菜味的烤全羊——
甚至還有朋友嘗試起了
自制“快樂肥宅水”可樂
emm……
我們強勢圍觀一下——
簡單粗暴版
材料:
一杯長江水
趁媽媽不注意時拿
一點紅糖、白醋、小蘇打
“黑料理”的生産過程
這味道麼
你猜——
追求完美版
材料:
紅糖、檸檬汁、小蘇打、白水
丁香、桂皮、香葉、黑咖啡
先将丁香、桂皮、香葉用水煮沸
确定這不是煮茶葉蛋?
将水濾出後
按2:1的比例加入黑咖啡
再依次調入
紅糖、檸檬汁、小蘇打
成了
有“内味”了
氣泡機版
材料:
氣泡機、可樂原漿、水
用氣泡機給冰鎮後的水加氣
倒入可樂原漿後
慢慢搖晃均勻
瓶壁上挂滿氣泡
我仿佛感受到了快樂
化學老師說:
一百多年前,美國的一位藥劑師發明了可樂,雖然配料就印在瓶身上,但無人能解。據說真正的配方世上隻有3個人知道,為确保秘方安全,他們從不同乘一趟飛機,以防發生空難。
将酸性的檸檬汁或醋,與堿性的小蘇打混合後,會發生酸堿中和反應産生二氧化碳,所以前兩種自制可樂的方法會産生氣泡。不過掌握不好比例,調制出來的“可樂”有可能會發酸、或者因為小蘇打沒有完全反應而發苦。
用氣泡機可以把二氧化碳打入水中,其原理與工業生産碳酸飲料的方式相似,通過增加二氧化碳與水的接觸面積和接觸時間,提高碳酸化程度。
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如果在打開可樂蓋之前搖動瓶子,就可能把可樂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搖出來,使瓶中的氣體壓強增大,擰開瓶蓋的一瞬間,由于瓶内壓強大于大氣壓的壓強,這個壓強差會使可樂噴出來。
——上海市吳淞中學化學教師喬心悅
近日
可樂屢次登上熱搜
在上海封控期間
輕易團購不到的可樂
也成了跳蚤市場上的“硬通貨”
你幾乎可以拿可樂換一切——
帶魚、辣椒、咖啡、蔬菜
等等等等
而無論是可樂還是蛋糕等
非生活必需品
都成為了居家隔離
緩解情緒焦慮的精神撫慰劑
靈魂對可樂的渴望
其實隻是小朋友和家長們
對回到往日生活的向往
再來看另外一種美食——
豆腐
白醋點豆腐
材料:
黃豆、攪拌器(破壁機、豆漿機)、白醋、水
将200克黃豆和1000克清水
放入攪拌器磨成漿
濾出豆渣後再加入1500克清水
在火上加熱熬煮至沸騰後
再煮5分鐘
撇去浮沫
關火冷卻後
挑出表面凝結的豆皮
接下來是關鍵步驟
将50毫升白醋與50毫升清水混合
将調好的白醋水
一點點放入豆漿中慢慢推開
動作過快會影響凝固
做出來的豆腐會像豆渣
白醋水全部放進去後
豆花就出來了
将豆花用紗布濾水
并用重物壓實
40分鐘後
豆腐就做好了
白醋也可以用檸檬汁替代
去除黃豆中的腥味
化學老師說:
方士煉丹未能成仙,卻不小心煉出了兩大副産品——豆腐、火藥。
據史料記載,豆腐始于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之孫劉安吃了方士們進獻的豆腐之後,覺得鮮嫩可口,于是讓方士繼續鑽研,改良了配方。因為是由“六谷”中的“菽”即大豆制作,所以當時并不叫“豆腐”,而是叫“菽乳”。
工業生産豆腐,常用含有電解質的溶液點在豆花中形成豆腐,比如鹵水、葡萄糖酸内酯等。家裡做豆腐使用的檸檬汁或醋中,也含有電解質,使豆漿中的蛋白質發生聚沉、凝結成豆花,經過壓制變成了豆腐。
前段時間“蛤蜊炖蛋”火遍上海,蛋液中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而這種蛋白的凝結對濃度和溫度的要求都很低,蛋液加水或牛奶後,加熱到70°C左右就可以凝固,做成炖蛋或者雙皮奶了。
——上海市吳淞中學化學教師喬心悅
五一小長假足不出戶
如果自己動手
做上一盤豆腐
也是“勞動節”裡
生動的一課
這是另外一種凝結後
制成的美食——
QQ糖做果凍
材料:
QQ糖、水(牛奶)
将QQ糖隔水融化
加入适量水或牛奶攪拌均勻
靜置冷卻後
加上一點酸奶、水果
一份下午茶就做好了
隔壁大人都饞哭了
如果家裡有魚膠粉(吉利丁粉/片)
或者瓊脂、白涼粉、寒天粉等
都可以經過調配
做成果凍、布丁狀的美食
化學老師說:
QQ糖的成分中包含明膠,市場上的明膠多以牛皮牛骨或豬皮為原料制成,許多明膠生産廠家也用魚皮、魚鱗等為原料,明膠也稱魚膠粉或吉利丁粉(片)。明膠也是一種蛋白質,可溶于熱水,降溫後會凝結。
明膠、瓊脂、白涼粉、寒天粉都是常見的凝固劑,明膠凝固需要的時間最長,但口感最順滑;寒天粉和白涼粉的口感和狀态都很接近,沒有吉利丁Q彈;瓊脂的凝固性最強,溶于水需要90℃左右的高溫。
——上海市吳淞中學化學教師喬心悅
好不容易“搶”來的菜
怎麼保存?
除了放進冰箱
還有個好辦法
就是做成泡菜
自制泡菜
材料:
泡菜壇、食鹽、清水、酒精(高度白酒)
白菜、蘿蔔等蔬菜
香葉、大料、花椒、桂皮、
辣椒、生姜、大蒜
蔬菜切成條
配制濃度為5%~20%的鹽水
将泡菜壇洗幹淨
并用酒精或高度白酒消毒并晾幹
将晾幹的蔬菜放入泡菜壇
在放至一半時依據個人口味
加入香葉、大料、花椒、桂皮、
辣椒、生姜、大蒜
繼續裝至八成滿後
将冷卻的鹽水倒入泡菜壇
使鹽水沒過全部菜料
并加入少許高度白酒
将泡菜壇封口
在25℃左右的環境中
8天~10天後
泡菜就可以食用了
打開泡菜壇
就能聞到微酸的味道
光是想想
口水就滴滴答了
化學老師說:
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國人就已經開始腌漬食物了。制作泡菜時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種厭氧菌,在無氧的條件下,乳酸菌發酵産生乳酸,使得泡菜呈現出一種特殊的風味,還不改變菜的品質。
說到乳酸菌,是不是想起酸奶了?牛奶經乳酸菌發酵後,蛋白質凝結,變得更稠,不過現在一些凝固型酸奶(老酸奶)中,也會添加明膠等增稠劑。
腌制泡菜必須充分發酵。采摘後的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發酵初期蔬菜中大量硝酸鹽被轉化為亞硝酸鹽,過量食用未充分發酵的泡菜,可能會中毒。發酵結束時,亞硝酸鹽含量降至最低點,甚至消失,食用更為安全。
——上海市吳淞中學化學教師喬心悅
在制作過程中
使用發酵方法的
還有果酒、果醋
米酒、米醋、酒釀等
不過發酵的不是乳酸菌
而是酵母菌
酵母菌一般泛指能
發酵糖類的各種單細胞真菌
除了制酒、醋
還可以制茶、做面包、蒸饅頭等
當然
小朋友和家長也可以一起嘗試
把之前的豆腐進行發酵
做成腐乳或者臭豆腐
你還知道食物
加工制作過程中的哪些變化?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跟我們分享
圖片出處見水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