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珠海的影響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珠海的影響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20:16:01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珠海的影響?珠海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施工圖”進一步明晰,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珠海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珠海的影響(珠海串起四個關鍵詞)1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珠海的影響

珠海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施工圖”進一步明晰。

從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再到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迅速從藍圖走進現實。

今年7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确了廣東省建設大灣區的“施工圖”,其中珠海被提及36次。

珠海如何落實?準備怎麼幹?中國共産黨珠海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于8月9日召開,部署了大灣區建設和珠澳合作。

會議提出,“推動珠港澳三地規則銜接和聯通融通;緊緊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的使命要求,加快提升珠海城市能級量級;緊緊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使命要求,建設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範;緊緊圍繞服務澳門經濟适度多元發展的使命要求,攜手澳門共建澳珠極點”。

“珠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提升珠海城市能級量級”、“建設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範”、“共建澳珠極點”成為珠海今後全力建設大灣區的四個關鍵詞。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涉及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币,無論是國際、國内都沒有可資借鑒的經驗。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除了灣區硬件基礎設施的硬連接之外,代表委員們更關心人員和生産要素流動的軟連接,軟連接背後則是更為複雜的規則和制度銜接。

以保險為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粵港澳保險機構合作開發創新型跨境機動車保險和跨境醫療保險産品”。但粵港澳大灣區容納了廣東、香港和澳門三個獨立監管保險的機構,三地的保險監管和發牌機制不同,要真正實現跨境保險合作,尚面臨障礙。

去年底,港珠澳大橋通車,讓珠海成為唯一陸橋同時與香港、澳門連接的城市。硬連接的優勢也為珠海在大灣區内率先探索珠港澳制度銜接提供了條件。

今年以來,珠海動作頻頻。早些時候,《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港澳建築及相關工程咨詢企業資質和專業人士執業資格認可規定(征求意見稿)》發布,為允許港澳建築類企業在橫琴便利執業掃除制度瓶頸。

截至目前,珠海已在跨境辦公、跨境金融、港澳人員子女内地入學、澳門醫師内地執業、澳門人試點購買内地社保、跨境法律服務等多方面先行先試。

珠海市人大常委會相關人士披露,珠海将與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橫琴新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暨珠海經濟特區法治研究中心”,探索珠海在大灣區建設推動規則相互銜接的法治保障機制及立法對策。

珠海一直以“小而美”著稱。2018年,珠海完成地區生産總值2914.74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83.74億元,增速均居全省首位,但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相比,珠海經濟體量小,城市發展的能級量級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廣東省委、省政府近日印發《關于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提出“支持珠海經濟特區發展,培育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對于珠海而言,有能級量級,才能發揮“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與澳門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澳珠極點,同樣需要相匹配的城市能級量級作支撐。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圍繞提升城市能級量級這一目标,珠海近日派出黨政代表團,先後赴廣州、深圳、佛山、東莞考察,對标先進,學習取經。有參與考察的人士表示,當前珠海處于難得的曆史機遇期,許多優質企業紛紛把目光投向珠海,“我們也要善于把握大勢、着眼長遠,對能夠‘以一博十’的項目予以大力支持,為現代産業體系發展謀好篇布好局,才能在這一輪科技革命中實現彎道超車。”

區域發展不均衡,是珠海能級量級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上半年,地處珠海東部的香洲區(含橫琴、保稅等)實現GDP917.7億元,而位于珠海西部的金灣(含高欄港)、鬥門區,以約占珠海三分之二的陸地面積,僅創造了約560多億元GDP,東西差距依然較大。

為盡快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珠海正在推進發展空間南進西拓北接東優,具體而言:南部對接港澳推進橫琴、保稅區、洪灣片區一體化建設;加快西部生态新區建設;北部對接深中通道建設唐家科教新城;東部優化提升香洲主城區,加大城市更新推進力度。

海洋經濟是大灣區經濟未來發展的新增長極,珠海又是大灣區海洋面積最大、海島最多的城市,發展海洋經濟、打造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範的條件得天獨厚。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最早在2016年,珠海出台《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打造成珠江西岸海洋經濟龍頭城市”的新定位。

位于珠海高新區的雲州智能,是我國無人船企業的“領頭羊”。這家由幾名大學生創建,在珠海發展起來的本土企業,創立不到十年,已掌握100多項無人船核心專利,幾乎占到全球專利總數的四分之一,并牢牢占據着國内環境測量無人船市場近九成的份額。

去年11月30日,雲洲智能聯合政府、科研院所等在珠海萬山群島打造了總面積超過770平方公裡的世界最大、亞洲第一家海上無人船測試場,并牽頭打造中國首個無人船産業孵化基地——香山海洋科技港。

雲洲智能的崛起,是珠海海洋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珠海還培育和引進中海福陸、三一海洋重工等企業,并于去年12月成立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目前,珠海海洋經濟已涵蓋十大産業類别,并初步形成了以濱海旅遊、海洋工程裝備、遊艇及船舶、海洋油氣、海洋生物醫藥等為重點的海洋産業發展格局。截至2017年,珠海市海洋産業總産值達1244.2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4.57%,海洋經濟總量創曆史新高。

有分析人士表示,珠海四年前定位的“海岸經濟龍頭城市”,對标範圍僅是珠江西岸,“沿海經濟高質量帶發展典範”,對标的則是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沿海地區,對珠海而言發展格局更高,空間平台更大,機遇利好更足。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首度提出“澳珠極點”,與廣佛極點、深港極點并列,将共同發揮“引領輻射”作用,帶動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灣區、世界級城市群。

澳門是《規劃綱要》定位的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珠海與澳門地裡相鄰,最近處隻有不到200米,随着通關便利化舉措的不斷推進,如今珠澳兩地經濟、人員往來日益深入,從澳門開車到珠海橫琴,過關加上交通,僅需十幾分鐘,這讓不少在珠海工作的澳門人感慨“跟在家門口工作一樣方便”。

作為促進澳門産業多元化的重要載體,珠海與澳門攜手,共建澳珠極點,為兩地深度合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發力點。

早些時候,珠海市政府與澳門科技大學正式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岸珠澳優質教育和創新科技中心。這是珠海落實《規劃綱要》,共建澳珠極點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作為服務澳門的民生綜合項目,有澳門企業投資建設,旨在探索将澳門教育、醫療、社會保險、通訊等民生配套延伸覆蓋到橫琴的“澳門新街坊”下半年将開工建設;全新的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即将啟用,澳門蓮花口岸或整體搬遷至橫琴,珠澳兩地通關将更為便捷;珠機城際一期(拱北至橫琴段)今年底也将投入運行,其橫琴口岸站可直通澳門。

采寫:南都記者 楊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