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
光明區改革創新獎表彰大會
在光明區公共服務平台舉行
大會向獲得光明區“改革創新獎”的優秀項目、先進集體、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并發布《光明區2022年度光明科學城建設卓越貢獻獎評選方案》,動員和号召全區廣大幹部群衆感恩奮進,趕超奔跑,為光明區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貢獻智慧和力量。
光明區委書記蔡穎,市委副秘書長、政策研究室主任、改革辦副主任盧文鵬,區委副書記、區長邱浩航,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蔣溪林,區政協主席郭鋼等區領導班子成員參加大會。
會上,參會人員共同觀看了
“改革創新獎”宣傳片
參會領導為獲得“改革創新獎”的10個優秀項目、10家先進集體、10位先進個人進行頒獎。随後,優秀項目、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獲獎代表進行發言,分享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改革創新故事。
為激發改革澎湃動能
光明區委向廣東省委省政府積極申請
專設“改革創新獎”
并在全市率先完成評選
以高規格、高含金量獎項
推動改革挺進“深水區”
·
近三年,光明區委科學謀劃,精心部署,改革印迹星羅棋布,成效位居全市前列。全區累計開展改革項目118個,推出改革舉措206條,形成制度創新成果68項,全市率先推出綜合改革示範點8個。
創新生态蔚然成型,創新能級不斷提升。2021年,全區市級以上創新平台達119個,承擔國家級、省級科技戰略任務96項,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739件,各類創新主體獲得國家、省級專利獎8項。
大會正式發布了
《光明區2022年度光明科學城
建設卓越貢獻獎評選方案》
據了解,該獎項經廣東省委、省政府批準設立,面向光明區各機關事業單位、科研機構、企業及其個人,以及其他為光明科學城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相關組織和個人,共評選出10個先進集體,30位先進個人。
光明科學城建設卓越貢獻獎具有獎項規格高、覆蓋對象全、涉及領域廣、體系聯動強、流程設計簡等五大特點,面向10個領域開展評選,分别是創新載體引進與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創新生态營造、産業空間拓展、科研成果産業化、企業引進與孵化、科技服務業發展、人才引進與服務、科學家園建設、綜合配套建設等領域,每個領域都有具體的評選标準。
蔡穎表示,要牢記囑托,充分認識全面深化改革對于光明發展的重要性。要凝神聚氣,縱深推動科技創新領域、産業空間拓展、優化營商環境、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等關鍵領域改革,更好服務光明科學城建設。要完善機制,形成強大合力确保改革工作行穩緻遠。
此次大會正式發布“光明科學城建設卓越貢獻獎”,号召全區上下感恩奮進再出發,激情滿懷創新舉,以更加實幹的作風、更加飽滿的幹勁、更加過硬的本領,以改革創新精神,以新擔當新狀态,共同打造卓越的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盧文鵬表示,近年來,光明區在創新發展、基層治理、生态保護等改革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績,形成了一批制度性成果。接下來要搶抓戰略機遇,乘勢而上深化改革;要注重系統集成,打造全過程創新生态;要用好綜改試點,探索科技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光明力量。
先進個人
1.常謙(區信訪局局長)
2.向小四(區科技創新局創新促進科科長)
3.何海飛(區紀委監委辦公室主任)
4.羅巍(深圳合成生物創新研究院産業創新與轉化中心主任)
5.張勃(深圳灣實驗室特聘研究員)
6.陳鳳(深圳市飛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總監)
7.廖俊成(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職員)
8.陳建波(區人才工作局副局長)
9.王玮(區發展和改革局辦公室主任)
10.林青(區社會工作協會秘書長)
先進集體
1.區信訪局
2.區委政法委
3.區委組織部
4.區紀委監委機關
5.深圳灣實驗室
6.深圳市飛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玉塘街道
8.區發展和改革局
9.區水務局
10.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獲得“改革創新獎”的
10個優秀項目
1.開展群衆訴求服務機制改革(牽頭單位:區委政法委、區信訪局)
2.深化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改革(牽頭單位:區水務局)
3.創建國家生态文明示範區體制機制改革(牽頭單位:市生态環境局光明管理局)
4.構建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改革(牽頭單位:區紀委監委機關)
5.探索重點片區土地二次開發3.0模式改革(牽頭單位: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鳳凰街道)
6.開展深圳市工程生物産業創新中心建設機制改革(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
7.實施鳳凰社區營造計劃(牽頭單位:鳳凰社區基金會)
8.新湖街道探索黨建引領全科網格機制改革(牽頭單位:新湖街道)
9.探索國資引領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改革(牽頭單位:區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局)
10.開展光明科學城黨建聯盟機制改革(牽頭單位:區委組織部)
内容來源:綠色光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