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差生教育案例

差生教育案例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6 00:15:56

陳康的家在遠離鄉村中心地段的半山坡,爺爺、父親和他,祖孫三代住在兩間毛坯水泥房裡,家裡沒有衣櫃,衣服、被褥墊着塑料袋堆放在房間的角落,久未打掃的地面散落着插排、充電線、煙頭和廢紙。

他是安吳龍泉明日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明日實驗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父親有精神疾病,媽媽離家出走,爺爺患有骨膜炎,隻能靠拄拐走路。家裡依靠低保和30隻“扶貧羊”的羊奶收入為生。

和同齡孩子相比,陳康長得又瘦又小。班主任徐旻記得,他剛來學校的時候,“普通娃吃一個馍就飽了,他吃完一個還要在抽屜裡藏一個,好像一直吃不飽”。二年級語文課講到《中國美食》這篇課文,徐旻讓學生舉例一些中國美食,他吞吐半天,說:“我一個都沒有吃過。”

盡管在陳康家幾百米外就有一所公辦小學,但爺爺陳力執意把他送到離家3公裡的明日實驗小學念書。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1

明日實驗小學正門口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劉昱秀 圖(除特殊标注外)

這所小學位于陝西省鹹陽市泾陽縣安吳鎮雒仵村南,在2022年秋季學期開學前,是安吳鎮中心小學下轄10所小學中唯一提供住宿的學校。全校六個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200名學生中近160人住校,每兩周放假一次。

陳力說:“如果去了其他學校,家長要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夏天中午還要接他回家午休,我們家庭沒這條件。”陳康的父親和爺爺都隻有小學文化,“(在家裡)輔導不了娃作業,也怕娃學壞。”

明日實驗小學70%以上的生源來自安吳鎮當地,大多數家庭靠種植小麥、玉米和大棚蔬菜為生,也有不少孩子的父母在江浙、廣東等地的電子廠打工或做點小生意。學校的生源以留守、單親、缺親、貧困家庭的孩子為主,校長牛明珠說,其中留守兒童的占比超過60%,而這些來自特殊家庭的孩子也更容易出現心智發育遲緩、自我約束能力差、性格内向敏感等問題。

走進學校,可以看到土操場四周被蔥郁的槐樹包圍,操場旁邊的乒乓球台由磚和水泥闆砌成,台子中間堆放着幾塊紅磚充當球網。學校共有19間學生宿舍,每間宿舍擺放着五六套上下鋪的鐵架子床,宿舍裡沒有空調,隻有一個小小的天窗,門口用棉被當門簾,隔熱防寒。

建校的34年裡,這所民辦學校接收了許多“掉隊”的孩子,而經濟問題長期困擾着牛明珠和學校老師。到今年夏天,學校迎來了被關停的命運——因辦學不達标,秋季起,明日實驗小學不再招生,現有在校學生按照“就近入學”原則分流。

7月20日,泾陽縣教育局副局長賀詳甯告訴記者,為了解決明日實驗小學部分學生的住宿需求,分流方案除就近入學外,增設到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燕王中學就讀、在安吳鎮龍泉中學增設一到四年級住宿(五六年級已納入初中)兩個選項。賀詳甯說,新學校的教學環境和生活環境會比明日實驗小學提高很多。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2

明日實驗小學裡,由磚和水泥闆砌成的乒乓球台

“問題孩子”的避難所

三年級時,張昊從離家更近的公辦小學轉學到明日實驗小學。轉學以前,他的成績排名全班倒數二三,經常因為成績差、作業沒完成被老師留堂,或被叫家長到班級陪讀。

張昊的父親張偉每次接到老師電話,蹬着一雙底都是泥的解放鞋,從田裡滿頭大汗地騎三輪電動車往學校趕。坐在教室最後一排陪讀,他時常感到窘迫,“我看我孩子也在聽課寫字,但我一個字都不認識,怎麼給他輔導?”

張偉和妻子都是農民,小學文化,家裡靠種植六畝松花菜為生。原本把孩子送到公辦小學上學,在他看來理所當然:“免費”、“離家近”。但有一次他5點半去學校接兒子放學,兒子作業沒寫完被留堂,而地裡砍完的松花菜還沒來得及裝車,他有些急躁,跟老師吵:“(菜)砍完不馬上裝車拉到批發市場賣,風一吹就蔫了,賣不了錢。”

農忙的時候,張偉和妻子要淩晨三四點鐘頭戴礦燈到地裡剁菜,早上6點裝車拉去批發市場賣,一畝地每年能掙三四千元。

自從那次和老師争吵後,他萌生了把孩子送到明日實驗小學住校的想法。盡管明日實驗小學每學期學費1300元,住宿費300元,但到了農閑的時候,如果不用每天接送孩子,張偉去鎮上做電焊工,一天掙240元,一周就能把孩子的學費掙出來,還能省下每月給孩子報課後輔導班的七八百塊錢。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3

學生宿舍

牛明珠解釋說,從五六年前開始,教育局要求小學生上下學必須有家長接送,哪怕家在學校旁邊。這也是一部分孩子轉學到明日實驗小學的原因之一。

明日實驗小學三年級轉學過來的孩子數量最多。副校長張小玲解釋說,三年級是一個分水嶺,課本難了,“智力發育遲緩一點的孩子,暴露得更明顯了”。同時,這也意味着一些農村家庭的家長很難去輔導孩子作業。

趙佳也是一名轉學生。和張昊不同的是,她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離異後都在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照顧。

談及轉學的原因,趙佳的奶奶王英回憶,趙佳在原來的學校讀一年級時,曾被班主任建議休學。她不愛說話,自己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牆角,每次被老師批評或者感覺委屈,就用不吃不喝一直哭來對抗,班主任懷疑她有心理疾病。

王英曾領她去西安市兒童醫院檢查,拿着孩子沒有心理疾病的證明去找老師,并陪讀了兩個禮拜。

二年級時,她轉入明日實驗小學。

轉學生劉冉也曾有過在前一所學校“呆不下去”的經曆。她寫字慢,轉學以前,經常因為生字作業寫不完被老師留堂,逐漸抵觸寫字。在母親張琪印象裡,劉冉回家話很少,從來不笑,“我問她怎麼了也不說”。為此,張琪一度擔心孩子抑郁。

張琪特地請假在教室外坐了一天,發現劉冉上課寫字總是發呆,下課一個人玩。有一次字寫錯了,沒認真改,被老師叫出去打手了幾下,也沒哭,“還是呆呆坐在那”。

抱着試試看的态度,張琪帶着女兒去了明日實驗小學報名,并把女兒的情況告訴了新學校的班主任徐旻。

“有教無類”

明日實驗小學并非從創辦之初就扮演着“問題孩子”避難所的角色。

2001年,國家實施“兩免一補”政策(指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雜費、免書本費、逐步補助寄宿生生活費”)之前,它一直是貧困家庭的孩子避免辍學的一道防線。

牛明珠的父親牛勇于1988年創辦了這所學校,背景是1986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其中提到,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力量舉辦各類學校。在此之前,牛勇在縣教師進修學校擔任教心組長,從事教育學、心理學、語文教材教法教學研究工作。

“父親一直信奉讀書改變命運。”牛明珠說。牛勇是家中的長子,牛明珠爺爺去世早,且家裡成分不好,他高中畢業後就回村務農,也在村小代過幾年課。直到1977年恢複高考,31歲的他才有機會考上大學,畢業後被分配進入體制内教書。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4

牛勇 受訪者供圖

牛明珠覺得,當時牛勇創辦明日實驗小學,一方面是想給一些家庭貧困、辍學務農或打零工的孩子提供接受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另一方面,他希望創辦一所“重視素質教育”的學校,讓農村的孩子增加一點見識。

張然是明日實驗小學1989級畢業生,她剛來學校的時候,學校沒有校門,沒有圍牆,土坯房教室的窗戶沒有裝玻璃,到了冬天,老師得用塑料膜糊住。木質書桌坑坑窪窪的,每次放假,學校都會找人來給書桌刷一層油漆,讓它稍微光滑一點。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5

學校現在的教室

張然的父母都是農民,家裡還有一個弟弟要念書。她上四年級以前,一直欠着學校每學期15元錢的學費,和她一樣賒學費上學的孩子不在少數。

牛明珠記得,父親曾用自己在體制内的收入幫學生墊付過學費。“父親創辦學校之前,我們家是整條街上第一戶買上沙發的。”但到90年代初,她上初中時,周圍人家裡陸續蓋起了磚瓦房,買了電視機,而她家搬到了學校宿舍住,靠母親種棉花的收入,家裡才買上電視。

2001年,牛勇55歲,牛明珠23歲,她剛從延安大學畢業,“想要幫父親分擔一點”,回到明日實驗小學教英語。

在她的記憶裡,在家裡很少有機會和父親交流。牛勇經常和衣睡在辦公室的雙人沙發上,枕着用牛皮紙裹着廢報紙做的枕頭。每逢村裡有紅白喜事,牛勇拎着一杯水和一包煙,在學校的國旗杆下坐一夜,這裡能看到宿舍,他要防止有叛逆的男生晚上不睡覺,翻牆去湊熱鬧。2008年夏天,接到地震預警的消息,他把宿舍的架子床搬到土操場給學生睡覺,自己在夜裡巡邏,盯着立在地上的水瓶,一旦水瓶倒了,就立刻疏散大家。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6

牛勇生前的辦公室

有時候,牛明珠無法理解父親的“倔強”。每次上級主管部門到學校檢查工作,她組織全校師生打掃衛生,牛勇都為此生氣,他說:“重點不在衛生上,而是把真正的教育搞的東西讓人家看,比如教學、德育、校報、學生日記。”

明日實驗小學每兩周放假一次,每次挨到放假的日子,老師們都累得不行,但有時牛勇說:“這一周不放,下一周再放。”牛明珠心裡也有怨言,父親總是有理由,“下一周可能要農忙了,孩子回家能幫着到地裡去砍菜、拾麥子”,“周末有暴雨,家長一來一回接送不安全”。

明日實驗小學生源的變化發生在2001年,實施“兩免一補”政策之後,不少貧困家庭的學生轉學去讀免費的公辦小學。2003年9月開學,明日實驗小學學生總數從“兩免一補”之前的500多人,下降到72人。

但随着農村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比例增高,留守、單親、缺親的家庭裡,那些沒人管的孩子有了小學住宿的需求。此外,還有一些因為心智發展較慢、調皮、成績差等原因在公辦小學遭遇過歧視的孩子,轉學到了明日實驗小學。學生人數慢慢由最少時的72人,穩定在了200名學生左右。

六年級班的班主任張豔記得,過去早上給老師開會的時候,牛勇要求老師們做到“有教無類”,因此,不管學生的入學考試成績多少,隻要家長把孩子領來,明日實驗小學都會接收。

張豔說,牛勇還要求:“哪怕是傻瓜,不學習的也要參加每學期的全縣期中、期末統一考試。”在其他學校,如果學生成績比較差,有智力發育遲緩的表現,可能被要求去醫院開證明,不參加縣裡的統考,以免影響學校排名,進而影響招生。而在明日實驗小學,來就讀的學生大多是就近、分學區入學,排名與教師薪資也不直接挂鈎。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7

明日實驗小學過往取得的部分榮譽

“既當老師又當媽媽”

趙佳剛入學時,有老師記得,她整天在操場晃蕩,死活不進教室,拉扯的過程中還打了奶奶一個耳光。

提起過去,她解釋說:“剛轉學的時候,害怕集體生活。”在前一所小學,不懂的問題她問老師,沒有得到回應;舉過好多次手,“但老師從來不叫我,就不再舉手”。這些結了痂的傷口,她很少示人。

明日實驗小學的學生每天有20分鐘寫日記的時間,将當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情記錄在日記本上。這是老師們想出來的方法,既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幫助老師了解學生。

李安萍在明日實驗小學教了26年的語文課,印象最深的日記是一次讓一年級學生用“多麼”造句,一個女孩寫道:“我多麼想媽媽呀,我好幾年都沒有見到媽媽了。”

她悄悄詢問女孩奶奶,得知女孩父母離異後,父親再婚,奶奶不讓孩子母親探視孩子。女孩奶奶說,女孩在家很懂事,從來不提親生母親。

李安萍勸她:“親情是斷不了的,孩子很内向,會把心事寫在日記裡。如果孩子媽媽主動要求把孩子帶出去玩,就讓孩子高興一下。”

1996年9月,李安萍第一次去明日實驗小學時,她形容當時心裡很猶豫。因為在此之前,她做家庭主婦近十年,但牛勇打聽到她高中時文科成績特别好,父母還都是老師,在全校老師開會時推薦了她,“沒辦法我第二天就上崗了”。

談及一直留在學校的理由,她說:“是學生。”她記得有一次去一個和父親單獨生活的男孩家家訪。家裡沒有鐵門,院子裡沒有後牆,一眼望去是成片的莊稼地。父親不在家,“我就在想他晚上一個人在家怕不怕?怎麼吃飯?”臨走時,男孩卻追上來,遞給她一串葡萄。

張豔也曾被學生和家長打動過,她說:“有的娃家比較困難,輔導娃各方面都特别費勁,希望老師照顧一下,經常拿幾個松花菜、白菜放在我門口,一點菜不值錢,但是這種感覺很溫暖……就是那一點小小的(舉動),讓我覺得不努力不行。”

明日實驗小學副校長張小玲說自己容易和這些留守、單親、缺親、貧困家庭的孩子共情,理解他們父母的無奈和不易。張小玲34歲時離婚,她一個人拉扯三個孩子長大,周末幫村裡人摘菜,一天掙10塊錢,農忙時,隻要沒有課,就請假回家種地。有一次晚自習結束回家,小兒子窩在被窩裡哭,問她:“媽媽能不能早點回來?”

後來在明日實驗小學,她會在曾因為打架被公辦學校開除過的男生半夜組織同學打牌時,氣不過打他一頓,每天下課叫他去辦公室談話;還會在學生半夜牙疼時,摸黑倒水、喂藥,結果把腳崴了,第二天一隻腿跪在椅子上給學生上課。

張小玲做過23年的公辦小學代課老師,2008年,由于“撤點并校”,她所在的學校不再需要代課老師,才來到明日實驗小學。

當時,張小玲所在的公辦小學,有正式編制的老師工資兩千多元,但作為代課老師,她每月隻能領150元,到了明日實驗小學,工作量大了,“薪資也翻倍了”。她記得剛來時,每月工資360元,一學期漲50塊錢。

英語老師王瑩也曾在大學畢業後做過一年公立學校的代課老師。2011年,學校在編老師月薪三千元,她隻能領八百元,領工資時,不能簽自己的名字,隻能簽在編老師的名字。“同工不同酬”一度讓她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也少了一股熱情勁。

為此,她曾嘗試考過兩次編制,但都失敗了。她在家要照顧女兒,丈夫是廚師,早出晚歸,婆婆和母親都要幫家裡其他兄弟姐妹帶孩子,2015年,二女兒出生後,她便放棄了考編。

來到明日實驗小學因為偶然。2018年,女兒受傷,錯過回原定小學入學報名的時間。原本她隻是想陪女兒在明日實驗小學過渡一學期,沒想到一呆卻是四年。

她記得初次見面,牛勇跟她說:“你裝一肚子知識,卻在家帶了這麼多年小孩,隻要你喜歡(教書)你肯定就能幹好。”

在明日實驗小學,教職工有22個人,老師會幫低年級學生洗頭、掏耳朵、剪指甲,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放到床邊,晚上查寝。起初,王瑩有些不适應,“這不是生活老師做的嗎?”後來,有一次一個孩子拉褲子,她幫他換下來洗,一撮頭發上沾了大便,還是第二天開會被其他老師發現的。

她漸漸适應了既當老師又當媽媽的生活,她說:“家裡本來就是農村的,苦慣了。”女兒們換下的髒衣服,她也會洗,而被這些“沒地方去、沒人要”的孩子信任和依賴,她覺得自己有必要這麼做。

趙佳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慢慢變化的。

轉學進入明日小學後,她中午不吃飯,老師把飯打好放她眼前;社團活動不參加,老師讓她去活動室待在其他同學邊上,她有興趣了,就遞給她一張彩紙,讓她跟大家一起做。

在這個41人的班級裡,她漸漸不再顯得特殊:“六一”表演的時候,她在台上領舞;運動會上,得了“400米”跑第一名;這學期期末學業成績“優”。

“小紅花”與興趣課

為了幫助後進生提高成績,2001年開始,明日實驗小學實施了“差生教育工程”計劃。牛明珠解釋說,這個計劃專門針對起點低、基礎不紮實的孩子,老師會利用兩飯期間單獨給這些學生補課三十到四十分鐘,也會根據學生學習程度,布置分層作業。

牛明珠記得,那時候有些老師飯沒吃完,就把碗端到教室門口,或者趁下課在黑闆上出一些題,“(為了)宣布主權——下節課是我的,這個課間是我的”。

在講課文時,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李安萍的要求會不同。她先讓優等生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再提問中等生重點的字、句;最後讓後進生向前兩者發出挑戰。但每次她都會想盡辦法獎勵後進生一朵小紅花。

課堂上,每次發現有學生分心、搞小動作,她會提高聲音,放慢語速,說:“讓我看一下,現在誰最認真,這朵小紅花就送給誰。”有時她用目光提示學生:“下一個問題提問你”,再将剛剛講過的知識點講一遍。

劉冉轉入明日小學後,徐旻在布置語文作業時,要求其他同學一個字寫兩遍,隻讓劉冉寫一遍。徐旻經常鼓勵她字寫得有進步,其他同學出去玩,讓她寫到哪算哪,也先去玩。

徐旻說:“孩子總是做不完作業被批評,有心理壓力更容易厭學,你經常表揚她,她有自信了,就慢慢愛學習了。”

明日實驗小學開設了許多興趣課程,包括舞蹈、雕刻、美術、毛筆字、乒乓球等,每周六有一次小組活動。興趣課程由各科老師兼任,張小玲既是數學老師,也是體育老師,還會在課餘時間教學生唱歌、跳舞。她自嘲說:“咱們這兒的老師是萬金油,什麼都能幹,被鍛煉出來了。”

到了上體育課的時候,她提前在電腦上備課,記下起跑、跳高、跳遠、手抛球正确的姿勢和技巧。由于明日實驗小學使用的是土操場,訓練學生跑步的時候,有段時間她帶着學生到隔壁工廠的操場訓練,那裡有水泥地,用粉筆畫一條跑道。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8

學校的土操場

牛明珠說,由于這裡的孩子家庭較為貧困,不少家庭沒有能力送孩子去課外興趣班。學校也會邀請其他公辦學校、私立學校、教育機構的音樂、舞蹈、體育等課程老師,周末到學校做志願者。

王瑩除了是英語老師,也是一到三年級的美術老師,她還上過音樂課、故事課。

她在原來的公辦學校兼任過體育老師,但一節體育課都沒上過。剛去那所學校的時候,王瑩不了解情況,班上學生跟她說:“好久沒上過體育課了。”她去問教齡更長的數學老師,對方一口回絕了。

她記得,在明日實驗小學,牛勇不允許老師占用音樂、美術、體育課。王瑩回憶,有一次臨時有事,二年級學生少上了一次美術課,自己都忘了,過了将近一個月,班上學生提醒她:“老師還欠我們一節美術課。”

相較于公辦小學,明日實驗小學每個班級後進生的比例更大,教學進度更慢。“公辦小學可能(新課講完)有一個月期末複習時間,我們的老師隻剩一個禮拜。”牛明珠說。因為“吊車尾”的學生太多,明日實驗小學在期中、期末全縣統考的平均分排名中始終不占優勢。

但她不擔心興趣課程會耽誤學生的學習,她覺得,明日實驗小學的孩子後勁更足,這些學過的課程對他們的人生或許會有積極的影響。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9

學生參加興趣課程的手工作品

回憶起在明日實驗小學讀書的時光,張然有些得意,她說:“别人一說起童年隻有學習,但我上學的時候跟玩兒似的,特别有自信,挺快樂的。”

張然曾是明日實驗小學腰鼓隊的一員,隊裡四五十個孩子常常利用每天的最後一節課練習。隔壁村腰鼓隊的老師教會興趣小組的兩個帶隊老師,帶隊老師再來教他們,隊裡有30多個二手腰鼓,4副鼓槌,鼓槌不夠用的時候,他們拿筷子或者粗點的棍代替。

待她上初中後,學校裡的文藝活動,老師也會選她參加。“因為我小學有參加文藝活動的基礎,肢體表達能力、音色比較好,上台也不會怯場。”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10

2018年6月1日兒童節,學生在文藝彙演。受訪者供圖

進入初中班,張然的英語成績一直排在前兩名。她說,90年代,村小還沒有開設英語課,她已經在明日實驗小學的五六年級學了兩年英語,這些經曆使她一點點積累起了自信。

2001年,張然從職校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牛勇找到她,希望她回校開設計算機課程。“最起碼讓孩子認識計算機的各個部件,學一些簡單的畫畫、打字。”

張然答應下來,2002年,明日實驗小學有了計算機課,每個班級一周四節。張然記得,由于計算機成本較高,學校以低價購買了38台插卡式的學習機(沒有主機),用來練習盲打、畫畫。在當時,其他村裡的孩子可能沒見過計算機,很多縣城的家庭要用計算機時也要去網吧。

今年28歲的張迪是張然的第一屆學生,她本碩學的都是計算機專業,現在在上海一家國企做程序員。

她很慶幸上小學時接觸過計算機。她說,盡管初高中都沒有計算機課,但在那個會計、金融、石油工程是熱門專業的年代,小學時短暫學習計算機的經曆給了她大學填報這個專業的勇氣。“這段經曆讓我覺得(學計算機)很酷,很有意思,長大了在男生堆裡也能找到自信。”

比張迪小三歲的王心悅也是明日實驗小學的畢業生,目前在廣州一所高校讀臨床醫學研究生。

王心悅印象裡,在明日實驗小學的六年,她曾背着畫闆跟着老師到山上寫生;臨摹書法老師的毛筆字,因為字寫得好,被老師圈出來表揚;還學會了新疆舞。

在王心悅看來,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如果不是在學校接受了這些教育,她也不知道是否有機會學習這些。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11

學生的毛筆字作品

何去何從

牛勇有哮喘,每到冬天咳得厲害,喘氣都困難,需要用氧氣機,這種狀态持續了五六年。但他從來不去醫院,牛明珠猜測,“他怕一旦進去了,再也出不來”。

直到2020年9月,他被查出肺癌晚期。

牛明珠記得他躺在病床上最後說:“要保持明日的特色,要為需要明日的家庭服務,永遠不能像其他一些民辦學校一樣,高收費、組織招優生考試,把那一些學習不好的、智力差的、别的學校不要的學生推到門外……”

2021年8月9日,牛勇去世,牛明珠成為明日實驗小學校長。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牛明珠發現了一袋子七八厘米厚的借據,借款總數達69萬9千元。每一頁借據上都寫着:明日實驗小學借貸某某**萬元,年息百分之**,貸期自某年某月某日,到某年某月某日,到期本息一次付清。

牛明珠說:“一直知道父親借錢辦學,蓋教學樓,父親(借錢)沒有和我商量過,他認為我會同意的,事實上,我也是同意的。”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12

牛勇留下來的借據 受訪者供圖

今年5月8日,牛明珠接到泾陽縣教育局《關于印發<泾陽縣2022年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工作“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提到,關停辦學不達标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2022年秋季起,龍泉明日實驗小學不再招生,對現有在校學生,按照“就近入學”原則,尊重家長意願,妥善分流至戶籍所在地臨近學校就讀。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13

關于印發《泾陽縣2022年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工作“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受訪者供圖

6月27日,明日實驗小學門口貼上正式的公告。上面寫着:該校無土地使用證,屬租賃性質;使用土操場,無150m環形跑道和60m直道,屬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一票否決項目;部分教室未達到61㎡或生均1.35㎡标準;部室不全,存在混用現象;存在生均住宿面積和就餐面積均不達标等27項問題。

資金問題過去就一直困擾着這所學校,經濟狀況從2001年起每況愈下。老師的工資一學期一發,第二學期開學才發上一學期的工資。張豔記得,2008年過年前,老師們去找牛勇領工資,但他也沒有錢。“他坐在辦公室一句話都不說,我們在那轉來轉去,等了好久。”

牛明珠解釋說,去年暑假,明日實驗小學曾進行過一次整改,“全校的電線電路全部更換,教室屋頂重新吊了頂,做了粉刷,硬化了路面,地下的排水管重新鋪設。使用了新廚房,以前用煤做燃料,現在使用天然氣”。

但由于學校負債較多,加之上次的改造費已用了10萬塊錢,“沙子、水泥等原料都在附近商店賒賬,等學生開學後,收了學費才還回去”。牛明珠說,因此土操場、跑道等改造項目排在了後面。

差生教育案例(一所差生學校的教育實踐)14

明日實驗小學的教學樓

牛明珠稱,明日實驗小學收入來源包括學生學費、政府補助經費(每名學生400元/學期)、社會捐贈三方面。自從2016年9月開始實施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後,學校才不繼續累債,并為老師按月發放工資。社會捐贈通常是愛心團體對于貧困學生的資助,“比如每學期給學校兩千元,所資助的貧困生就不用交學費和生活費,或者給學生買一些學習、生活用品”。

但由于愛心團體、愛心企業的資金并不總能到位,或無法長期持續,使得學校不得不自己資助這些貧困生。直到上學期結束,還有15名學生由學校資助生活費和學費。陳康每學期1300元的學費就是被免除的,他周末和寒暑假都留在學校,和值班老師同吃同住。

學校被傳将關停後,老師和家長們陷入了擔憂。

記者随老師家訪時,劉冉母親張琪說:“孩子本來适應能力差,到了新學校(可能)很難融入。”劉冉站在她旁邊,表情木木的。張琪回憶,告訴劉冉要再次轉學的時候,女兒哭了。

7月20日,泾陽縣教育局副局長賀詳甯告訴記者,為了解決明日實驗小學部分學生的住宿需求,分流方案除就近入學外,增設到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燕王中學就讀、在安吳鎮龍泉中學增設一到四年級住宿(五六年級已納入初中)兩個選項。

賀詳甯說,新學校的教學環境和生活環境會比明日實驗小學提高很多。“每個學校都聘請了‘愛心媽媽’,由老師和一些熱心家長擔任,增加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每個學校也都有專職心理咨詢師,配備了關愛辦公室方便留守兒童和家長定期視頻通話。”

8月27日,牛明珠在文件上簽了字,标志着存在了34年的明日實驗小學正式關停。

老師們還在尋找新的出路。第二天,王瑩帶着戶口本、住房證明等材料去房本對口的小學,給兩個女兒報了名。她說,兩個孩子換了新環境,她想先帶他們幾天,不着急找工作。“以後打算招幾個娃在家辦個晚輔導……一切都是未知數。”

張小玲的三個孩子聽說明日實驗小學關停了,都不讓她再找活幹。但今年58歲的張小玲卻不覺得自己到了退休的年齡,她計劃去親戚的公司“記記賬,管一下财務”。

閑下來的時候,張豔到一所正在施工的學校幫忙裝卸桌椅闆凳,每月掙一兩千塊錢。她說:“要想維持生活就要另想辦法,兒子今年21歲,還沒結婚,我們這裡娶媳婦彩禮要10多萬元。”她想多幹一點,分擔一下丈夫出門跑車拉貨的壓力。

(為保護受訪者隐私,除牛勇、牛明珠、張小玲、李安萍外,人物均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