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阻的測溫原理
熱電阻是基于電阻的熱效應進行溫度測量的,即電阻體的阻值随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特性。因此,隻要測量出感熱電阻的阻值變化,就可以測量出溫度。目前主要有金屬熱電阻和半導體熱敏電阻兩類。
金屬熱電阻的電阻值和溫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關系式表示,即
Rt=Rt0[1 α(t-t0)]
式中,Rt為溫度t時的阻值;Rt0為溫度t0(通常t0=0℃)時對應電阻值;α為溫度系數。
半導體熱敏電阻的阻值和溫度關系為
Rt=AeB/t
式中Rt為溫度為t時的阻值;A、B取決于半導體材料的結構的常數。
相比較而言,熱敏電阻的溫度系數更大,常溫下的電阻值更高(通常在數千歐以上),但互換性較差,非線性嚴重,測溫範圍隻有-50~300℃左右,大量用于家電和汽車用溫度檢測和控制。
金屬熱電阻一般适用于-200~500℃範圍内的溫度測量,其特點是測量準确、穩定性好、性能可靠,在過程控制中的應用極其廣泛。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熱電阻材料是鉑和銅:
鉑電阻精度高,适用于中性和氧化性介質,穩定性好,具有一定的非線性,溫度越高電阻變化率越小;
鉑電阻有R0=10Ω、R0=100Ω和R0=1000Ω等幾種,它們的分度号分别為Pt10、Pt100、Pt1000;
銅電阻在測溫範圍内電阻值和溫度呈線性關系,溫度線數大,适用于無腐蝕介質,超過150易被氧化。
銅電阻有R0=50Ω和R0=100Ω兩種,它們的分度号為Cu50和Cu100。
其中Pt100和Cu50的應用最為廣泛。
結構形式:
铠裝熱電阻
铠裝熱電阻是由感溫元件(電阻體)、引線、絕緣材料、不鏽鋼套管組合而成的堅實體,它的外徑一般為φ2--φ8mm,最小可達φmm。
铠裝式熱電阻
端面熱電阻
端面熱電阻感溫元件由特殊處理的電阻絲材繞制,緊貼在溫度計端面。它與一般軸向熱電阻相比,能更正确和快速地反映被測端面的實際溫度,适用于測量軸瓦和其他機件的端面溫度。
端面熱電阻
裝配式熱電阻:主要由接線盒、保護管、接線端子、絕緣瓷珠和感溫元件組成基本結構,并配以各種安裝固定裝置組成。
裝配式熱地電阻
接線方式:
二線制:在熱電阻的兩端各連接一根導線來引出電阻信号的方式叫二線制:這種引線方法很簡單,但由于連接導線必然存在引線電阻r,r大小與導線的材質和長度的因素有關,因此這種引線方式隻适用于測量精度較低的場合。
三線制:在熱電阻的根部的一端連接一根引線,另一端連接兩根引線的方式稱為三線制,這種方式通常與電橋配套使用,可以較好的消除引線電阻的影響,是工業過程控制中的最常用的。
四線制:在熱電阻的根部兩端各連接兩根導線的方式稱為四線制,其中兩根引線為熱電阻提供恒定電流I,把R轉換成電壓信号U,再通過另兩根引線把U引至二次儀表。可見這種引線方式可完全消除引線的電阻影響,主要用于高精度的溫度檢測。
工業過程控制常用熱電阻三線制接法。
采用三線制是為了消除連接導線電阻引起的測量誤差,這是因為測量熱電阻的電路一般是不平衡電橋。
熱電阻作為電橋的一個橋臂電阻,其連接導線(從熱電阻到中控室)也成為橋臂電阻的一部分,這一部分電阻是未知的且随環境溫度變化,造成測量誤差。
采用三線制,将導線一根接到電橋的電源端,其餘兩根分别接到熱電阻所在的橋臂及與其相鄰的橋臂上,這樣消除了導線線路電阻帶來的測量誤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