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薨卒殁的區别?中國古代對死亡的稱呼有哪些,各代表什麼意思?對于天地萬物來說,最不能避免的的就是死亡,而人類是萬物之靈,對于死亡研究頗深特别是中國漢字的博大,也及對各種事物的命名,更是強大到無以複加,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崩薨卒殁的區别?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對死亡的稱呼有哪些,各代表什麼意思?對于天地萬物來說,最不能避免的的就是死亡,而人類是萬物之靈,對于死亡研究頗深。特别是中國漢字的博大,也及對各種事物的命名,更是強大到無以複加。
打個比方,來感受一下漢字的魅力。我們常看到鳳凰這神物名,其實雄的為鳳,雌的為凰。還有麒麟、鴛鴦等都是為開的,前者為雄,後者為雌。
再說一個跟我們現實相關的例子;親戚的稱謂,爸爸的哥哥叫大爺或大伯,爸爸的弟弟叫才叫叔叔。再如老表,分為姑老表、舅老表、姨老表。而外國人都是一個統稱。特别現在年青的國人都很難搞清楚了,也跟外國學統稱:叔叔、阿姨。
那中國對于死亡的稱謂有哪些呢?據我查詢有一百多種稱謂。但是有很多已經不用了,成為曆史。我就介紹一下,現在經常會聽到的幾種:崩、薨、卒、終、夭、殇、喪等等。
崩,原本指山陵坍塌的意思。後來特指古代皇帝之死。用崩代指皇帝之死,有三個意思:一是皇帝尊貴,高高在上,如山陵比之于平地,山崩則喻皇帝死。二是皇帝像一座大山,高而大,受萬民景仰,所以皇帝死,萬民皆知。三是皇帝為天子,天子死地動天搖山崩,萬民都應惶恐哀傷且追思懷念。《禮記-曲禮上》:“天子死曰崩。”
薨得名于象聲詞“轟”的意思,為諸侯王之死專用詞。諸侯之死,雖然不如大山崩塌一樣震驚天下,但是也如小山塌陷一樣有轟轟之聲,因此得名。唐朝時規定,三品以上者稱“薨”。
卒,這個比較常見,卒本來的意思是終、完結,盡也。《禮記-曲禮上》:“大夫死曰卒。”唐朝時規定三品以上者稱“薨”,五品以上者稱“卒”,五品以下者皆稱“死”。後來文人墨客之間多以卒代死而說或書,而不用在意官品或爵位了。
不祿,祿的意思是俸祿工資。不祿即是不在享用帝王俸祿,因此代稱“士”之死亡。《禮記-曲禮上》:“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死通澌,就是說人死之後如冰消澌解。古代對死的說法因等級不同,叫法不同,死是為庶人的叫法,也就是老百姓就叫“死”,最為低下。但《禮記-檀弓上》:“君子曰終,小人曰死。”此小人為普通人之意。
又跟據死的年齡不同,而稱呼又不同,長壽的人死,可以叫“終”或“卒”。短命而死的,可以叫“夭”或“殇”。《釋名》:“少壯而死曰夭,如取物中夭折也。”《說文》:“殇,不成人也。”十六至十九歲死的為“長殇”,十五至十二歲死的為“中殇”,十一至八歲死的為“下殇”,不滿八歲者為“無服之殇”。因此曆史上叫什麼“殇帝”的,都是年不滿二十歲而死的皇帝。
喪字篆書是從哭從亡之意,即人體精氣神離散。是死的委婉說法。還有一個區别是,喪是人死之後,還未埋葬的的專用說法。因此有哭喪、喪事、治喪、發喪、奔喪、服喪的說法,就是因為剛死不久,到埋葬之前這段時間的稱謂。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宗教說法,仙逝、坐化、圓寂、駕鶴西遊、殁、歸西、就木、殒、捐軀、辭世、物化、溘然、謝世、氣數盡、上路等等
明天有機會再說一下,中國的墓葬方式,如天葬、地葬、樹葬、崖葬,以及風水概括,中國三大龍脈,山龍、水龍等偏門知識,有興趣的朋友,評論探讨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