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易經27卦是吉是兇

易經27卦是吉是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2 15:37:35

來源:大陰陽論/專注佛、道、易、王陽明的高品質原創公号。

易經27卦是吉是兇(山海經四大神數與易經最吉一卦)1

【一】

我在《暗法則:<易經>最被忽視一卦裡的宇宙真相》中說到,易經本來是有三部的,夏朝之易《連山》、商朝之易《歸藏》、周朝之易《周易》,《連山》和《歸藏》皆已失傳。對于這兩部古易的名稱由來,《連山》是因以艮卦起始,艮的卦象是山,六十四卦中的艮卦是八經卦中艮卦的重疊,所以是連山;《歸藏》是因以坤卦起始,坤的卦象是地,大地厚藏萬物而為萬物之所歸,所以是歸藏。

其實對這名稱由來,曆史上是有很多說法的,最神奇的一種說法就是來自《山海經》——《山海經》是由《山經》和《海經》構成,《山經》又名《五藏山經》,其中地理描述的确是一山連一山、山山不斷,真真正正是“連山”。《海經》是由《海外四經》和《海内四經》構成,海屬水,對應易之坎卦,《說卦》雲“坎者,水也……萬物之所歸也”,這就是“歸”;《海外四經》又名《大荒經》,大荒就是大地,對應易之坤卦,《說卦》雲“乾以君之,坤以藏之”,這就是“藏”;合之正是“歸藏”。且不論真假,這種說法起碼在形式上的信服力,卻從一個側面展現了《山海經》這部先秦古書的神秘莫測。

《山海經》幾千年來久負千古奇書的評價,奇就奇在它的神秘莫測。經中内容涵蓋地理、神話、巫術、宗教、古史等方方面面,卻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其中的世界有如本于現實的神話想象,其言說又是認真嚴肅、言之鑿鑿,讓人常有時空錯亂之感。以至曆史上對這部書的性質有地理書、巫書、小說等種種争論,《四庫全書》就将其列入小說類。

對于《山海經》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也是衆說紛纭。最初的說法是大禹和伯益所作,成書三代以前。最可信的說法則是像《周易》,不是成于一人也不是成于一時,為千百年裡的集體創作,作為起源于久遠上古的先秦古籍卻是基本沒有疑問的。而這點,其實就是真正進入《山海經》世界的鑰匙。因為無論河圖、洛書還是《易經》,源出上古的這些典籍,都呈現出遠祖的一種一緻的認知和思維方式。這便是易傳中的兩句話所說:

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系辭上》)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系辭下》)

總結起來,就是象數思維。象可參照意象,是現象與真意間虛實一體的橋梁;數在中國文化中則是象最凝練的表達符号,能定性表象,是一種抽象之象。佛家有性相之說,性為本體,相為現象,象數就是天地萬物之性層面的思維,魏晉王弼即将悟道曆程總結為“得象忘言,得意忘象”。這說明我們遠祖的認知和思維方式就是這樣的,他們雖然知識和技能不如我們,卻比我們更靠近本源和初始。我們所自诩的邏輯理性,再抽象、深刻、嚴謹也仍是在表面折騰。

《山海經》作為同樣出自上古的遠祖之書,自然同樣是這種認知和思維方式的産物。那麼以此再觀《山海經》,我們就可以出離其中光怪陸離的種種描述,從最深層的象數層面去體悟背後的真谛。然後你就會發現,原來這部看似荒誕的奇書如此博大深邃。其背後之物不僅完全可稱天道,而且還暗藏天道第一法則。

【二】

因為說的是地理,《山海經》中有着大量的數字運用,這些數字很多隻是尋常的量詞,有些數字卻有着特别的意義,因為是用在對具有天道象征意義的事物的描述中,而且一再出現于對這類事物的描述中,使用頻率也極高。它們是《山海經》中的神秘數字或說聖數,是天道符号式的存在。考察全書,《山海經》中出現最多的數字有六個:一、二、三、四、五、九,其中一和二多是普通計數和表述,剩下的三、四、五、九,就是聖數之所在。每個數的背後,都是相應的神聖之象。

在這四個聖數中,“五”又是最特别的,因為數字的天道意義,在《山海經》之外的衆多古籍中都有體現,三才、四象、五行、八卦之類。我說五特别,是因為在《山海經》中,這是個關系吉兇的數。

在《山海經》中,用五進行描述的,多是五彩五色之物。比如細分目錄裡的《南次三經》中描述鳳凰為“五采而文”,《西次二經》中說到一種變鳥是“五采文”,《北山經》中說有一種叫鵸餘的鳥是“五采而赤文”,《北次三經》中有種叫象蛇的鳥是“五采以文”,《大荒東經》多次提到“五采之鳥”,《大荒西經》說到一種狂鳥是“五采之鳥”……采就是彩、文就是紋,這些鳥都有着“見則天下安甯”等作用。《山海經》中又說到很多五色玉石,比如《西次三經》說到一種瑾瑜之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是鬼神的食物,君子佩戴可以抵禦不祥。《中次七經》提到一種叫帝台之棋的石頭,“五色而文”,是用來禱告神靈的,吃了可以不受邪氣侵害。

這些以五形容的事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祥瑞,而且不是一般的祥瑞,很多都是大吉之物。但凡關系祥瑞,《山海經》往往都會以五形容,又如祭祀神靈須用五谷。這也就是說,《山海經》中的五,有着通向吉祥的神秘力量,五在《山海經》裡是至吉之數。

為什麼五有着這種力量?答案就在《山海經》自身的描述裡。鳳凰是“飲食自然,自歌自舞”,鵸餘、象蛇是“自為牝牡”也就是雌雄一體,《西次三經》中又有“丹木五歲,五色乃清,五味乃馨”之語,這些都指向五這個數字代表着一種自給自足式的圓滿。這種圓滿又是怎麼來的呢?《西次三經》中瑾瑜之玉的來曆正是最好的說明,這種玉産自峚山之陰丹水西流所成的稷澤裡,後來被黃帝投到鐘山之陽,是吸收和合天地間陰陽二氣所成的靈物,“五色發作,以和柔剛”的描述,則是對這陰陽和合的再次印證。也就是說,《山海經》中的五乃是陰陽和合的隐喻,五之所以是至吉之數,就是因為代表着陰陽二氣的圓滿具足。

又為什麼是五代表着陰陽和合?這要從《山海經》的另一個聖數“四”說起。經中神人所役使的神獸多是四數,是因為要代表着神人出使四方,四是四方的象征,四方是宇宙的方位,所以四是宇宙之數。五比四則多了一個方位,便是中央,五行對應方位時也是土居中央,也就是五和四最大的不同是有了中央之意。再結合陰陽和合,其象征就是陰陽二氣交彙而成中央,從而達成一種平衡、和諧和圓滿。這種意象凝練為兩個字,就是“中和”。《山海經》的五數至吉的内核,正是中和二字。所以《山海經》中吉神泰逢居住的地方,才是五系山脈的中山區,而且山有五曲。

更深邃的是,《山海經》的另三個聖數,所指向的也都是這一點。經中有衆多以“三”為數的生物,多與永生不死相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荒山上的三面神人,“三面之人不死”。三面神人為什麼不死呢?因為他是颛顼的兒子,颛顼則是中國神話中的太陽神,太陽代表的是光明和永恒,陽氣、陽間等同于生。太陽是一切生命的源頭,為萬物的中心,日中之時陽氣最盛,太陽的升落光照又産生晝夜陰陽,合之還是陰陽中和的象征。中國神話中的三足鳥,就是生于太陽中的神鳥。又為什麼是三呢?就像三爻而成八卦,陰陽是二,和合出的“中”正是三,于是超越二元對立而“變則通,通則久”和生生不息,這就是“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三在中國文化中是成數,《史記·律書》言“數始于一,終于十,成于三”,三代表着成立和開展,成就成在、開就開在有了個中,才成為自具超越性的圓滿本源。老子所以說“三生萬物”,《山海經》中一切與不死、創生相關的事物,也皆是三數。

聖數“四”在《山海經》中除了象征四方,也同樣象征太陽,因為幾乎所有役使四神獸的神人都是太陽神後裔,例外的大禹也是火勢力對抗水勢力的代表。所有人類的原始崇拜中,太陽也普遍都是類似“ ”的象征符号,代表着光明照射四方,而又有了個中心在,暗含的也是中央之意。聖數“九”在《山海經》中用于描述一切極限事物,比如天界有九重、人界有九州、冥界有九層。這好理解,畢竟單數最大就是九,又是其中最大的奇數也就是陽數,本就象征着至大至陽。落在發展演化上就是最終的極緻,《說文》中對九的釋義是“九,易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意”,也就是九字是從易字變化而來,易是變化,這變化到了屈曲究盡處,稍微延伸正是物極必反、循環往複、周流不息的九九歸一義,這就是圓融和圓滿。

也就是說,《山海經》的四大聖數所說的都是個“中和”,隻是五為總說,三、四、九則分别側重其中一個核心内涵:三是超越陰陽二元對立的和合,四是具備陰陽和合的中心,九是實現陰陽運化的圓滿。概括起來就是:整體觀、本體觀和變化觀。立于本體方能無失,觀于整體方能無偏,通于變化方能合應,自然而成的便是中和。人們對中和并不陌生,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完備而透徹的内涵則正在這三點裡。更明白點說,便是陰陽統攝而超越局限的眼界,陰陽和合而歸于虛一的心性,與時偕行、應物而化的開放之行。眼界要打開,心性要覺醒,行動要順勢,才能得各自的中和進而合體為整體的中和。反之正是人的三大絕症:偏見、淺薄和固執。

三、四、五、九的《山海經》四大聖數,就是吉兇密碼之所在。四位密碼所成的鑰匙,就是中和。順之則吉、逆之則兇,具之則吉、失之則兇,正之則吉、偏之則兇。“中和”二字,囊括了一切事物的本質、現象和演化,實現了時間上的永恒、空間上的穩定和總體上的圓滿,故當之無愧為天道第一法則。

所有這一切,都藏在《山海經》看似荒誕的表象之下。

【三】

說到吉兇和陰陽中和,就讓我想到《易經》裡的一卦。這卦在六十四卦中非常特殊,用一位道家學者的話說,“一卦六爻,三吉三利,六十四卦僅此一卦”,其餘六十三卦則都是有吉有兇。而且其餘六十三卦也都有物極必反的消息轉化之理,比如乾卦第六爻就到了“亢龍有悔”,隻有這一卦不會轉化,到了第六爻依然“利用行師”。這便是謙卦。

謙卦的這種至吉之性和完美穩定性是怎麼來的呢?《易經》辭傳的解釋落在山在地下的謙卑順下之象,學者的解讀落在與老子“知雄守雌”“虛而不屈”“善下不争”的天道契應,其實仍在表面。當我們細究謙卦的陰陽構成,才能抓住其核心。

易經27卦是吉是兇(山海經四大神數與易經最吉一卦)2

謙卦

可以看到,謙卦明顯是以陰為主,五陰包裹一陽。而我在《暗法則:<易經>最被忽視一卦裡的宇宙真相》中也說過,陰陽最穩定的結構就是主陰薄陽、多陰撐陽,何況陽還藏在陰内,謙卦不轉化的穩定性就是來自這裡。但光是此點還不足以說明謙卦的殊勝,因為五陰一陽的卦還有五個,隻是陽爻的位置不同,卻沒有一個是謙卦這樣的大吉之象。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謙卦的陽爻處在接近中間的位置,而且居下。什麼意思呢?除了包藏之意,一卦六爻,要說中間沒法是一爻,隻能以兩爻算,謙卦的中間兩爻則正是一陰一陽而且陽下陰上,不僅依舊合乎主陰法則,而且陽氣上升陰氣下降于是相交,還有陰陽中和意。也就是說,謙卦的殊勝不僅來自主陰,也來自有着陰陽中和的内核。

這又是中和作為天道第一法則的展現。這樣的展現還有很多,太極圖的兩半是陰陽,陰陽魚的眼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圖中間的那條“S”曲線才是中心,那就是中和。儒釋道共同的大根大本也都是個“中字”。儒家《中庸》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孔子言“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道家老子言“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莊子言“(道)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托不得已以養中”。佛家一切法教都包含在空、假、中裡,中觀學派祖師龍樹被中國大乘佛教尊為八宗共祖,所有佛教教派皆以中道為究竟和正道。《尚書》中堯舜禹相授受的被稱為中國文化十六字心傳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最後就是落在這個“中”字。

所有這些用南宋高道張三豐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夫道,中而已矣”。即使是在《山海經》,這個大本也不曾失去,足見中國文化道統的“一以貫之”。

明道就是明個中和,修道就是修個中和,得道就是得個中和。

【四】

那麼如何才能達到這個中和?要怎樣去做?

既然中國文化的大本大源就在中和上,其中的一切就都是開中和之智、修中和之性、成中和之行,無論儒釋道、琴棋書畫還是山醫命相蔔,行至深處必與中和相遇,可以各随喜好感應而取用。謙卦告訴我們的則是,參悟謙道是一切的基礎和開始。王陽明晚年才道出的“人生大病隻是一傲字”,要對照着謙道才能真正領悟。

明确指出一切都是中和的人,也是王陽明。

《中庸》說未發之中和已發之和,王陽明是怎麼說的呢?對于未發之中,“良知即是未發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動之本體,人人之所同具者也”,“未發之中,即良知也,無前後内外而渾然一體者也”,“知未發之中、寂然不動之體,而有發而節、感而遂通之妙矣”。對于已發之和,“中、和一體,和上用功”,“内無所偏倚,少間發出,便自無乖戾,本體上如何用功?必就他發處,方着得力”。心學是出世間心性的世間法,王陽明指給我們的,就是超越世間的世間路。

更明白點說:中是良知,和是緻良知。

來源:大陰陽論/專注佛、道、易、王陽明的高品質原創公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