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區農村集體三資交易平台?來源:【廣安日報-廣安在線】9月21日,記者從廣安區農業農村局得知,該區積極貫徹落實《關于加強全市農村集體資産管理的意見》精神,加快推進農村集體資産(包括“資金、資産、資源”,簡稱“三資”)網絡化監管平台建設,進一步管好、用好集體資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村集體和農民群衆的利益,促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白雲區農村集體三資交易平台?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廣安日報-廣安在線】
9月21日,記者從廣安區農業農村局得知,該區積極貫徹落實《關于加強全市農村集體資産管理的意見》精神,加快推進農村集體資産(包括“資金、資産、資源”,簡稱“三資”)網絡化監管平台建設,進一步管好、用好集體資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村集體和農民群衆的利益,促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
廣安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羅鈞介紹,該區出台《關于加強廣安區農村集體資産管理的意見》,明确農村集體資産的範圍界定、管理目标、管理重點等;制定《關于建設農村集體資産監管平台的實施方案》,下發《廣安市廣安區村集體經濟組織财務管理辦法(試行)》,規範集體經濟組織的财務行為;下發《廣安區農村集體資産清查“回頭看”實施方案》,清查農村集體資産的底數和明晰其歸屬,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權利。
據悉,廣安區設立由區農業農村局統一管理的全區村級财務審核記賬中心,将全區20個鄉鎮(含經開區的棗山街道和穿石鎮)所轄的238個行政村和42個涉農社區的村集體資産納入監管對象。“全區280個村(社區)已全部納入監管,已在指定銀行完成開戶及簽約560個。”羅鈞介紹。
記者得知,廣安區“三資”管理平台于7月初正式上線運行。“全區村級财務全面實現了平台監管,村級财務所有支付,不分金額多少,全都通過平台實行在線支付,嚴禁使用現金、微信、銀行櫃台及網上銀行方式進行支付。”羅鈞表示。截至8月底,該區村級财務在線支付達8623筆1539.77萬元,在線支付率達100%。
“‘三資’管理平台有效改變了當前‘監督分散’‘點多面長’‘監管乏力’的局面。我們将用好用活‘三資’管理平台,将其作為開展監督預防和懲治基層腐敗的重要抓手,讓‘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廣安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廣安區紀委監委、區農業農村局、區财政局等部門将加強協同配合,針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領域違法違紀問題突出的現狀,積極利用“三資”管理平台推動監管融合,改變監管部門各自為戰、各管一片的“碎片化”“應急式”監督管理模式,加大工作協同力度,形成監督合力。
不僅監管部門便于監督管理,“三資”管理平台還有利于群衆監督,實現公開化透明化。據悉,在各鄉鎮的村集體資産信息完全錄入後,村民可利用身份證進入平台公示系統查閱村裡資産結存、利用、财務收支和惠民政策落實等情況。“通過‘三資’管理平台,加大村務财務公開力度,公示‘三資’管理使用情況,可有效改變目前‘三資’管理透明度不夠,群衆監督流于形式的現狀。”廣安區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我們将把‘三資’管理平台作為預防和懲治基層腐敗和作風問題的重要抓手,研究紀法監督與‘三資’管理平台運行的結合點、切入點。”廣安區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該區将積極探索紀檢監察機關和主責部門利用平台開展有效監督的辦法措施,建立健全信息互通、線索移交機制,強化執紀執法與責任追究力度,使“三資”管理運營得到實時監控,确保苗頭性問題及時發現并整改,嚴重違法違紀問題依法依規依紀得到嚴肅查處,确保基層權力規範公開運行,提升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劉春豔 廣安區融媒 張國盛)
本文來自【廣安日報-廣安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