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保衛戰?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打赢大上海保衛戰中,上海2500萬人的基本生活物資保障問題一度變得較為突出、廣受關注保障人民群衆基本生活物資供應,成為打赢大上海保衛戰的基礎和關鍵所在,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密雲保衛戰?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打赢大上海保衛戰中,上海2500萬人的基本生活物資保障問題一度變得較為突出、廣受關注。保障人民群衆基本生活物資供應,成為打赢大上海保衛戰的基礎和關鍵所在。
上海市深入貫徹落實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清零攻堅”同時,确定“保基本、全覆蓋”工作目标,在國家有關部委協調和兄弟省區市支援下,緊緊依靠全市黨員幹部和廣大市民,直面困難挑戰,投入大戰大考。
難度空前——
一場遽然而至的保供仗
3月27日上海發布通告,3月28日起對浦東、浦南及毗鄰地區,4月1日起對浦西地區,分别實施封控、開展核酸篩查。根據嚴峻複雜的疫情形勢,上海随後開啟了全域靜态管理模式。
有人算了一筆賬:2500萬人的剛性食品需求,每天按人均1.5公斤算,就是3.75萬噸,按一輛集裝箱卡車運輸20噸測算,每天需要1875輛。
上海作為超大城市,“一大一小”特點十分突出:“大”在常住人口有2500萬,是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小”在地域面積隻有6340.5平方公裡,在京津滬中面積最小。這些數字具體到日常居民生活物資保障上,全市85%的糧食、75%的菜肉、65%的蛋奶靠外省區市供應。
平時上海從事食品供應及餐飲服務的人員近百萬人,僅外賣騎手就有10餘萬人。靜态管理模式下,交通線中斷,農産品批發市場、菜店、超市關閉,服務業人員被封控在了社區。阻斷病毒要“靜”,保供保暢要“動”,怎麼平衡?同時,有的問題單靠上海無法解決。這是城市管理者從未遇到過的難題。
困難,吓不倒在黨領導下的上海人民。
貨暢其流——
打通保供運輸大動脈
保供,先要保“暢”,貨暢其流。
4月初,運送鮮活農産品的進滬綠通車從每天3000輛左右驟降至約600輛。
以前,上海江橋蔬菜批發市場的老客戶早上打來電話,山東臨沂市經營蔬菜基地的曹偉便組織采摘、打包、裝車,下午出發,次日淩晨便開進了江橋。上海本地批發戶早已候着,新鮮蔬菜被帶回菜場攤點,很快進了市民菜籃子……疫情一來,曹偉的客戶被封控居家,訂單沒了。
即便接到上海訂單,運輸中也會遭遇被堵的境地。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通報顯示,截至4月10日,長三角地區有249個高速公路收費站關閉。
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國務院有關部門為全國開出統一式樣的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實施貨車司機“即采、即走、即追 閉環管理”措施,全力打通“堵”點……5月中旬,入滬綠通車恢複到每天1500多輛。
上海市也被“逼”出了新招。
隻換車頭不換箱,外地司機不進滬——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協調下,長三角一體化合作機制啟動,蘇浙皖大力支持,疏通物流堵點。4月初,江蘇昆山、浙江平湖兩個生活物資保供中轉站投用。平湖中轉站隻用60個小時就完成地面硬化,每日最高承載貨車200台次,滿負荷運力約4000噸。
5月12日,記者穿着全套防護服走進平湖中轉站。占地4.5萬平方米的中轉站分為内、外場,各自閉環管理。帶路小哥馬博騎着電瓶車,将載滿商超食品的“魯US3317”冷鍊集卡引導至接駁點。這邊,全車消殺後卸下挂車,司機杜師傅開着車頭駛離;那邊,車師傅開着“皖G06839”車頭駛來,消殺後“咔”一聲接駁上挂車,把物資運往上海青浦。一卸一裝,耗時15分鐘,兩車司機全程無接觸。
市區再設中轉站,外地司機不帶“星”——
上海市内的西郊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和江橋蔬菜批發市場,開設中轉站,嚴格閉環管理。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一批經過報備的貨車司機手機号作了“脫敏”處理,司機卸完貨即返,行程碼不帶“星”。5月13日,來自雲南昆明的司機喬師傅滿載蔬菜運到江橋,卸完就走,“行程碼沒帶‘星’,再跑上海沒問題。”
着力本地挖潛,做好産銷對接——
上海啟動每天2000噸的綠葉蔬菜應急保供機制,市蔬菜集團與自有的50餘家外延蔬菜生産基地、77個主供應基地做好産銷對接。千方百計搶播搶種,本市自産綠葉菜從日上市不足1500噸恢複到3000噸以上。
上海有難,八方支援——
從公路、鐵路、陸水聯運到空運,來自全國各地的保供物資、捐贈物資迅速集結,有力緩解了上海保供壓力。4月12日,遼甯省精心組織2300噸蔬菜和食用油,全程冷鍊運輸,分三批抵滬。兩天後,上海普陀區中遠兩灣城的陳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發圖:“滿滿當當太新鮮了。感謝遼甯老鐵!”随黃瓜、豆角、青椒一起進入畫面的,還有一張寫着“遼滬同心,攜手抗疫”等字樣的紅色紙條。
截至5月20日,各地援滬生活物資近3萬噸。
通力合作——
政府、市場與“團長”擰成一股繩
保供,就要堅持什麼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麼問題。
浦東封控第一天,唐鎮的彭女士很沮喪,5點50分起床下單訂菜,又沒搶到。
2公裡外,盒馬鮮生恒生萬鹂廣場店,當天又有5名快遞小哥被封控在家。門店經理王偉看了眼員工名單,“折損率”近四成。
30多公裡外的普陀區桃浦鎮物流園區,物流經理苦等6個小時,約好的運貨司機遲遲不到,電話那頭也焦躁:又堵在高速路口。
随着靜态管理時間增長,各種問題不斷冒出,居民網購難,政府保供物資發放也難。保供,一度成為群衆诟病的話題。
浦東新區有650萬常住人口、260萬戶家庭、46.5萬名散居人員,每一輪發放保供包都超過300萬份。給每戶家庭發一份5公斤保供包,得裝滿600多輛集卡。集卡無法進小區,要找足夠大的場地,沒日沒夜卸貨、分裝,再裝上小貨車,挨個送抵小區。生鮮食品保質期短,再疊加高溫、雷雨天氣……一名街道幹部說:“想想頭都急炸了!”
貨源、人手、網點缺一不可,怎麼走通“最後一公裡”?
“政府之手”應變克難,釋放保供力量。4月7日開始,上海以集采集配、平價套餐作為保供主要方式,最大限度覆蓋市民的基本需求。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下,将批發市場、配送中心、電商大倉、中央廚房等網點解封出來,允許快遞小哥等保供人員走出封控區,回到保供崗位,努力做到節點網點應開盡開、保供人員能出盡出。
“市場之手”及時跟進,調劑充實力量。“多多買菜”虹橋臨空園區臨時倉庫負責人樊志華趕緊去小區“撈人”,經過艱難溝通,大部分員工回來了。實在出不了小區的,就地轉為團購“團長”。
生鮮電商平台紛紛轉型社區團購。盒馬鮮生套餐團購的門店效率,是個人訂單配送的5倍以上。
兩三天後,上海電商單量快速上升,“團長”火了。社區團購,讓保供局面為之一變。
“不管啥時,送貨就行。”浦東新區花木街道聯洋社區第五居民區的彭瑷莉懇請司機。身為“團長”,她肩負着4000多戶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常常淩晨5點收貨,組織志願者一箱箱從卡車搬到三輪車,再送到樓棟。
政府、市場、團購形成合力,人、貨、場的潛力逐漸釋放。
“我每天要接200多單。”5月12日中午,在臨空園區“小哥驿站”,京東騎手鄧斌剛做完核酸采樣。京東集團從全國各地調遣的分揀、快遞小哥超過4000人。上海各區利用社區黨建中心、體育場館等,建立了275個“小哥驿站”,可為1萬多人提供住宿。
5月中旬,上海市商超賣場、電商、批發市場等企業保供人員在崗總數從最初3.78萬人增加到7.41萬人,運營商業網點從不到1400個增加到10625個。無數的黨員和居民志願者,跟社區工作者、物業人員一道,挑起了生活物資從小區門送到家門口的“最後一百米”重擔。随之,12345市民熱線關于“買菜難”的投訴顯著下降。
托底保障——
服務特殊需求人群
保供,特殊人群需求是一項難題,容不得半點閃失。
上海1400餘萬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有533萬人,占36.1%,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超過80萬,很多人不會用手機,不會團購,不會在網上求助。有的老人需要提供菜、蛋、奶自己燒飯,有的則需保供一日三餐。
街道黨工委、居村黨組織沖在了第一線,當起了老年人的“暖當家”,對每一戶老年人摸清底數,開展差異化生活保供服務。具備防疫條件的社區食堂保留為社區老年人供餐,由志願者送上門。需要清真餐的提供清真餐。不具備條件的社區,由市屬國企光明集團、百聯集團等提供民生服務。
美團、餓了麼、永輝超市等面向老弱病殘孕人群開設應急特殊通道,高峰時每日受理3萬多條“急單”。“叮咚買菜”時常收到一份特殊“催單”——市保供專班逐日整理12345市民熱線投訴排名靠前的小區、街道名單,要求優先保障。5月初,“叮咚買菜”對老舊居民區集中的虹口區歐陽路街道數十個小區,采用定向集單方式保供。
在政府解決全市2萬多名家庭困難重疾患者生活保障的同時,社會組織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守“滬”家庭箱,内有大米、挂面、食用油、奶粉、豬肉罐頭等。複星基金會推出“老吾老”項目。上海市紅十字會為腫瘤患者、失智特困老人提供多輪救助。
穩字當頭——
“保基本、全覆蓋”穩定人心
保供,物價穩是穩市場、穩民心的關鍵。
4月上旬,一些市民家中冰箱漸空,市場蔬菜等價格一度快速上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穩字當頭,解決“有沒有”,還要關注價格穩。
“保供防控同部署,保質保量保基本,全面覆蓋不遺漏。”上海及時确立保供目标和工作機制,要求各區發放穩質穩量的保供禮包來穩民心,用穩貨源、強監管來穩價格,用公開透明、即行即改來穩信心。
政府力量關鍵時期撐得住。上海各區多輪次發放生活物資保供大禮包,要求“保質保量,送到家門”“集采集配,平價套餐”“保基本,全覆蓋”,提高禮包發放透明度和預期性。
推動肉菜平價直供社區。各區通過批發市場主渠道或直接與蔬菜主産區、肉類加工品牌企業對接,選定肉菜套餐品種、規格、包裝、價格和運輸方式等,将套餐清單下發各街鎮,由街鎮提前兩天收集社區居民需求,統一下單、統一結算、統一調度、統一派送。其中5月1日至19日,累計直供社區帶肉套餐39萬份、蔬菜套餐41萬多份。
“民有所呼,解決不能過夜。”市保供專班每天彙總12345等熱線投訴問題,制成“排行榜”,督促排位靠前的區和街道加速改進。
在這個“排行榜”上,長甯區保持低位。在政府大禮包采購、發放中,長甯區突出精準、精細和全覆蓋,根據市民需求及時調整。封控久了,調料、衛生紙、垃圾袋該用完了,那趕緊發;算算時間,洗發液也該沒了,加進大禮包;發現想吃生鮮豬肉的呼聲很高,那就在發放中安排……對特殊需求人群,重點關注、定向發放,争取不漏一戶。
“守護好居民舌尖上的安全,才能守得牢居民心尖裡的安全”。針對少數幹部在發放保供物資中侵害和漠視群衆利益問題,上海市紀委監委迅速開展專項監督檢查。截至5月18日,已核查保供物資采購發放領域問題線索240條,黨紀政務立案14人,組織處理9人,通報曝光3批9人。
群衆熱議保供物資質量、安全和價格,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迅速“伴随式”介入保供全流程。3月25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疫情防控期間認定哄擡價格違法行為的指導意見》。截至5月17日,全市累計查辦保供相關案件1181件。
5月17日,上海全市實現社會面清零。5月22日,上海跨區公共交通啟動恢複。上海毫不動搖堅持“動态清零”總方針,開始穩妥有序恢複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從春到夏,全城靜默的上海星火閃爍、微光成炬——那是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奮戰在大上海保衛戰的無數身影。《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4日 03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