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訊從雕梁畫棟的故宮到靜影沉璧的什刹海,從雄偉壯闊的長城到風景秀美的香山,北京,鐘靈毓秀,人傑地靈。
獨特的地理優勢,讓慷慨大氣與溫柔細膩在這裡達成完美融合。而極富曆史感的悠久傳統,更讓這座城市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了中國第一部無聲電影《定軍山》,開啟了中國電影史的光輝篇章。之後的百年間,北京的影視産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也湧現出浩如繁星的名人名作。
出生于北京、蜚聲國際的章子怡,演技精湛,氣場十足,坐擁華表、金雞、百花等重量級獎項,是奧斯卡金像獎終身評委和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單元評委。
以功夫片起家的吳京,多年來在影視領域勤奮耕耘,身兼演員、導演數職,執導并主演的《戰狼2》至今雄踞中國影史票房榜首位。
童星出身、人氣居高不下的電影人楊幂,參演過《王昭君》《北京愛情故事》《繡春刀2》《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佳作,具有較高的國民度和社會影響力。
同樣是童星出道、曾在《家有兒女》中飾演“劉星”的張一山,目前俨然已是90後演技派生力軍,未來可期。
張一山做客《中國電影報道》暢談與電影的不解之緣
這些在影壇上發光發亮的電影人,連同數不勝數的優秀電影作品,共同推動了北京電影産業的迅速發展。
正值全國兩會召開的重要時刻,《中國電影報道》特别推出兩會特别報道“我愛電影 我愛家鄉”,回顧各地電影發展高光時刻,把握電影行業脈搏,唱響未來電影之夢。
本期我們邀請了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電影局局長王傑群,北京市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海峰和青年電影人張一山,一同回顧北京電影産業的發展曆史,展望北京電影的新時代。
張一山談與電影的不解之緣
北京開啟影史篇章 打造“影視之都”
在北京胡同長大的張一山,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同家人看電影的經曆。
“那時候離家最近的就是紅樓電影院。我印象很深的是電影《英雄》上映的時候,爸媽帶着我一起去看。看完回去,一路上我們都在聊裡面的事情。其實跟家人一起看電影,有時候并不是電影本身多好看,就是很享受這種全家一起看電影的過程。”
張一山坦言,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打記事起,就知道北京除了紅牆碧瓦和京腔京韻,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影視之都”。
古老的北京城,不僅自然條件優越,人文環境和建築也具有豐厚的曆史底蘊。
明朗開闊、宏偉壯麗的故宮,曾經是電影《末代皇帝》的拍攝地。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以獨特視角和鏡頭描摹勾勒了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将北京這座在中國曆史上具有舉足輕重意義的城市呈現在世界觀衆面前,也為故宮增添了幾分異域風情和神秘的美。
《末代皇帝》劇照
曾拿下戛納金棕榈、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等多項重量級大獎,被稱為華語片之光的《霸王别姬》,也曾在北京取景。胸懷廣闊的古都成就了《霸王别姬》的“通俗中見斑斓、曲高而和者衆”,《霸王别姬》也為北京增添了别樣精彩的底色。
《霸王别姬》劇照
北京悠久的曆史文化傳統,激發了張一山對于電影的興趣。加上家庭氛圍的熏陶,他自小就知道“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想在影視行業站穩腳跟,就必須沉下心來,專注于創作。
2008年,張一山拍攝了首部電影作品《扣籃對決》。之後,在《尋找成龍》《血戰湘江》《古田軍号》等多部電影中都有不錯的表現。雖然年紀尚輕,但張一山過人的感悟力和不懈努力,讓他在不少影視作品中塑造了十分鮮活的人物形象,為觀衆貢獻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
《古田軍号》劇照
“我身邊的衆多電影藝術家、前輩,老師們的親身經曆,都讓我體會到作為一個青年電影人所具有的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張一山坦言,北京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影視資源,讓電影人有充足的發展機會和成長空間。作為青年電影人,更應該承襲前輩們的優良傳統,以更積極的姿态和更好的精神面貌繼續演藝生涯。
“一貸二金三補”政策出台
推動北京電影複工複産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在電影事業方面取得驕人成績,不少高口碑、高票房的作品不斷湧現,銀幕數量也在全國居于領先位置。
目前,北京擁有上萬家影視機構,其中專門從事電影制作的機構共有1500多家,影視資源非常豐厚。無論從開始的制作還是後期的拍攝、宣發,整個産業鍊的要素集聚,基本上都能在北京找到平台,這也是很關鍵的一個要素。
據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電影局局長王傑群透露,北京市以創作為關鍵點,促進精品工程的發展,在各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
譬如除了電影專資的扶持外,市委宣傳部還有引導基金。觀衆耳熟能詳的《戰狼2》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均是在政府創作引導和扶持的基礎上,呈現給觀衆的優質佳作。
《哪吒之魔童降世》劇照
“與此同時,我們還以繁榮市場為切入點,促進影院的發展;以産業帶動,促進政策集成落地;并以精準服務增加整個影視産業的活力。”王傑群說。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電影局局長王傑群做客《中國電影報道》
想要推動整個北京電影産業的發展,除了政府政策的保障和支持,還需要龍頭企業的努力。
北京市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海峰表示,作為北京市屬的唯一一條院線,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打造了全産業鍊發展模式,特别是十幾年前開創了賀歲檔的先河,在後期的發展過程中還作為國有的傳統影院和院線管理公司,打造了主旋律影片《決勝時刻》等,“在這部片子放映的過程中,我們首影勇擔重任,對這部片子的放映工作超出了我們市場份額的3倍,較好地實現了我們的社會效益。”
張海峰做客《中國電影報道》
今年,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大家的工作生活被按下了“暫停鍵”。張一山也表示自己這幾個月一直在家閉關、陪伴父母、讀書看電影。
目前,伴随着疫情的全面好轉,自己的工作生活也從暫停鍵轉換為快進鍵,“回想起這幾個月,我其實充滿感恩和期盼。我也堅信,北京的影視産業會像這個美好的季節一樣,迅速回暖,繼續向前。”
為了更好地為複工複産做好充足準備、大力推進北京電影産業的發展,北京市采取了諸多措施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電影局局長王傑群表示,目前北京市從電影院角度采取了“一貸二金三補”的措施。
“一貸”即依據《北京市文化産業“投貸獎”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給予貸款;“二金”為電影專項基金和宣傳文化引導基金的發放;“三補”是北京市專門拿出2000萬元作為抗疫專項補貼,根據各影院2019年度的票房産出及貢獻予以補助,并通過“房租通”等形式給予一些影院補貼。
“北京是包容的是開放的。影視之都需要每個人的參與,我們要共同打造我們未來美好的影視之都。”王傑群說。
張一山也表達了自己的美好願景,“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我有幸生活在這個最有曆史文化底蘊的城市;作為一個年輕的演藝工作者,我有幸在這片影視資源最豐厚的土地上奮鬥拼搏。”
“衷心地祝願我的家鄉,我最愛的大北京在文藝創作和産業發展方面能夠再創輝煌。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也會踏着前輩的腳印,隻争朝夕,不負韶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