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來或不來我就在這裡倉央嘉措

來或不來我就在這裡倉央嘉措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01:56:36

何望若

【編者按】丁真如今所任職的地方是理塘倉央嘉措微型博物館,在之前拍攝的視頻中,他也吟誦過倉央嘉措的詩作——“潔白的仙鶴,請把雙翅借給我,不飛遙遠的地方,隻到理塘轉一轉就飛回”。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生活在拉薩,但理塘是他用詩歌預言的轉世之地。而今日的理塘普通的男男女女們也喜歡用詩歌,來表達自己對倉央嘉措非一般的懷念之情。

剛過去的秋天,我重走了一趟318國道,想去看看十年的變化,也彌補十年前錯過的遺憾,譬如理塘。當年與大多數旅行者一樣,因為畏懼理塘海拔之高,匆匆一眼便略過了它。機緣巧合,這次我前前後後在理塘逗留了5晚,令我始料未及的是,每天強勢闖入我感官,并在我離開一個月後,回顧理塘首先跳入腦海的,竟是倉央嘉措。

來或不來我就在這裡倉央嘉措(在理塘遇見倉央嘉措)1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資料圖

我當然知道理塘與倉央嘉措關系不淺,這位多情的達賴喇嘛,在圓寂前以一首詩預告了他的轉世地——“潔白的仙鶴,請把雙翅借給我,不飛遙遠的地方,隻到理塘轉一轉就飛回”。10年前一部很火的賀歲片,改編他的詩歌作片尾曲,一時間,倉央嘉措爆紅旅行圈、文青圈。他短暫傳奇的一生被演繹出了多種版本,連不是他作的詩也附會到了他的名下。拉薩八廓街上的瑪吉阿米餐廳早就被追捧成了網紅,店内貼滿了一條條癡男怨女寫下的愛的箴言。

作為他的轉世地,我當然也想過理塘之行必會“邂逅”倉央嘉措,但無非也就如瑪吉阿米般,僅供遊客朝拜,與本地人并無多大關系。然而沒想到在這裡,每個人都給我念倉央嘉措的詩。

酒店前台的藏族帥小夥說他最喜歡的一首詩是“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行走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陪我去格聶神山的康巴漢子,念了一首“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别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轉頭用不容置疑的語氣問我“寫得很美吧!”每個人幾乎都在提到倉央嘉措時脫口念出了詩,質樸的聲音,不标準的普通話,更别說刻意煽情。這些詩句都很熟悉,很多年前就讀過、聽過,但我沒想到真正被打動竟是這趟理塘之行,來自這些藏族青年。并不誇張,我第一次在不經意間聽詩,第一次聽沒有抑揚頓挫的詩歌朗誦,但竟有種年少時第一次收到手寫情書時的悸動感。

當我一遍遍聽當地人訴說他們心中的倉央嘉措版本,我開始理解了倉央嘉措,也理解了理塘人對他的感情。在格魯派曆任達賴喇嘛中,倉央嘉措的前任五世達賴喇嘛是最有成就的一位,并開啟政教合一。他就任期間,依靠蒙古汗王的力量,統一前後藏,又受到清政府的支持,被冊封為整個蒙、藏地區的宗教領袖,在藏傳佛教各派系中,格魯派擁有壓倒性優勢。在如此高不可攀的功績面前,無論誰為繼任者,難免都會被拿來與這座标杆作比較。況且五世創下的基業尚未堅實到可令接棒者坐享清福的份上,背後的暗流湧動随着五世的圓寂一并爆發。

世人對倉央嘉措的評價褒貶不一。人們贊歎他的才華,哀歎他多舛的命運,也對他沒有在五世的基礎上勵精圖治更上一層樓頗有言辭。縱觀他不長的一生,其實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悲劇色彩。五世圓寂時并未對外發喪,倉央嘉措3歲被認定為轉世靈童,又被雪藏了12年才公布,這一切都沒有按照正常流程來走,在這個權力交接的真空期真正掌握藏地實權的是第巴(相當于攝政王)桑傑嘉措。也不能簡單歸咎于桑傑嘉措篡權搞的鬼,以當時的局勢,各方權利互有鉗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混亂局面,實非一個孩子所能掌控。倉央嘉措14歲時在布達拉宮坐床,動蕩的政局并沒有因此穩定下來,而拉薩街頭的凡塵俗世,遠比充滿陰謀的政治宮殿,更吸引翩翩少年的心。于是,故事的下半場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布達拉宮誕生了一個愛寫情詩的六世達賴喇嘛,最後成為政治鬥争的犧牲品,被清政府罷黜,在押解赴京的途中,圓寂于青海湖畔。

我在倉央嘉措微型博物館中,重溫了六世達賴喇嘛的一生,浏覽着一些看似零散的展品陳列,例如藏币、篩子、佛像、布達拉宮、藏戲表演、拉薩河畔放風筝……恍然發現,它們一一對應了轉世、故鄉、寺院、宮殿生活、世俗生活的這樣一條倉央嘉措人生之路。

最後一副重達40斤的蒙古鎖甲,大概在暗示繁華的落盡,蒙古人以武力終結了他快樂的拉薩生活。二樓一條條白色垂簾上用藏、漢、英三種語言,寫滿了倉央嘉措的詩。我聽到有人在用藏語念詩,走近細看,那塊布上的中文是“鬚腮的老狗,心眼比人還機靈,别說我黃昏出去,回來時已經黎明”。我們彼此會心一笑,很巧,我也很喜歡這首詩。旁邊的投影儀放映着死亡詩社等與詩相關的影像資料,有一條短片再度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片中,同一個位置,不同身份的人,輪流前來,雙雙對坐,各念一句倉央嘉措的詩,平實,動人。

來或不來我就在這裡倉央嘉措(在理塘遇見倉央嘉措)2

理塘的倉央嘉措微型博物館 視頻截圖

拉薩城裡的六世達賴喇嘛是屬于遊客的,是一種由粉絲形成的外力。而理塘遠離西藏權力中心,它隻是茶馬古道上一處繁華的市集,自然與生活在“皇城根下”的人大不同,小老百姓隻關心柴米油鹽、供佛行善,當然還有愛情。偉大或平凡亦如何?在這裡,人文關懷占了上風,或者說是一種人情味。我一次次聽人們用平實的語調念詩,沒有人用多餘的、極有可能引起我渾身不适的語言,來描述對他和他的詩歌的喜愛。我接觸到的,是平平淡淡源于生活本真的喜愛,多一分刻意,都會顯得矯情做作。

倉央嘉措圓寂後,轉世到理塘的仁康家。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的母親是擠奶工,父親是哲蚌寺還俗的前僧人,據傳聞,七世出生時有奶水從屋内柱頭流淌下來。這一次轉世,拉開了仁康家族的傳奇史。從1708年格桑嘉措出生,到19世紀末,這個家族總共誕生了13位活佛,包括7位聲望極高的活佛。同一家族、同一處屋檐下,200年間誕生了一代又一代宗師,在整個人類發展史上也堪稱非典型案例了。如今,仁康古屋的門楣上挂着7個“葫蘆”,代表藏傳佛教裡的密宗法器“杵”,也寓意屋内誕生過7位響當當的大人物。

來或不來我就在這裡倉央嘉措(在理塘遇見倉央嘉措)3

仁康古屋 本文圖除注明外 皆為何望若 攝

古屋所在的車馬村,已經修繕一新更名為仁康古街。圍繞古屋有一圈轉經道,古屋外放置着供朝聖者磕長頭的木闆,古屋前的廣場上有煨桑爐,一棵雙生許願樹下擺滿了擦擦、瑪尼石。

我習慣了每天下午去古屋旁的咖啡屋,坐在二樓靠窗的位置,看着下面川流不息的轉經者,和古屋前不斷重複着匍匐起身動作的朝聖者,有遊客穿着租來的藏服在“此生必駕318”的牌子下拍照......這景象似曾相識,像是縮小版的八廓街。咖啡館的消費不低,一杯拿鐵38元,直逼北上廣。

來或不來我就在這裡倉央嘉措(在理塘遇見倉央嘉措)4

古街重新修繕過

我原以為全新的古街、有格調的咖啡館這樣的配置,必然是為遊客配備的,或許是我去時國慶已過,又正趕上2020年理塘的第一場雪,一連幾天,滿屋網紅式擺拍的場景并未出現,我倒成了唯一對着咖啡、對着窗外拍照的遊客。

意外的是,本地藏族青年倒很愛泡在這裡,他們喝着咖啡問我:“倉央嘉措博物館你去了嗎?”“寺廟去了嗎?”

來或不來我就在這裡倉央嘉措(在理塘遇見倉央嘉措)5

雲端一葉咖啡館的咖啡

古街北端正是他們口中的寺廟——長青春科爾寺,由三世達賴喇嘛創建,在康區格魯派寺廟中地位顯著,并有“上有拉薩三大寺,中有理塘長青春科爾寺,下有安多塔爾寺”的名号。三座大殿都朝向西南,殿内不用人工照明,下午三四點,陽光斜斜地透過天窗,正好打在鍍金佛像上,倍添一份宗教神聖性。寺廟在上世紀屢被毀壞,近十年中又遭遇過大火,修之又修的它早就不是300多年前倉央嘉措途經時看到的模樣,300年過去了,理塘人對他的懷念還一如既往。

來或不來我就在這裡倉央嘉措(在理塘遇見倉央嘉措)6

遠眺長青春科爾寺

仁康古街上如今已建了6座微型博物館,從不同的側面介紹藏區、康區文化。在康巴人博物館的院子裡,我看到藏族講解員跟着網上教學軟件念英語,我問他為什麼學英語,“說不定以後會有外國人來,我先學起來。”我再次被這種不谙世事的一腔質樸與真誠所打動。我開始有點羨慕起這座高原小城,讀着詩歌長大的年輕人,應該也自帶浪漫體質吧。

責任編輯:錢成熙

校對:丁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