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8歲,因“體檢發現甲狀腺腫物2年餘”入院。
超聲檢查:雙側甲狀腺形态大小正常,甲狀腺左葉内見一體徑約9x6mm的低回聲結節,邊界清楚,内部回聲欠均勻,見多個點狀強回聲,結節内未見明顯血流信号,超聲提示:甲狀腺左葉低回聲結節(TI-RADS分級:IVa級,建議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
随後患者進行了細針穿刺活檢。
病理結果示:左側甲狀腺結節考慮乳頭狀癌。
診療計劃:拟行超聲引導下甲狀腺腫物射頻消融術。
診療經過:
1.患者仰卧于手術床上,墊枕頭後仰,用5%碘伏消毒頸部術野皮膚,鋪無菌治療巾及中單,用1%鹽酸利多卡因溶液5ml行左頸部穿刺點表面組織麻醉。
2.麻醉起效後,在超聲引導下經皮左側甲狀腺包膜外注射0.9%無菌生理鹽水15ml,腺體組織與包膜分離。
3.沿原針道進入射頻消融針,沿腫瘤邊緣消融治療,觀察腫瘤消融。
4.治療完善,退出消融針,無菌敷料粘貼,操作結束,術後病情平穩,安返病室,給予對症治療。
射頻消融術後1月患者前來複查:甲狀腺左葉内見一體徑約15x12mm的低回聲區,邊界較術前清楚,内部回聲均勻,未見血流信号進入,遂行甲狀腺超聲造影檢查:注射造影劑後12s,甲狀腺開始增強,病竈消融區全程未見增強。
讨論
1、哪些甲狀腺癌适合射頻消融:
• 根據2018版甲狀腺微曉癌及頸部轉移性淋巴結熱消融治療專家共識,需同時滿足以下9條:
• ①非病理學高危亞型;
• ②腫物直徑小于5mm,(對腫瘤四周均未接近包膜者可放寬至直徑小于1cm),且結節距離内側後包膜大于2mm;
• ③無甲狀腺包膜受侵且無周圍組織侵犯;
• ④癌竈不位于峽部;
• ⑤無多竈性甲狀腺癌;
• ⑥無甲狀腺癌家族史;
• ⑦無青少年或兒童期頸部放射暴露史;
• ⑧無淋巴結或遠處轉移證據;
• ⑨患者經醫護人員充分告知後,仍拒絕外科手術,也拒絕密切随訪的。
2、患者射頻消融後如何進行療效的評價?
• ①可在消融前、消融中、消融後分别進行病竈的影像學檢查,推薦以超聲影像學檢查(超聲造影更佳)作為消融術後即刻和消融術後療效随訪的主要評價指标。
• ②熱消融後3\6\12個月随訪行影像學檢查觀察治療病竈壞死情況,病竈大小,計算體積及結節縮小率。
• ③記錄症狀改善情況,相關并發症及其治療、恢複情況。并随訪檢測甲狀腺功能指标及相應标志物等。
• ④有條件者可考慮術後(一般在術後1-3個月後的複查過程中)通過穿刺病理檢查判斷療效的确切性。
供稿:超聲醫學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