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無法做到像小時候那樣坦率了。
越長大越說不出那句:我不跟你玩了!怕從此就真得再也不會聯系了。
越長大越說不出那句:我們和好吧!怕得不到肯定的回應會傷自己的心。
很多小時候輕易說出口就能解決的事,現在卻會覺得無計可施,越長大越不會表達。
— 3 —
為什麼小時候那樣期盼長大,長大了卻變得不快樂。
末那在知乎看到一個答案:因為我總在期待一個結果。
發一條動态期待它被評論,運動期待它讓我瘦下來,對别人好期待被回待以好。這些預設的期待若是沒有實現,就左思右想地不開心。
可是小時候也是同一個我,用一個下午看螞蟻搬家,等石頭開花,數樹枝上的葉片。
沒考慮過得失,也未覺得吃虧。
小時候不期待結果,反而收獲許多快樂。
小王子書裡說大人們都熱愛數字。如果你跟他們說你認識了新朋友,他們從來不會問你重要的事情。
他們從來不會說:“他的聲音聽起來怎麼樣?他有什麼興趣愛好嗎?”他們會問:“他多大?他父母做什麼工作?”隻有這樣他們才會覺得他們了解了他。
— 4 —
我們一路走來,都是半成品。那些陪伴你的打磨你的人,或許現在已不在你的身邊。
2017年了,陪伴在你身邊的,還是當初說要一輩子做朋友的那群人嗎?
很多時候彼此間有了摩擦,如果是小孩子,她會直接問你為什麼不理我了,是不是不喜歡我了,成年人卻會彼此默契地互相疏遠。
日劇裡,小瑤和朋友吵架,都以為對方會先開口,一等再等,時間越長越來越難開口,就這麼不再聯系了。
多年後在路上重逢,百感交集,卻隻能苦笑。小瑤遺憾地說,當時我還以為,我們是就算吵架了也不會結束的關系。
其實感情就是不聯系就會沒有的東西。
人生是漫長的一場旅途,朋友一波一波地換。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走到最後,但至少,别讓自己覺得遺憾。
— 5 —
長大,是慢慢從父母手中,接過自己人生責任的過程。
昨天情人節,有不少一家三口來7senses吃飯,小朋友總是最活躍的那個,這邊說着最喜歡的就是爸爸了,那邊又偷偷湊上去親媽媽一口,然後自己忍不住笑。
電影東京物語裡說,子女長大後,會慢慢遠離父母,大家都以自己的生活為重。
小的時候喜歡跟父母表達愛,那個時候父母就是你小世界的全部。你會纏着他們陪你玩,賣萌撒嬌讓他們給你買好吃的。
長大後反而開始吝啬自己的情感表達。
— 6 —
想活得更坦率,變回那個什麼都敢想敢做的我。
大學時候,跟教毛概的老師聊天,他說他在本科的時候愛上了班裡的一個女生,女生說,等畢業吧。
畢業後女生去了廣州,他追到廣州,女生說,十年後再來。
十年後,他真的又去找她。
結果那個女的說她不愛他。說到這裡,老師的口氣依然很平靜,他說:你看,老師的生命就這樣十年十年的過去了,可我很喜歡當年的自己。
我記住的所有的這些用力的表達都很迷人。
不管結果是什麼,敢于表達自己就是一件勇敢的事。
雖然一定會長大,但我們都不想成為小王子書裡的那種大人呀。
願你明天一覺醒來,做回那個少年時候直率純粹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