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今夕七夕遇良人

今夕七夕遇良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2:31:01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源于漢代,魏晉南北朝時逐漸定型。

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是中國民間的情人節。

女孩們會在七月初七晚上看天空中的牽牛星和織女星在“天河”相會,向織女星祈求智巧,寄托渴求心靈手巧和美滿婚姻的願望。

牛郎、織女本是天上的星宿,即牽牛星和織女星。初秋之夜,仰望星空,可見貫穿南北的星帶“天河”,河西天琴座中明亮的一顆是織女星,河東天鷹座内與織女星遙遙相對的是牽牛星,又稱河鼓星。其實,分别處于天河兩側的織女星、牽牛星,在天文學上是永遠不會聚首的。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

古人把牛郎、織女星人格化,産生了牛郎織女的傳說。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唐)杜牧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2

七夕的晚上也經常下雨,人們相信,那雨是牛郎織女相見時落的淚。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給充滿缺憾的現實中的人們以撫慰,正如宋代詩人秦觀所詠: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宋)秦觀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3

七夕節(天河乞巧習俗),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七月七,人稱“七姐誕”,即七姐的誕辰日,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故稱“七夕”。乞巧是七姐誕的重要習俗之一。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4

廣州市乞巧節習俗主要流行在天河、黃埔、番禺等區。天河區、番禺區、黃埔區一帶把七夕乞巧節稱為“七姐誕”,又叫“七娘誕”“擺七娘”“拜七娘”,是嶺南古老乞巧民俗的存續。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别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5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6

清代末期,廣州形成了上九甫、下九甫、第十甫等專賣女子用品的乞巧街市。

七夕之日,由社區組織“拜七娘”儀式,祭拜對象除了牛郎、織女二星,還有織女的6個姐妹。

社區女性展示手工藝制品,是“擺巧”活動的主要内容。紮制民間傳說、曆史故事人物玩偶栩栩如生,植物、器物造型活靈活現,鬥智鬥巧,盡展才藝,“對影穿針”延續古風。社區劇團還演出牛郎織女故事。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詩經·小雅·大東》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7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8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9

2022廣州乞巧文化節啟動儀式在全國首個以乞巧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廣州乞巧文化博物館舉行,自2005年舉辦以來,迄今已連續舉辦了17屆,成為廣州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盛事。本屆乞巧節活動将持續至七月初八。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0

在我們潮汕地區,七夕是一個傳統家庭節日,而非情人節。上則出嫁女兒為娘家父母“煮初七”安排頓好吃,下則為膝下未成年孩童“拜公婆”祈福,虛歲十五則舉行成人禮,為其“出花園”,置辦新衣新鞋,宴請親朋,禮贈族親。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1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2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3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4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5

你的家鄉有哪些過七夕節的習俗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