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紙荒唐言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詩詞君:作者是以憤恨的心情寫出“滿紙荒唐言”的。由于作者在書中對許多人物抱有同情感,所以說自己是飽含着“一把辛酸淚”來寫這部著作的。他惟恐後人不知他的真實意圖,故雲“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裡,作者訴說了他難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被理解的曲戀。
枉凝眉
一個是阆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挂。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詩詞君:這首曲是專門詠歎寶玉和黛玉的,寫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預示林黛玉将因“心事終虛化”而淚盡夭亡。《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皺眉頭,命運就這樣愛捉弄人,追悔、痛苦、歎息、遺憾,全都無用。
晴雯曲
霁月難逢,彩雲易散;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風流靈巧招人怨。
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詩詞君:晴雯的命運是很悲慘的。美若芙蓉,清清白白,伶伶俐俐的水般女兒,卻被惡婦在王夫人面前中傷,背了勾引寶玉的罪名趕出大觀園,最後凄慘的在破屋中死去,因此這首暗示晴雯如此命運的判詞也是十分凄慘的。
唐多令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毬。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歎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詩詞君:這首詞從“粉堕”“香殘”“漂泊”“白頭”“無人收”描寫出柳絮堕枝飄殘,被東風吹落、飄泊無根的特點,既抒發紅顔(年華)易逝又抒發自己寄人籬下、無人理解的孤獨和哀愁。黛玉從飄遊無定的柳絮,聯想到自己孤苦無依的身世,預感到薄命的結局,把一腔哀惋纏綿的思緒寫到詞中去。
葬花吟
林黛玉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柳絲榆夾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豔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侬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侬脅下生雙翼,随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侬收葬,未蔔侬身何日喪?侬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侬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顔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顔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詩詞君:《紅樓夢》中黛玉這首抒情詩,實際上也是隐示其命運的谶語。她如一朵馨香嬌嫩的花朵,悄悄地開放,又在狂風驟雨中被折磨得枝枯葉敗,從世界上悄悄消逝。說這首詩是谶語,是就其整體的思想而言,并不是說每字每句都隐示着黛玉的具體遭遇。
詠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缟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詩詞君:這首詩以缟素喻花,實際上暗示她的夭亡,而喪服由仙女縫制,可能是因為她本是“绛珠仙草”。此外像“秋閨怨女拭啼痕”之類句子,脂硯齋評語已點出“不脫落自己”,也如同她的“眼淚還債”。
詠白海棠
薛寶钗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詩詞君:薛寶钗的詩深意尤為明顯,“珍重芳姿晝掩門”,可以看出她對自己豪門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洗出胭脂影”、“招來冰雪魂”,都與她的結局有關:“淡極始知花更豔”,指薛寶钗之“罕言寡語”、“安分随時”。“愁多焉得玉無痕”,則是話裡有話。
杏簾在望
林黛玉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裡稻花香。
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
詩詞君:林黛玉在此詩中描繪了一個理想之中的太平田莊,其實它隻是存在于大觀園内的一個虛假的田莊模型而已。脂硯齋有評“以幻入幻,順水推舟”。頸聯“一畦春韭綠,十裡稻花香”一氣而下,突出描繪“杏簾在望”的田野景觀,畫出想象中的豐收景象。
臨江仙·柳絮
薛寶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随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詩詞君:這首詞表達了理想追求者的高瞻遠矚,一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風骨與氣節,所以衆人方為之“拍案叫絕”,并奉此為尊。《紅樓夢》中衆人拍案叫絕,都說:“果然翻得好氣力,自然是這首為尊。
詠菊
林黛玉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詩詞君:這首詩是菊花詩的第一名。自從陶淵明在詩歌中評說、贊揚菊花以後,千百年來菊花的不畏風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為人們所仰慕,所傳頌。陶淵明愛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結,可謂“奇思妙想的神來之筆”。
問菊
林黛玉
欲訊秋情衆莫知,喃喃負手扣東籬。
孤标傲世偕誰隐,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詩詞君:颔聯“孤标傲世偕誰隐,一樣花開為底遲”,表現了林黛玉孤清高傲的性格情懷。菊花是秋花,既傲立霜雪,又孤獨綻開,菊花雖然落寞,卻仍然是精神上的貴族。林黛玉借以自喻。
三五中秋夕聯句(節選)
史湘雲、林黛玉
犯鬥邀牛女,乘槎待帝孫。
虛盈輪莫定,晦朔魄空存。
壺漏聲将涸,窗燈焰已昏。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詩詞君:“冷月葬花魂”,一句意境優美,宛若天成,甫出黛玉之口便使得湘雲認輸,妙玉歎服。不僅是潇湘妃子才思敏捷的集中體現,更是她一生悲劇命運的影射,可謂寓意無窮,妙不可言。
《紅樓夢》引子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
都隻為風月情濃。
趁着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
試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詩詞君:紅樓夢引子是《紅樓夢》十二支曲的總體引序,也是《紅樓夢》中女性人物的情感引序和悲慘命運終結的引序。金指寶钗和湘雲,玉指黛玉和妙玉,懷和悼的些微差别正說明了小說中,四人結局的差異,也就是寶钗、湘雲健在,而黛玉、妙玉早亡。
螃蟹詠
薛寶钗
桂霭桐陰坐舉觞,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酒未滌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詩詞君:全詩諷刺現實社會政治中醜惡人物的犀利鋒芒集中于第二聯:“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它不僅是拿來作為小說中賈雨村之流的政治掮客、官場賭棍的畫像十分維肖,就是拿它贈給曆史上一切慣于搞陰謀詭計的反面人物也是非常适合的。他們總是心懷叵測,橫行一時,背離正道,走到斜路上去,結果都是機關算盡,卻逃脫不了滅亡的下場。所以,小說中特地強調:“看到這裡,衆人不禁叫絕。寶玉道:‘罵得痛快!我的詩也該燒了。’”
終身誤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隻念木石前盟。
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
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
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詩詞君:這支曲子象征着世俗的“金玉良姻”終抵不過純真的“木石前盟”,載入了警幻的仙冊。它反映了曹雪芹的觀點:情高于一切,如果兩個人并不想愛,即使結婚也不會幸福。
秋窗風雨夕
林黛玉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連宵霢霢複飕飕,燈前似伴離人泣。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詩詞君:凄風苦雨的秋夜,一個重病少女酸苦的哀思,悲涼的情緒如濃重的暗夜壓在她的心頭。這個猶如嬌花嫩草的少女,孤單寂寞地住在潇湘館裡,聽着暗夜中淅淅瀝瀝的雨點敲打着窗棂,想着自己凄涼的身世和未來渺茫的前程,怎能不痛斷肝腸。“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突然到來的秋風秋雨,驚破了她綠色的幻夢,預感到她短暫的青春年華就要逝去了,這是多麼值得人同情。對黛玉将來因悲愁淚盡而死,《秋窗風雨夕》是一次重要的鋪墊。
桃花行
林黛玉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内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内人,人與桃花隔不遠。東風有意揭簾栊,花欲窺人簾不卷。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憐人花亦愁,隔簾消息風吹透。風透簾栊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閑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杆人自憑。憑欄人向東風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霧裹煙封一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鮮豔何相類,花之顔色人之淚。若将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觀花淚易幹,淚幹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栊空月痕!
詩詞君:《桃花行》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從詩的開始到“烘樓照壁紅模糊”。寫桃花盛開的景象。花事缤紛,如同一場春夢。而後半部分,從“天機燒破鴛鴦錦”到結尾,寫春夢化為虛無,桃花與詩人将同歸于凋謝、憔悴的命運。
題帕三絕
林黛玉
其一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抛卻為誰。
尺幅鲛绡勞解贈,教人焉得不傷悲。
其二
抛珠滾玉隻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閑。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其三
彩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詩詞君:在寶黛的愛情生活裡,很少有這樣的相互融洽的情意交流,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林黛玉“一時五内沸然炙起”,“餘意綿纏”,并以其深情的筆觸,寫下了她著名的詩篇“題帕三絕句”。寶玉挨打,怕黛玉擔心,故以讓晴雯送兩塊舊帕為借口,讓黛玉放心。黛玉由此大受感動,一時難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因此在舊帕上題了這三首詩。從全書來看,這三首詩應是黛玉第一次比較直接的表達了自己對寶玉的感情和對未來的憂心,也是他們感情明朗化的一個開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