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音樂雜談」這個主題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号,将會在不定期發表一些音樂理論以外的音樂話題的文章或者是音樂知識的幹貨 。(此文為混音師天職老師 發布于今日頭條的原創文章,轉載請告知并注明出處)
這幾天正在處理一個客戶的配音的工程,大概就是一個宣傳動畫短片,然後中間有動畫人物的對白,去講解一些生活安全的内容。我們作為混音師,一般客戶需要什麼我們就按照客戶的要求做就是了。但是,對于客戶覺得滿意的結果,我卻覺得其實那根本不是動畫配音,隻不過是硬生生地随便找幾個人講個獨白罷了。當然,預算不多嘛,客戶也滿意了,我們也就不好說什麼了。
說到這個,就讓我想到了我們國内現今的動畫配音跟日漫配音對比的差距以及後期中的審美偏差。
我也是從小看動畫長大的,美漫,日漫,國漫,也都看,還有國語重配,粵語重配的也看了不少。小學的時候看的比較雜,一般看香港翡翠台比較多,都是粵語重配,也會看中央台的,像小風車欄目的國語配或者國産動漫。初中到高中就隻看粵語配音了,粵配比較靠近日配。大學有了網絡,基本上就一直隻看日漫原配。直到現在,國漫開始發展起來了,也會看一些好的國産動漫。其實有很多内容真的不比日漫差,包括畫風也很不錯,故事也很吸引人。不過配音就真的聽起來,不是很舒服了。
國産配音的差距
日本可以說在動漫配音這一塊做得非常非常成熟,他們有着比較完整的挑選機制,學習機制,并且是直接針對配音的技能去深挖研究,非常仔細地去研究聲音是否跟角色有最好的契合度以及情緒。而我們隻是作為播音主持的一個衍生的科目一樣,國内的配音員聲音其實真的特别特别好,但是卻忽視了一個事情,聲音好,不代表聲音“自然”。
去年非常火的其中一部國産動畫《一人之下》有國語配音,和日語配音兩版本。我都從頭到尾看了,日配和中配,我都對比去看,可以說差距是很明顯的。我截取了《一人之下》第二季第一集的音頻,差不多同一個地方的内容,時長一分鐘左右,用于對比人物聲音的感覺。時間點差不多都在5分鐘的位置,就是陸瑾老爺發威的時刻,到講完把秘籍作為比武大賽的獎勵。
由于内容剪輯不同,同一個位置時間有點不同
相同的時長停在的剪輯位置有點不同
總體來說,我們一定都能聽見兩個配音的聲音都一定是非常專業的。聲音的功底基本上做我們這行聽一耳朵就知道是不是好的了。
音頻是包括我提到的兩個段落,先是日配的一分鐘,接着是中配的一分鐘,還有黑貓警長的一段,以及保全叔配音的哆啦A夢。(音頻隻能發一個,就全部拼接起來,可用于文章後半部分聲音對比。)
結構上來說,兩段挺相似的
中配的陸瑾是由 張遙函 所配,張前輩1963年生,畢業于 黑龍江省藝術學校,配音角色有《 甄嬛傳》 隆科多、新《 鹿鼎記》 鳌拜、動畫片《 哪吒傳奇》東海龍王等。可以說是一位老前輩了。日配的陸瑾是 楠大典,日本的男性聲優、演員,1967年3月18日出生于東京都,所屬事務所為amuleto。 他的代表配音作品有《網球王子》真田弦一郎。兩位都可以說是老資曆了,但是配音的結果差别很大。
日配的,能感覺到人的聲音明顯就是老頭子的聲音,不是聽起來像播音員的感覺,就是感覺聲音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老頭子講話的聲音,還有兩位中年男子的聲音也都跟生活上我們聽到一般人講話差不多,非常的自然,人物契合度非常好。并且還能聽出,看似隻是随口說話的感覺,但是人物配音時候的那種投入感是極其充足的。
中配的,很明顯能聽得出來播音腔,雖然人的聲音的底子一聽,真的是好,渾厚有力,明亮,也算是像一個老頭的聲音,但是給人感覺太不自然了。因為如果真實生活中,你聽一個老人家講話,即便是練武的大爺,聲音也不至于聽起來像是貼着臉講話。關鍵是感覺跟角色的契合度并不算好,有點“做功”做過頭,而且室外講話還自帶混響。
那麼這裡我再拿一部我們的老動畫來對比了一下,《黑貓警長》大家都一定知道,可以說是童年陰影啊。
食猴鷹一集中,“黑貓警長”接到報警一段的聲音,聽起來是自然的,人物的契合度就非常的棒,能夠感受到仿佛真的就是黑貓警長發出來的聲音。雖然說,整體音效來說,當年的音質做出來其實并不好,但是一點都不會影響到配的聲音和角色的契合度。
那麼這裡說明了什麼?不是說我們做不到好的契合度,而是今天的動漫市場中,壓根沒有真正去做好的契合度,這個我覺得是國内動漫配音的比較尴尬的狀況。也許是費用?也許是行業的明星效應?還是說老一輩不願意去接受日動漫的審美?這個真不好說。
那麼這種契合度不好的例子還有哪些?我們再來看一個,《鎮魂歌》中的人物配音中的弟弟,怎麼聽都沒有一種同年紀的感覺。人物的年紀或者現狀,跟聲音不匹配。還有第一季第一集中人形召喚物“許褚”的配音也特别生硬,不是一個召喚物該有的那種超自然的感覺。
那麼這種聲音契合度不好是什麼原因導緻呢?國内的配音,不是說不專業或者專業技能不過硬。契合不好的客觀因素其實主要是配音的功夫用力過猛了,并且聲音特征太過于單一。
首先聲音底子不對。這裡不是說底子不好。而是說,我們在培養配音人才的方向出了一點問題。我們不是從角色去考慮聲音,而是純粹地去選了講話或者聲音底子都一個模樣标準的人去培訓,并且都以一個樣式的目标去培訓。結果為了去營造某個角色,再去讓配音人員通過扭曲自己的音色來實現,或者說,有點作,但是這個作又作不到位。
基本上我們可以看到,所有國産動漫裡面的人物聲音的基礎特點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可以說音色的一些基礎特性是一模一樣的,播音腔,亮麗,過分完美的聲音。這個就是說,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沒有去好好考慮真正的多樣性。基本上配音的人的音色特點都是相近的。這個标準,嚴重阻礙配音的發展。
我們反過來看看日配的,他們的現場配音視頻,在網絡上有不少,我們來看看《海賊王》的現場配音,每個人的聲音跟角色的契合度非常好,而且并沒有那種播音的感覺。每個人都會有适合自己的定位,例如:路飛的配音 田中真弓,曾經也是《龍珠》克林,《幽遊白書》小閻王 的反串配音。再看看其他的角色,我們可以看出來,每個配音演員的音色的特性都差異非常非常的大。也許我們聽起來,有的聲音單獨去聽,是非常難聽或者說不亮麗,不完美,沒有播音腔,但是卻非常适合當下的角色。那日本配音有沒有那種亮的人聲?當然有,就像骨頭布魯克的聲音,那就是帶一點點靓麗色彩的非常幹淨明亮的人聲。
(視頻在哔哩哔哩可以搜索到,标題見圖片左上角)
我們還可以看看粵配的動畫,例如《哆啦A夢》《咕噜咕噜魔法陣》的粵語配音,我個人感覺配音的人物契合度就非常的棒,就例如 保全叔叔配的 哆啦A夢。說實在,跟日配對比音色簡直是天翻地覆的差異,日配是變平的聲音,而保全叔的是成年男人的。但是卻能感覺得到保全叔配的哆啦A夢,跟動畫人物契合度一樣是非常高。這個也是我們國内配音比較好的實例。港台在配音方面,跟日本人美國人學習了非常多,吸收了非常多的好東西回來。
後期制作以及審美的偏差
那麼接下來,從後期處理的角度來對比下,日配和中配,在整個後期上的一些審美偏差。
下面這個是《一人之下》第二季第一集,剛才上文對比過的一分鐘段落的單聲道采集,我把兩個音頻的音量設置在聽起來盡量接近,并且在RMS值上也盡量接近。這樣我們可以比較客觀看到,日配,跟中配在整個後期處理上音量的偏差。
我們先來看看增益以及動态上的區别
黃色框是 陸瑾在出招時候的噪音,日配裡面音量不會很大,中配卻非常大。這一段中整個聽起來就是,日配的感覺沒有那麼轟耳朵,但是緊接着的高起的部分就是人物出招的喊叫聲,聽起來就非常清晰有氣勢。中配方面,由于前面的出招聲音太大,結果人物緊接着的喊叫聲跟出招聲音就混在一塊兒,跟一鍋粥一樣。也許中配本身希望能夠做出更加震撼的效果,結果反倒是讓整個聲音變得非常的渾濁失去了該有的氣勢。
接着是橙色框的部分,是多個人物的對話,橙色框前面的一段小的波形,是陸瑾收招的環境聲音,因為沒有人物對話或者喊叫,環境聲音做的比較大。但是中配這邊可以看到,整個小了,整個收招的氣勢在聲響上完全沒有了。橙色方框部分,是人物的連續對白,由于人物所在的場景是在森林中,會有大量的環境聲,包括空氣,包括附近的樹葉的沙沙聲,還有背景音樂。日配中這些聲音跟人的聲音是渾然一體,并且人物的人聲跟環境聲的均衡不沖突,所以波形是連綿不斷的。中配方面,明顯看到人物說話是一塊一塊的,就是說,人與人對話之間的噪音一下子就變得很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中配的動畫,人聲聽起來太過于不自然的原因之一。試想一下,你跟别人在街上聊天,會因為别人閉嘴了,就突然覺得環境安靜了超級超級多嗎?不會。又或者是路邊放着音樂,你一講話店家把音量關小,可能嗎?這就是審美偏差了。中配的工作人員,他們認為那樣是好的,而我覺得一點都不好。
那麼接着我們來看的是均衡部分的對比。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在差不多同一個部分講話中的不同之處。黃色線是瞬時值,橙色線是整個音頻的總值。
日配的人聲均衡
日配方面的人物聲音,更多是在中頻。一般情況下,有環境噪音的影響,以及聲音在空氣中會自然衰減,還有我們人的耳朵對高低頻的相對不敏感。會讓你面對面跟人有距離的講話時,不會聽到太多的高頻以及低頻,更多是中頻和中高頻。圖中,均衡的高頻和低頻部分是專門衰減下去一些的,我們也知道,日配中的環境噪音以及音樂背景音量是比較大一些,這樣也會稍微覆蓋一些人聲的低頻和高頻,更接近我們正常聽的感覺,所以我們不會覺得人聲講話是特别厚重的,人聲的高頻也少一些,聽起來,整個配音和環境的後期處理,非常的接近我們自然跟人在一個普通噪音環境中的對話。混響方面,日配幾乎沒有,因為我們人在室外聽對方講話,一般也聽不見混響。背景音樂方面,音量也非常适中,不會聽不清楚。
中配的人聲均衡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中配的後期。先說下,我們一般對中配的概念是,人講話太大聲,一講話,環境聲音以及音樂就沒了,然後人聲特别播音、特别亮麗,特别厚實過頭。好,那麼這些問題在這個均衡裡一眼就看出來了。人聲的低頻量比日配多了不少,中配的環境聲是人聲一出來就被側鍊壓縮變小,所以,環境聲的低頻沒辦法跟人聲混合或者遮蓋,導緻人聲永遠是過于肥厚。中高頻也是比日配高出好多,這就是為啥人物聲音太播音太亮。另外整個高頻也是非常多,齒音也非常明顯,最終都會讓你覺得這個人講話是貼在你的臉上講話,而不是跟你保持一個适當的距離。使用側鍊壓縮過分去讓環境聲音避讓給人聲,這個處理方式在很多國産動漫甚至很多電視劇都能聽得到,可以說是一種偷懶的處理方式。混響方面,多餘地加入了房間的混響,或者有可能是沒有去除,聽起來特别奇怪,人聲跟畫面有嚴重的分離感。背景音樂方面,本來就小,還為了不停避讓人聲顯得有點飄忽聽不那麼清。
粵語配音人聲均衡
我們再來看看粵語配音的哆啦A夢,這裡看到粵語配音的跟日配比較相像,高頻不是很多,不過也許是粵語區音色特點就是低頻少,中高頻多,所以,在中高頻顯示會多一些,所以粵語配音人物聲音也是偏亮,由于環境的聲音不會專門去避讓人聲,并且低頻覆蓋一些人聲,人聲的低頻也适當削弱了不少,所以聽起來人物就會有正常的距離感。齒音幾乎沒有,所以不會覺得人是貼臉的。不過後期處理的功夫跟日配比,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混響方面因為是在街區,有兩邊牆壁的反射,聽起來非常自然。背景音樂處理跟日配比較類似。
國産動畫配音路在何方從文章開頭到這裡,我基本上沒有講過咱的好。這裡不是說咱沒有好的,我們做的電影動畫,就像是《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這些,都可以說是佳作,不論畫功,不論配音,不論音樂,都是非常非常精良的作品。但是,說到動漫,難道不是應該更多指我們日常去看的這些連載番劇嗎?我們不能用幾個大制作,砸大錢燒出來的幾部頂級動漫電影去代表我們的動畫制作配音的整體平均水平。大制作那隻是一個peak峰值。就像我們音樂制作一樣,我們很多時候,要看的更多是RMS平均值。
我也并不是要否定,我們已經在動漫配音上工作多年的前輩後輩的努力。但是,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明明可以做到更好,為什麼我們沒有去做呢?
我個人覺得,師夷長技以制夷是最好的,其實我們為什麼不好好去分析分析别人的好,然後我們先學着用用呢,也許是老一輩的制作,他們保留了自己的傲氣,不願意放低身段去學習?或者覺得固執于自己在音樂上制作的審美,非要放到動漫上去用?還是說,真的缺錢,隻能妥協于不怎樣的質量?還是說,真的找不到适合的配音人員?還是說,過分地注重人聲的所謂的“質量”而忘記了,動漫本身也是一種電影,更應該優先于自然?
不管是哪個原因都好。我們國産動漫的配音之路,還長着呢。
我特别清楚,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很多喜歡動漫的朋友,越是說國産不好。其實,心裡是越希望國産能夠做得好,比起那些天天說國産牛逼,國産最好的捧殺。我們才是真的愛着動漫,隻是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氣。
路,還有很長很長。
喜歡「音樂雜談」這個主題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号,将會在不定期發表一些音樂理論以外的音樂話題的文章或者是音樂知識的幹貨 。(此文為混音師天職老師 發布于今日頭條的原創文章,轉載請告知并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