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綠葉玉石闆,金色魚兒浮水面,釜中兩沸即成餐。這幾句詩形象生動,說的便是黃陵的棍棍面,因面反複揉和,食油充分滲入,故而入口綿軟柔長,口感厚實。2012年,棍棍面被列入黃陵縣縣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說起棍棍面,石腰子棍棍面的名号在黃陵縣可謂是響當當,50歲的蔡亞先是黃陵縣店頭鎮關村人,1989年她和丈夫周德正便開始做起棍棍面的生意。蔡亞先告訴記者,石腰子棍棍面出現在飯館裡,和大車司機有關。
石腰子是店頭一個村,來往車多人多有了商機,村裡有人就開始賣面,好吃頂飽,大受天南地北“下苦人”歡迎,打出了招牌。
周德正
以前吃棍棍面的都是咱們黃陵人多一些,現在有很多遊客慕名而來吃棍棍面,咱們家的棍棍面實惠、頂飽還好吃。
棍棍面,顧名思義,面條粗如小棍棍,口感筋道,因為手工揉面,又有鹽水加持,所以面條極具韌性。 拉面用湯煮,而棍棍面的烹饪方法主要是“炒”。面條下鍋煮好,可選肥瘦肉、雞蛋、火腿或素菜炒。掌勺的師傅一般下手重,青椒、西紅柿是金牌配角,鹽、辣子加得毫不留情。往往吃得人滿頭大汗,抱着肚子,長歎一氣,心滿意足。
蔡亞先
咱這個石腰子棍棍面必須是一份一炒,不能是一鍋炒幾盤分出來的,大家都不愛吃那種,就喜歡我家這種棍棍面。
這些年,黃陵縣像蔡亞先夫婦一樣會做棍棍面的人越來越多,在村裡和縣城相繼開起了特色面館,聞名鄉裡的棍棍面,不僅是黃陵的地方特色美食,也成為了黃陵人重要的緻富産業。
蔡亞先夫婦
我們賣石腰子棍棍面已經三十多年了,毫不誇張地說,半輩子都在做這件事,我們家的棍棍面在縣城非常受歡迎,所以會将面店一直經營下去。
來源:黃陵縣融媒體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