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最慈悲的佛像?在佛教的萬千寶相中,與我國人民最有緣的首推觀音菩薩“觀”為觀照之意,是佛的無漏(無煩惱)圓通大智來觀照“世音”是菩薩觀照的對象、境界這個世并不單指人世,還包括六道衆生“音”是衆生遇難時稱誦觀音号的悲苦之聲“觀世音”三字名号,是說如果菩薩聽到衆生念其名号,就會立即去尋聲解救,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觀音菩薩最慈悲的佛像?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在佛教的萬千寶相中,與我國人民最有緣的首推觀音菩薩。“觀”為觀照之意,是佛的無漏(無煩惱)圓通大智來觀照。“世音”是菩薩觀照的對象、境界。這個世并不單指人世,還包括六道衆生。“音”是衆生遇難時稱誦觀音号的悲苦之聲。“觀世音”三字名号,是說如果菩薩聽到衆生念其名号,就會立即去尋聲解救。
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千百年來在中國民衆心中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觀音信仰是在中國影響十分深遠的一種精神現象,自佛教傳入中國後始流行,至今興盛不衰,并形成了豐厚的觀音文化。
在長達千餘年的流播與演化曆史過程中,有關觀音的故事、傳說十分豐富,一直為人民大衆所喜愛。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仍然是很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值得整理和保護。
由于觀音寄托了人們“摒除一切邪惡,成就一切善事”的美好願望,因此關于她的身世、事迹有着許多美好的傳奇,“千手觀音”的故事則更加撲朔迷離,令人贊歎、為之神往。應屬一種有益的探秘。這種探秘,也正是觀音文化特有的魅力。
觀音是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譯,音譯則為“阿婆盧吉低舍婆羅”原譯為觀世音,亦稱為光世音、觀自在。唐代為避諱太宗世民改稱觀音。佛教起源于印度,光大于中國。
南北朝時佛教經典已大量譯出,包括《法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以及《法華經·入法界品》《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等等。
這些經典的流布,促使觀音信仰的發生。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個重要的文化現序象,就是觀音菩薩的中國化與女性化。
觀音菩薩的緣起,要追溯到古印度的婆羅門教。該教經典《吠陀》以古梵文寫成,記載了衆多印度古代的神,主要的四位,即戰神因陀羅、火神阿耆尼、酒神蘇摩和善神雙馬童。
善神是不可分離的一對美麗的青年天神,它的形象有時是一對并肩相連的小馬。他的主要功德是救苦救難,尤其是能治病。
善神雙馬童在當時的天竺(古印度)曾受到廣泛的信奉。很多學者研究認為,印度早期婆羅門教中的善神即是觀音形象的起源。
印度佛教産生後,吸收了婆羅門教中的善神,成為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其形象也從雙馬童逐漸人格化,演化成了“勇猛丈夫”之身,成為新的觀音形象。
印度佛教經典中對觀音的身世說法各有不同。《觀世音菩薩授記經》記載的觀音身世與釋迦牟尼有直接關系,認為威德王得道成為佛陀,而他身邊湧出的蓮花化生的“寶意童子”得道成為觀世音菩薩。
據《觀無量壽經》說,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梵文 Amitabha的音譯,是佛教經典中所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因能接引念佛人往生,故稱“接引佛”,共有13個名号,即:無量壽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焰王光佛、清靜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明光佛)的左脅持,右脅持是大勢至菩薩。
《首楞嚴經》說觀音菩薩原為過去世中一位觀世音佛的弟子,因從此佛學得“耳根圓通法門”從而蒙佛授記為觀世音菩薩,并身生千首千臂千眼。
觀音信仰較為集中的佛教經典,也系統地存在于阿彌陀佛經典中,在阿彌陀佛信仰流播的同時,觀音信仰也随之廣泛傳播。因此,觀音信仰與阿彌陀佛淨土信仰有密切的聯系。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與《首楞嚴經》有承繼關系,此經說觀音“千手千眼悉皆具足”,有能力摒除一切邪惡,成就一切善事。這部《千手經》影響很大。還有一些經典的說法不一一列舉。
觀音菩薩,無論是脫胎于雙馬童還是轉輪聖王太子不眴還是無量淨王第一太子、觀世音佛弟子、威德王身邊湧出的蓮花…其源其相不同,但是性質是一緻的,即觀音菩薩具有大慈大悲的心懷,“大慈與一切衆生樂,大悲拔一切衆生苦”。
他神通廣大,可了解億萬衆生的苦難,并濟世度人,凡遇苦難災禍的人,呼喊觀音菩薩的名号,都能夠立即獲救。
講觀音最為集中的佛教經典《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若有無量百萬億衆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音菩薩正是能夠聽聞世間百姓的苦痛之音并能救苦救難,所以才能廣為流傳千百年,得到大衆的信奉和人們的禮敬。
根據佛教經典,觀音菩薩能顯化成各種形象救助衆生。佛教顯宗說觀世音有三十三身,密宗則供奉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等等。
觀音菩薩被賦予的顯化各種形象的特性,也使得他能夠從婆羅門教的善神雙馬童的形象,到印度佛教吸收後演化成的高居殿堂的偉丈夫形象,并可以顯化為佛、顯化為王、顯化為将軍……傳入中國後,在中國化的過程中又被演化為溫柔慈愛的女性形象。
自隋唐以後,觀音的女性形象被固定下來,觀音菩薩成為民間諸神中最使人親近的一尊神,成為廣大民衆心目中有求必應的慈悲善神,成為億萬民衆家庭供奉的保護神。
以至有了“家家彌陀佛,戶戶世音”的俗說。在佛教經典翻譯介紹、觀音信仰廣為流傳的同時,還出現了大量觀音菩薩顯聖救難的神話故事,講述了人們在災、禍、病、苦、鬼怪之害,以及生命危難之際,因稱觀音名号而獲救的奇迹。
有些還被知識分子編寫成書,南朝宋劉文慶編寫的《宣驗論》南朝齊王琰編的《冥祥記》,等等,故事主人公多是當代真實的曆史人物,這樣更增加了大衆的信任感。
在長期傳播發展的過程中,觀音的聖迹遍布全國各地,如普陀山被公認為觀音道場,并成為中國佛教的四大聖地之一。再如觀音證道成佛的傳說中,具有代表性的還有妙善公主在香山寺成道說。
觀音菩薩是根據衆生的不同身份,随類化現去濟世救苦的。《法華經》講觀音有三十三種化身,《楞嚴經》講觀音有"三十二應身",是說的觀親菩薩有多寶相。
自元代以來,觀音菩薩造像留下許多藝術品。如:自在觀音、送子觀音、書卷觀音、四臂觀音、千手千眼觀音、獅吼觀音、魚籃觀音、提籃觀音、寶瓶觀音、撒水觀音、如意觀音、水月觀音、施藥觀音、卧蓮觀音、德王觀音、合掌觀音、威德觀音、白衣觀音、楊柳觀音、靜能觀音、不二觀音、龍頭觀音,以及八臂觀音,騎獸觀音,普陀大力士等多種多樣觀音立像、坐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