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鎮,似乎一步一步退出了大家的視野!
至少在浙江,很多傳統強鎮都已經開始消失。幾十年來,大城市逐步向周邊溢出資源,而強鎮在各方面領域也難以穩定提升。由此一上一下,在浙江以及整個長三角地區,逐步延伸出了縣域經濟的時代。
強鎮要發展,産業倒不是問題,關鍵還是在于擴權。從中小城市研究院公布的千強鎮名單,就可以感受到我國目前的頂尖強鎮主要分布于粵港澳大灣區以及蘇南地區。
粵港澳大灣區很多強鎮,在行政級别方面都是縣級水平。東莞、中山等地市,下轄隻有鄉鎮和街道,并沒有縣市。而蘇南地區是典型的鄉鎮經濟,而且蘇南地區還有城關鎮依然沒升級為街道。
全國範圍内的千強鎮,在靠前的排名中,還隻剩下樂清的柳市鎮苦苦支撐着。至少目前來看,浙江的強鎮主要集中于溫州。除了柳市外,還有瑞安的塘下鎮有着一定影響力。
一年一年時間過去,浙江的強鎮确實一個一個在“消失”。
多年前,去蕭山城區路過了當時的甯圍鎮。當時也看到了一塊很大的牌匾,上面赫然寫着幾個大字,浙江第一鎮。
公開資料顯示,2005年,甯圍鎮的經濟總量就已經超過五百億,創造了全國鎮級經濟的一大奇迹。
當年,在浙江省百強鄉鎮排行榜上,甯圍鎮成為了浙江強鎮第一位,取代了已經連續三年名列全省強鎮榜首的紹興縣楊汛橋鎮。
當時,在浙江頂尖強鎮的比拼中,根本沒有柳市、龍港、塘下什麼事。
浙江消失的強鎮,去了哪裡?
随着城鎮化時代的來臨,浙江省的發展全面騰飛。二十年前,蕭山、餘杭兩大強縣升級為市轄區,鄞縣同年升級為鄞州區。浙江能夠成為共同富裕示範區,我們認為與這次城鎮化發展密不可分。
随着強縣設區的開展,浙江很多鄉鎮都成為了街道,助力了城市化的進程。
2014年8月,蕭山區實施撤鎮設街的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甯圍鎮,設立甯圍街道。
而在2019年,柯橋區撤銷楊汛橋鎮,設立楊汛橋街道。
有意思的是,柯橋區本身也是柯橋鎮,當年也是來了一出蛇吞大象。
2013年10月,國家正式同意撤銷縣級紹興縣,設立紹興市柯橋區。衆所周知,紹興縣是浙江的傳統強縣。在上世紀80年代,紹興縣曾位居浙江強縣首位。
當地網友吐槽,柯橋鎮原來隻是紹興縣的一個鎮。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柯岩鎮、柯橋鎮、州山鄉、阮社鄉、雙梅鄉5個鄉鎮合并設柯橋鎮。到了21世紀初,柯橋鎮分設為柯橋、柯岩2個街道。誰能想到十年後,柯橋這座傳統強鎮反客為主,在名義上竟成為了市轄區的存在。
其實像這樣消失的強鎮,浙江數不勝數!
如今杭州赫赫有名的濱江區,就是蕭山曾經的三個鄉鎮。當然,濱江這裡的鄉鎮發展,與杭州資源輻射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業内學者表示,沒有杭州接管,這無非也是蕭山的幾個偏僻小鎮。
但從濱江發展的背後,也體現出了浙江強鎮發展的一些脈絡。下沙、錢塘區、杭州灣新區等地,無一不是當地的強鎮所在地。
此外,還有台州曾經的路橋鎮,甚至也是一躍成為了路橋區。有學者坦言,如今的溫州成為了浙江強鎮的主要集中地。但這些年,溫州的強鎮同樣也在慢慢消失。比如,瓯北鎮早已升級為了街道,龍港也成為了縣級市。
消失的浙江強鎮,背後抑或是繁榮的城鄉發展,這也是浙江全省社會形态的重要補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