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姐是一位從教近20年的小學教師,兒子正在讀初三,成績一直排在年級前50。她兒子小學時成績并不十分突出,升入中學後,孩子就好像突然開挂了,學習不用催,成績一下就上來了。
有次去她家坐了一小時,兒子除了中途出來上趟衛生間,和我們打個招呼後,就又回到屋裡自己學習。
我趕緊向蘭姐取經,我家孩子小學三年級,有時候還得大人催着、看着學習。怎麼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呢?蘭姐的經驗,我總結為三點。
(一)多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小學二、三年級,正是9歲、10歲的年齡。這麼大的孩子渴望獨立、自主,又願意嘗試新鮮的事物,覺得自己長大了,能做的事兒多了,其實能力般般。這是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複蘇的表現,想要掌控自己行為的主動權。
剛吃完飯,9歲的妞想要自己做蛋糕。自己稱量、自己攪拌,想要獨立完成整個過程。做完蛋糕,媽媽希望妞去寫作業,可是妞卻想先看書,晚點再寫作業。
這麼大的孩子孩子的成長特點決定了孩子的想法和行為,“挑戰”父母的權威,對父母制定的計劃,有“抵抗”心裡也是正常的。
從心理學上分析“自主性”,就是一個人可以不依賴他人、積極主動的個性特征。
這麼看來,父母試着退出安排孩子的生活,給孩子更多“掌控自己時間”的機會,更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自主行為”。
當孩子自己捋順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對孩子來說,會獲得更多的成就感。讓孩子感受到“做成事兒”的快樂,會讓孩子産生内驅力。内驅力是孩子積極行為的動力來源之一。
(二)挖掘孩子的興趣,激勵孩子,想辦法把興趣變成目标
有一位二孩媽媽,大兒子上初中時喜歡上了打電腦遊戲,孩子整天隻想玩遊戲,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成績。
媽媽不願看到大兒子因為玩遊戲而耽誤了前途,為了兒子的未來,媽媽特意了解了遊戲行業,改變了孩子的命運。
趁着一次機會,媽媽和兒子聊了很多,表示自己不反對他接觸遊戲,也問兒子是不是對遊戲很感興趣?
那次聊天以後,大兒子知道了很多遊戲玩家不知道的遊戲“秘密”。也開啟了自己的“遊戲人生路”。除了玩遊戲,孩子開始認真學習,開始0基礎學畫畫。最後考了一家國外大學的遊戲設計專業,現在也成了一位專業的遊戲設計師。
挖掘孩子的興趣,就像要找到孩子的隐藏技能。現在的興趣,也不再是限制于音體美等傳統藝術。像編程、機器人、AI等計算機科學領域,也很受小朋友們的歡迎。而傳統的興趣,像美術,也以多元的形式展現出來。如:遊戲設計、插畫、漫畫等。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個能把興趣變成事業的人是幸運的。“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說:因為熱愛而執着,因為夢想而堅持。
(三)鼓勵孩子,多認可少否定,成為孩子成長的堅實後盾
電影《星河補習班》中,成績在班裡挂尾的小男孩,從小就有一個想當飛行員的理想。在學校處處受教導主任針對。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好爸爸。
兒子作文寫不好。
早上上學的路上,爸爸用十分鐘,帶着兒子躺在草地上,感受青草的氣息。說起了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用切身的體會,讓兒子理解了古詩的含義。
帶着兒子看航展。
臨近考試了,教導主任認為考得好分數的孩子,才可能有好未來,要求全體學生住校,備考,抓成績、提高分數。可是兒子想看航展。父子請假被拒,并用強硬的方式把男孩留在學校進行封閉式管理。畫面一轉,第二天清晨,父子拎着行李踏上了第一次旅遊。
一路上,爸爸帶着兒子去了很多地方。那些隻有在課本上,通過照片才能看到的地方。白天遊古迹,晚上補習課本知識。
在航展的最後一天,他們到了航展目的地,但票已經售罄。爸爸卻想辦法,給兒子一個難忘的航展。他帶着兒子找了附近的一個山頭。男孩說:那是觀看更好的地方。(畫面:一架架飛機在他們面前飛過。飛機很大,似乎離他們很近。)男孩心中堅定了要成為飛行員的理想。而那次考試,兒子從倒數第五,考入了年級前十。最後男孩成為了為國争光的宇航員。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長大以後,同樣有很多的逆境等待着。而一個個好分數,能幫孩子順利應對困難、渡過這些逆境嗎?“不一定”。
所以,家長最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應該是什麼呢?
我的答案是:會思考,會獨自解決問題,有能力讓自己快樂。
所以,試想一下。一個有理想、有目标的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力所不能及時,又有家長的引導和幫助。這樣孩子的未來會是怎樣的自立、自強、優秀呢?
家長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并不容易,如何才能成為孩子的後盾呢?
①聆聽孩子的話
給予孩子尊重的其中一點,就是聆聽。孩子的想法可能不成熟,做法可能太幼稚。但那些是孩子成長必經的路。誰小時候沒幼稚過呢?
聆聽的好處多多,聆聽可以獲得很多信息。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去糟粕、存精華,别讓小樹長歪了。
②學習育兒知識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作為旁觀孩子成長的家長,想要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想要“撬開”孩子的嘴巴,獲得孩子的小秘密,也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和技巧支撐。
雖然做父母的不用申請。但想要陪伴孩子成長,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用恰當的方法引導孩子前行,更不能缺少相關知識的支持。
就像3/4歲的幼兒,他們說“不”拒絕父母,不再是無意識的言語。而是有自己的目的在裡面。如果父母知道這是孩子想要發展自身自主性的信号,可能就會更加留心地觀察孩子了。而不知道相關知識的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更難管之類的。
③長期堅持和循序漸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
父母抓住生活中的點滴,培養孩子的堅毅。
比方說,兩歲幼兒飯前可以拿筷子。三歲幼兒飯前可以拿碗筷。四歲幼兒可以飯前拿碗筷,飯後擦桌子。五歲幼兒可以再加一個掃地。六歲可以再加一個洗襪子。七歲再增加洗内衣褲。
記得我們小時候有句話:“勞動最光榮”。這句話也應該告訴我們的孩子。生活的美好,是需要用我們的辛苦付出換來的。
生活有苦也有甜。讓孩子品嘗生活的甜處,也要不忘讓孩子體會生活的辛苦勞作。“甜”讓孩子心生向往。“辛苦勞作”也會讓孩子經曆磨練,激發内心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