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哪些新職業最好

哪些新職業最好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10 19:50:37

哪些新職業最好?知識分享博主科學傳播的市場比想象中大,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哪些新職業最好?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哪些新職業最好(這些新職業你了解嗎)1

哪些新職業最好

知識分享博主

科學傳播的市場比想象中大

本報記者姜泓冰

今年夏天,唐騁畢業了,結束了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攻讀生物學博士學位的7年學術生涯。與許多同學不同的是,他沒有繼續申請博士後,而是當起了全職博主。

在哔哩哔哩網絡社區,唐騁和女朋友一起運營的賬号“芳斯塔芙”擁有超過150萬粉絲,2019年入選了B站百大“UP主”榜單,已是科普圈的知名博主。

“芳斯塔芙”幾乎是一夜“爆紅”的。去年2月14日,唐騁首次嘗試發布原創古生物科普視頻《奇蝦:初代霸主的故事》,24小時内播放量近10萬次,賬号粉絲量兩天内從700漲到4.2萬。這促使他們開始以每一兩周更新一次的頻率推出原創視頻。每條5—15分鐘的視頻,從前期查資料、寫文案、找素材,到确定劇本,再到剪輯、配樂等等,工作量不小。原本隻打算是業餘玩玩的兩人,做起了全職博主。

“爆紅”并不是偶然。唐騁從2014年起從事科學傳播,曾在其他平台寫過100多篇科普文章。專業的科研能力讓他擅長查找資料、考證信息、力求精準科學,參與在線課程等工作的經曆,也為他做視頻或直播提供了技術積累。

“這兩年,從一開始隻是憑興趣跨界,到不敢相信自己火了,再到創作力開始爆發,有些心态浮躁,現在則是恢複平常心。”唐騁說,雖然火了之後多了許多其他活動和工作,但他給自己的定位永遠是一個科學傳播者。“目前隻想集中精力做大,擴展更多形式。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學傳播的需求會長期存在,我對科普領域的用戶增長持樂觀态度。”唐騁說,他們已經有兩位兼職助手,即将開辦工作室。

這個暑假,唐騁的父母來到上海,“主要是想在他畢業前嘗試說服他去找份工作。畢竟,做博主不穩定、壓力大。”唐騁媽媽說。唐騁能理解他們的擔憂:“國内科研人才還嚴重缺乏,名校畢業的博士做自媒體作者多少有點‘不務正業’的意味。”為了說服父母,他坦率地告訴他們,現在的收入“配得上‘博士身份’”。不過,即便親眼見識了兒子的視頻和直播影響力,父母仍不免擔心,比如社保、戶口、以後孩子上學等問題。

眼下,唐騁在上海市郊松江租房居住,家和工作室、直播間合一。因為戶口、社保方面的諸多政策都和“工作單位”綁定,他認識的一些博主作為“自由職業者”,不得不“挂靠”某個公司。唐騁卻擔心,這容易給未來發展留下隐患。他期待着更多鼓勵新業态發展和靈活就業的好消息,讓自己和小夥伴更安心地工作。

在線學習服務師

當網課“班主任”不簡單

本報記者魏薇

在一些人眼中,“在線學習服務師”是個“打雜”型的工作,所負責的内容與客服、運營、授課教師都有所關聯。不過,在“少年得到”APP的在線學習服務師沈博昭看來,做好這份工作,不僅要懂教育、教材和溝通,還要懂産品、數據和運營。

不少專家也持同樣觀點:在線學習是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習者自我學習訴求、激發學習興趣和動力的過程,因此,在線學習服務師不應是簡單的網課“班主任”,需要具備較高的教育水平和心理溝通技巧。

目前,沈博昭帶兩個班,每班100人左右。線上上課時,她需要同步監課保證學生的在線學習質量,課後,還要一對一點評作業和進行個性化指導,同時還要運營社群。為此,原本學商務英語專業的沈博昭考取了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并且一直學習相關專業知識。

在線學習會産生大量的學習數據,涉及課程參與、發言讨論、作業完成情況等。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在線學習服務師可以判斷學生的學習行為,并制定相應改進策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除了跟孩子們溝通,我們也會跟家長溝通,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沈博昭說。

平日裡,運營微信群是沈博昭的重要工作。除了發布課程相關資料,她還要就學習過程中一些比較普遍的問題在群中發起互動讨論,“得讓家長覺得這是一個學習讨論的群,可以互相分享經驗。不過氛圍整體要把控好,所以要經常引導,不僅要鼓勵孩子,也要鼓勵家長。”沈博昭說。

最近半年,報名網課的孩子數量大幅增長。為了保證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少年得到”招聘了不少在線學習服務師。董事長張泉靈認為,除了教育專業能力,在線學習服務師需要有強烈的服務精神。“他們需要時刻傾聽學生和家長要求、觀察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能讀懂數據,做一個連接各方的有效溝通者。”

談到未來,沈博昭很看好線上教育的發展,“雖然在線學習服務師這份職業比較辛苦,但是成就感也很高,收入也比較可觀,還能夠體現出自我價值,我打算長期做下去。”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

呵護銀發族的美好生活

本報記者姚雪青

“老爺爺,您知道現在幾點了嗎?您在這紙上畫一個圓形時鐘,然後标出時間……”在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的百歲老人張爺爺家裡,來自南京恒葆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戴秋雲,一邊與老人聊天,一邊在評估表的相應位置打鈎。在對日常生活活動等4個一級指标,以及進食、穿衣等20多個二級指标打分後,她得出了結果:張爺爺的能力等級可以享受相應的政府購買服務。

今年30歲的戴秋雲,2013年從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進入南京市建邺區社會福利院工作。2018年,南京對全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開展評估、制定不同等級的護理。面對龐大的需求量,一些護士、護工、社工經過培訓走上了評估師崗位。

戴秋雲說,崗前培訓由民政部門組織,授課内容包括評估标準及指标解析、操作系統及方法流程、入戶溝通技巧經驗等。更多新技能要在工作中邊幹邊學,還得有愛心、耐心以及親和力。比如,談話中直接提問可能會讓初次見面的老人産生反感,要多些眼神交流,隻有建立互信才能避免誤判、精準評估。

随着社會老齡化發展趨勢,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的社會需求和前景廣闊。在戴秋雲的母校鐘山職業技術學院,從2018年起就在“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中,增設養老評估相關課程,幫助學生們掌握行業前沿知識。“學院也面向社會開展多期老年人能力評估員培訓。”鐘山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合作處處長張士展介紹,下一步将完善評估員培訓内涵,為社會培養更多具備評估資質的養老和衛健行業從業人員。

江蘇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陸敏介紹,目前江蘇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1834萬,其中失能、半失能約有130萬。2014年,江蘇逐步建立起養老服務評估制度,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鼓勵社會組織和養老機構開展養老服務評估,通過評估科學确定服務類型、照料護理等級和養老服務補貼領取資格等,更好掌握老年人照護需求、精準制定服務政策。到2022年,江蘇省80周歲以上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将實現全覆蓋,評估師的需求量将更大。

“通過院校開設專業課程培養、社會組織和機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陸敏說,江蘇已有8所院校開設老年管理與服務相關專業并設計了課程,每年培養畢業生超過2000人;同時,也在不斷整合各相關部門、專業院校、社會組織等力量,面向現有在崗人員、社會愛心人士、有需求的家庭等開展不同層次的教育培訓,更好地了解老年人身體、精神、心理及社會需求。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6日 11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