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成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片獨特的風景,一顆璀璨的明珠。
漢語成語,是漢語詞彙中一種特有的,經過長期錘煉、沿用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于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内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
成語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号隔開。
成語主要來自于古代經典或著作、曆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等。
《漢語成語詞典》,收錄了1、6萬多條古今成語,但這還不是中國成語的全部。
在浩如煙海的成語中,有相當一部分蘊含着深邃的人生智慧,本文選析幾個,希望能引起讀者朋友的興趣。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這是孔子名言,出自《論語·衛靈公》:人如果不考慮長遠,那麼憂患一定會在近期出現。
其意是要人目光遠大,考慮長遠。
就是說,人生要有目标,要有長遠規劃,不能随意而行,才能避免出現憂患。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
走一千裡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就是說,人生重要的是行動,從足下開始,一步一步,踏實前行,不要躊躇不前,原地踏步,浪費大好光陰。
【未雨綢缪】
源自《詩經·豳風·鸱号》:“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缪牖戶”。
意思是說,在天還沒下雨的時候,就修補好房屋的門窗。後來人們把這幾句詩引申為“未雨綢缪”,意思是說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事先準備,以免臨時手忙腳亂,出現意外。
這個成語,或這個意思,多數人都有所了解,但不是人人都能時時記住,所以就經常出現由于事先準備不足,而給人生、工作帶來挫折與困難。
【亡羊補牢】
典故出自《戰國策·楚策》: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谏言,你們如果這樣驕奢淫逸,不管國家大事,楚國就很危險了。
楚襄王聽了非常不高興,痛罵莊辛,但不出半年,果然秦國就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痛定思痛,又找到莊辛,問可有應對良策。
莊辛誠懇地說:“看見兔子才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個成語在現今生活中,仍然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人生的路上,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不管什麼原因,如果出現了挫折甚至危局,是一蹶不振還是亡羊補牢,結果就大為不同。
亡羊補牢,就是到最後一刻也不輕言放棄——這就是人生的信念與智慧。
【三人行,必有我師】
這個成語出自于《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說:“多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于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有的話,要注意改正;如果沒有,就要加以防備。”
這也是句名言,強調要以謙和的态度,向他人學習,向同道者學習,吸收他人之長,避他人之短,這樣才能修養自身,完善自我,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為人生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
【化幹戈為玉帛 】
出自《淮南子·原道訓》:從前夏部落的首領鲧建造了三仞(八尺為一刃)高的城池來保護國家,守衛百姓,大家都想離開他,别的部落對夏也虎視眈眈。
後來禹當了首領,發現這一情況,就拆毀了城牆,填平了護城河,把财産分給大家,毀掉了兵器,用道德來教導人民。于是大家都各盡其職,别的部落也願意來歸附。禹在塗山開首領大會時,來進獻玉帛珍寶的部落首領上萬。
這個成語,不僅對處理民族、國家之間的關系,特别是對化解彼此之間的戰争,有一定的借鑒、指導作用,而且對小集體和個人之間,如何對待相互的仇怨,也有積極的意義。
我們在生活中,要盡量以“化幹戈為玉帛”的準則,處理與他人的糾紛,減少怨氣、戾氣與不必要的争鬥,為人生與事業的發展,創造和諧的環境。
人生需要經營,經營人生,使人格完善,生活完美,離不開智慧。
人生智慧,是個宏大、廣博的命題,可能有先天的禀賦,原生家庭的教養,但與如下兩點是分不開的:
一、生活經驗的積累。每個人每天都在生活着,有順利,有挫折,有成功,有失利,要提高、豐富自己的人生智慧,就要“三省吾生”,思考人生的得失,做到揚己之長,避己之短,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好。
一、在學習中成長。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而且不能重來,不能僅僅靠自己摸索,是不夠的,需要在學習中不斷吸取,不斷提高。
曆史上的經典著作,如《論語》、《周易》、《詩經》、《三字經》,文學名著如《紅樓夢》、《三國演義》等,都蘊含着豐富的人生哲理與智慧,所以要努力攻讀經典。
《漢語成語詞典》,多數是從經典著作中引申而來,是值得學習的範本。
作者,上世紀八十年代出道的大學生詩人,在國内外數百家報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等近千篇(首),出版《江文波文集》等著作,入選多部名錄與選本。近年開始涉足新媒體寫作,旨在讓更多網友便利地分享文化領域原創文字的魅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