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安公安
文姬路派出所成功化解一起鄰裡樁基界畔糾紛
陝西省藍田縣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呂氏鄉約》的發源地。近年來,當地将“楓橋經驗”和古老的鄉約結合起來,創造性提出“楓橋經驗 鄉約”警務模式,使得全縣連續多年未發生極端暴力犯罪或重大“民轉刑”案件,轄區内發案數連年下降。
沒能鬧起來的矛盾
2021年3月29日晚10時40分,陝西省藍田縣文姬路派出所社區民警張強的手機響了。藍田縣三裡鎮北小寨村的警務調解員錢力告訴他,村裡罹患癌症的錢老漢已經磨了刀,揚言要在30日村裡的一個婚宴上,把前來随禮的鄰居小郭“捅了”。張強和錢力聯系到了小郭,讓他暫緩回鄉參加婚禮。事後,張強和錢力又說服兩人,徹底拔掉矛盾根子。最後,老錢和小郭在一場下午茶中重溫了北小寨村“村規民約”,當聽到“鄰裡守望”一節時,兩人都落了淚。
“村民的矛盾,許多都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文姬路派出所所長胡森榮說,在一起矛盾的背後,往往隐藏着幾十年甚至幾代人之間的利益糾葛。
為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從2020年起,藍田縣開始探索實踐“楓橋經驗 鄉約”警務模式。2021年3月,藍田縣公安局正式聘用警務調解員,并賦予其矛盾調解、信息采集、法律宣傳等職能。這些昔日的村調解委員會主任、老教師、老幹部等,也借助公安機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提高了矛盾調解的威信。
數據顯示,藍田縣2021年發案數較2018年下降12.48%,矛盾糾紛數下降19.02%,涉公安機關信訪問題下降100%。
給調解員“五星好評”
在藍田縣陶溝村,匡老太因為覺得鄰居樊老太沒征得她同意就推倒了自家後院的棗刺,兩人先是發生口角,随後大打出手。匡老太被打後坐在地上,樊老太在沖突過程中也被匡老太的兒媳婦抓傷。警務調解員李芳香見狀,先讓匡老太兒子和兒媳婦把老太帶回家去,說村裡會處理,叫他倆别再參與。随後,李芳香又去樊老太家,好言撫慰了老太太,讓她别找子女再去匡家“尋仇”。
“兩個人都有子女,誰的媽受了傷,子女都不會善罷甘休。”下午,李芳香找到匡老太的兒媳,自掏腰包買了幾盒禮品,一起去給樊老太登門道歉。匡老太的兒媳還給樊老太上了藥,兩家最終和和氣氣地解決了沖突。
在藍田,如今涉糾紛對象除了能找警務調解員外,還能指定擅長該領域的行業調解員進行調解,并對調解員進行“星級”打分評價。通過評理說事、定分止争、依法調解和跟進化解,當地已初步探索建立起“四步矛盾糾紛化解法”。
“患難相恤”公約
2021年,藍田縣公安局發布了“患難相恤”公約,公民或組織機構均可自願申請入約。
“不久前,我們對一個被父母抛棄、由爺爺撫養的未成年孩子進行了項目認領。他偷了爺爺收破爛的三輪車,并将其賣掉,如果放任其流入社會,可能會誤入歧途。”藍田縣公安局副局長張津說,“最終一個加入‘公約’的餐飲業老闆将其收為學徒,并送他到職高學廚師。”
藍田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單強說,将産生于宋代的《呂氏鄉約》和“楓橋經驗”結合起來,重塑警務工作流程,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化和發展。
在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劉學智看來,鄉約是一種介于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之間、具有一定權威性的規約,可以填補法律與鄉村習俗之間管理的真空,成為法律的必要補充。“對鄉黨鄰裡進行必要的道德約束,進而通過社會輿論、鄰裡監督、必要的獎懲等加以落實,實現移風易俗和鄉村自治,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農村生活的一條可行路徑。”
#一線警察##我為群衆辦實事##公安心向黨 護航新征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