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本該是屬于一個母親最快樂的日子。然而,在遼甯發生的一起慘案,讓這位母親再也不能過這樣快樂的日子。
4月25日11時52分,在遼甯省莊河市街頭,在一家快捷酒店門口,一輛黑色轎車精準地撞向路邊的一位老阿姨。 阿姨當場倒地,傷勢嚴重。
這時轎車司機不僅不停車查看,反而又把車倒回去,再次猛踩油門,第二次撞擊碾壓已經倒地的阿姨。
據了解,開車撞死阿姨的司機竟然是阿姨的親生女兒,而這位母親因傷勢太重,搶救無效,最後不幸離世。撞死親生母親的李某,去年剛和丈夫離婚,孩子歸前夫所有,目前和母親同住。
因家庭瑣事,母女關系不和,李某最近離家出走。母親一路尋找,找到她住的酒店,勸女兒回家。母女二人發生激烈争執。才發生了這一起慘案。
看了這則新聞讓我瑟瑟發抖,卻又發人深思。無法想象,背後到底是怎樣的矛盾,讓母女間的關系如此惡劣?
母女本是世上最親近的人,最後卻成斷送生命的仇人。
一直以來母親都是以“為母則剛”,“偉大的母親”這些神聖光環在人們的眼中。所以一冒出“媽媽不好”這樣的念頭,就會自動地将它屏蔽,放進了自己内心最深處,不肯承認,不願觸碰,因為媽媽一直在為我們着想,為家庭付出 不能說她不好。但有些時候,母愛的束縛卻在無形中影響,甚至控制我們的生活。
心理學家榮格說:“我們意識不到的事物,構成了我們的命運。”
浙江大學心理學碩士于玲娜,具有10多年心理咨詢從業經曆,超7000小時咨詢經驗。在抑郁、強迫、焦慮以及女性成長、創傷陪伴等方面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作者于玲娜在《掙脫母愛的束縛:母女關系中的傷痛與療愈》一書中,對中國母女日常生活的讨論,剖析了15種不健康母女關系的根源、表現和影響,并結合自身多年咨詢經驗,給出了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療愈女性和母親之間造成的傷害。
這些剖析有助于我們去思考:母女之間有哪些不健康關系,導緻發生沖突和傷害。
1.父親缺位的養育造成了錯位的相依為命。
“老爸, 老爸 ,我們去哪裡呀,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寶貝 ,寶貝, 我是你的大樹,一生陪你看日出。”這是一檔父親和孩子親子節目的主題曲《爸爸去哪兒》。歌詞裡滿滿的父愛。有句話說,:父親給孩子最多的愛,就是他忙碌的背影。
父愛就像一棵大樹,是一個家庭的依靠。如果一個家庭沒有了這棵大樹,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母親不得不擔起這樣的養育責任。也正因為如此,讓女兒和母親相處的空間更密集,生活中容易造成摩擦。
現年47歲的吳绮莉與女兒吳卓林之間的關系剪不斷理還亂,至今都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小龍女的一路成長過程中沒有過父愛的陪伴,與母親吳绮莉的關系都是在相愛相殺的模式中成長。曾多次曝出母女倆關系惡化的醜聞,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顯然對吳卓林是不利的。終于在18歲那年,吳卓林正式宣布出櫃,離開了母親的懷抱。我們能感受到吳绮莉心中的那種苦,但她沒站出來阻止吳卓林,因為她深知此時的女兒已經根本聽不進她的勸告了。
父親的缺位,常常會讓長時間處在同一空間的母女,産生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各種分歧,加強了母女之間的各種不健康情感模式。所以吳绮莉和女兒吳卓林才會出現種種矛盾,最後造就了母女之間強烈的仇恨情感。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
2.重男輕女的思想,讓女性渴望被愛
時代在不斷地進步,但重男輕女的思想在這個社會還是普遍存在。重男輕女是一種男女不平等的觀念,這種封建思想還會影響父母的生育觀念,會比較有意願生男孩,而不想生女孩。
演員陳喬恩,就是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成長,從小在母親的棍棒下成長。哥哥弟弟想要的東西都有,陳喬恩卻沒有。留給她的隻有家務,還有媽媽對她的各種嚴厲要求和打罵。即使做得再好,再多,也沒有得到過媽媽的關愛。即使在成年後,母親也意識到對女兒的傷害,想要去彌補。但在與母親相處過程中,母女的氣氛都是很壓抑,連交流都顯得如此蒼白。在一次采訪中,有一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陳喬恩說到媽媽打她的時候,在鏡頭前還會下意識一臉恐懼地轉向身後。可想而知,從小的陰影一直到長大還沒能走出來,甚至成年後依舊不能忘懷。
物質上優先滿足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沒有得到物質上的滿足,承擔了更多的家庭責任,如果有所要求,隻會被斥責不懂事。導緻女兒往往不敢表露内心感受。長大後看似善解人意的女兒,其實是壓抑自己内心的情緒,過着自己不想過的人生。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
3.“長姐如母”,過着不屬于自己的生活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
一個家庭的長女,負擔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微薄的收入除了租房子和日常開銷也不多了,每個月還得給家裡寄1500元生活費用,還外債,還要負擔兩個妹妹的嫁妝。
即使心裡極不情願,還是念着媽媽一個人打點家裡不容易。心裡糾結掙紮着自己存些錢,還是繼續負擔全家的開支。既想為自己着想,又感覺對不起母親,承受着心理拉鋸折磨。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6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全世界,5歲至14歲的女孩比同齡男孩多花40%的時間做家務。随着女孩年齡的增長,時間也會延長。結果,女孩犧牲了學習、成長和享受童年的機會。
到了成年還難以走出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失去邊界的幹涉弟弟妹妹的職業發展,婚姻育兒,反而惡化了彼此的關系。造成了付出卻被讨厭的困境。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
決定我們每一天過得快樂或者糟糕的從來都不是别人,而是我們自己。
那我們又該如何療愈自己,更好地接納自己,并走出母愛的束縛,更好地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作者于玲娜在《掙脫母愛的束縛》書中告訴我們如何走出不健康的母女關系:
1.識别出“不是自己”内心的聲音,擺脫母親的内在意象
母親的内在意象,指的是女兒在想問題,做決定時候,頭腦中會不自覺地出現母親要求的做法,從而失去自我的判斷和選擇。
内在意象常見的有三種:
認同和服從凡是都聽從母親的話,做出不是自己喜歡和意願的事情。
反認同和對抗“母親”的内在意象怎麼說,偏不做,潛意識地開啟反抗。
看見并選擇忽視已經知道不是自己的想法,然後把自己的注意力回到了自我覺察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一個階段是完全受影響,第二個階段已經有意識地去掙脫和反抗,第三個階段達到了無視狀态,内在意象會慢慢消失。
2.找到自己内心的聲音,學會自我滿足
聽從自己的内心聲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好好休息,散散步,看看風景,甚至是肆無忌憚地發發呆。學會自我滿足。
3.建立人際邊界,你是你,我是我
所謂的邊界,就是我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感受,觀念和願望,誰也沒有義務為對方負責,自己的人生就該自己負責,别人提的也隻能是建議而已。
要确立母女關系的邊界,有兩個方面:
(1)要對任何模糊邊界,侵犯邊界的話語和行為有所警惕
比如喜歡說:“我們是一家人啊,你應該怎麼樣”,或者“我是你媽啊,都是為你好”之類的表達。
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先要思考對方的說法和做法是不是合情合理,自己是否認同再做決定。
(2)要用行動捍衛自己的邊界
在沒有邊界感的家庭中,确立邊界的過程常常會引起紛争,也許會是争吵,拒不合作。但這是必經過程,沒有辦法去回避,隻有用行動争取,才能最終确立邊界。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
作者于玲娜寫的《掙脫母愛的束縛》一書中揭示了15種不健康的母女關系,我這裡隻寫出了三種。不健康的母女關系會給女性的人格形成、親密關系和人生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有的人就算常年遭受心理折磨,也不願意指責母親,内心卻總糾結掙紮。殊不知,子女對母親最好的報答就是獲得幸福。我們可以學會自我同情,自我認同,真正開始自愛,坦然做真實的自己;滿懷感激地與母親保持界限,不再期待母親的改變,更無須與母親決裂。
希望看到這裡的你,無論是成為母親的你,還是母親女兒的你,都能更好地理解母女之間的關系,放下壓抑,療愈自我,解放自我。開啟更美好的人生!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