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寶潔退市”文章刷爆朋友圈。
“寶潔退市, 快消巨頭輝煌不再”、“快消品巨頭走下神壇”等唱衰寶潔的聲音不斷出現在市場上。的确,寶潔旗下曾經那些耳熟能詳的品牌——海飛絲、飄柔、潘婷、玉蘭油、舒膚佳等開始淡化出我們的視線,隻有 SK-II、OLAY等高端品牌在中國市場還有點聲量。
但寶潔官方回應相當淡定:“本次從巴黎泛歐證券交易所除牌,是基于寶潔公司的證券交易量基本集中在紐交所(占總量的99.9%以上)的因素,以及更有效地進行行政管理的考慮,紐約交易所仍在繼續寶潔股票的交易。”
從最新公布的寶潔本年度第二财季業績顯示,寶潔銷售額達到174.0億美元,同比增長3%,超過市場171.5億美元的預期,而業績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旗下美容品牌出售給科蒂Coty的交易,以及美國近期新稅法相關的費用影響。
但根據寶潔過去十年的财報顯示,2013年起,寶潔的全球銷售額幾乎停滞甚至出現下滑。其中營銷支出基本保持不變,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出現連續三年下滑,2018年淨利潤再次跌回100億美元以内的水平。
員工人數也從2008年135000人縮減至92000人。
寶潔進駐中國已有31年的時間,旗下品牌産品幾乎占領中國各大城市商超和鄉鎮小賣部,可以說是“日用快消品”的代名詞。
近幾年寶潔的幾份成績單,一度不被看好。其實寶潔所面臨的困境其實是快消品行業普遍的現象。日化行業專家、賽恩資本合夥人夏天在接受藍鲸産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寶潔面臨的業績瓶頸其實是一個全球現象,可以稱之為“大衆的消失”。
來看看快消品的另一位巨頭“聯合利華”的财報信息,2018年聯合利華的總營收額達到509.82億歐元,同比下滑了5.1%。淨利潤同比增長51.1%至98億歐元,主要原因是剝離的黃油業務也給聯合利華帶了一次性43億歐元的收益,營收連續多年增長乏力。
80年代的寶潔毋庸置疑是成功的,曾靠着“多品牌、多渠道、多營銷”的戰略主導着中國快消品過去三十年的行業風向,而時至今日,這卻成為了制約寶潔進化的障礙。
“多品牌、多渠道、多營銷”護城河的瓦解,是時代的趨勢。每個新時代的出現必将有新的領導者出現。而作為工業時代下的産物,“大衆化”消費已不再适合互聯網時代下消費者,“個性化”、“産生共鳴”等是他們所追求的。
寶潔全球CEO戴懷德曾發出這樣的感歎:在中國這個我們的第二大市場,沒有一個核心品類在增加用戶,甚至大部分還在下跌。
寶潔面臨的挑戰是全面的,無論是營銷、品牌還是渠道,而這種挑戰不是寶潔戰略上的失誤,而是時代的趨勢。
随着,數字營銷時代的到來,寶潔傳統營銷 經銷渠道的“大傳播帶銷量”所起的作用已經不大。傳播開始變得碎片化、消費變得場景化、渠道變得多樣性。電商的發展,也給了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消費者接收訊息的渠道從原來單一的電視變成微博、微信、視頻網站等多個渠道,寶潔的營銷宣傳跟不上了,銷量立刻下滑。
互聯網營銷将消費者細分化,消費文化從滿足基本需求向自我認同轉變,人們更願意為個性化、定制化買單,更加強調與消費者的聯系。多年來,寶潔的多品牌營銷策略,讓數百個品牌占據了消費者心智,但說起寶潔,卻沒有一個主要産品能夠真正代表寶潔。
為了挽救業績上的頹勢,寶潔給自己想的辦法就是“做減法”,換帥、裁員、瘦身、削減廣告預算。2017年8月,寶潔宣布将繼續縮減品牌總數,從此前的超200個減少到65個左右,被淘汰的主要是過去三年銷售增長率低于3%,年銷售額低于1億美金的非核心産品。
瘦身之後的寶潔開始了定位上的轉變。2016年,接替雷富禮CEO位置不久的戴懷德就多次公開強調,寶潔在中國的策略錯誤是定位太低,“我們太把中國當作發展中國家了,殊不知,中國擁有世界上最挑剔的消費者。”
于是,開始從以往大衆中低端市場拓展到更精細、更有盈利前景的高端市場發展,連續在中國推出高端護膚品SK-II、幫寶适高端紙尿褲等産品。截至2018年年底,寶潔在中國出售的高端、超高端産品的比例已經超過50%。尤其是SK-II、OLAY的營銷策略給低迷許久的寶潔增加一點亮光,SK-II的年增長率高達30%。
當你打開各種社交平台,SK-II“前男友面膜”和“神仙水”,OLAY“小白瓶”開始像30年前的寶潔一樣,不斷有明星、網紅、KOL給你推薦。
而在2018年4月,寶潔宣布成立一家全新的獨立廣告公司,這家廣告公司的團隊将來自于各大廣告控股集團。寶潔試圖嘗試新的廣告代理模式,提高寶潔對旗下品牌廣告的把控力,進行更精準有效的投放。
轉型對于有180多年曆史的寶潔來講,是既困難又必須要做事情。而寶潔也正在慢慢的發生改變,主動擁抱年輕人,打造有個性、年輕化、能與消費者産生共鳴的品牌,重新建立起在數字化營銷時代的護城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