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

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7:07

前一段時間,4000億隻蝗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消息牽動了很多國人的心,擔心這些蝗蟲會進入中國,給我國糧食生産帶來巨大危害……雖然後來的一切證明,“蝗蟲軍團”雖然猖獗,但不大可能越過我國邊境,但在網上,各種關于蝗災的科普文章和視頻,以及相關的檢索量還是暴增。畢竟,作為一個曆史悠久的農業大國,中國曾經飽受蝗災之苦,這一點不僅在史書裡多有記載,而且在古代筆記中,更是從方方面面都有所體現。

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1

一、眼望蝗蟲不敢滅

早在《詩經》裡,就有“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的記載,蝗蟲即是為害田稚的“螟螣”之一。

在中國古代,因滅蝗而在曆史上留下英名者,首推姚崇。《新唐書》記載,開元四年,山東發生嚴重的蝗災,“民祭且拜,坐視食苗不敢捕”。面對此種情狀,姚崇奏請捕蝗,由朝廷派出禦史為捕蝗使,分道滅蝗。汴州刺史倪若水反對說:這是天災,隻要修德即可除之;姚崇說,坐視蝗蟲吃掉禾苗才是最大的失德。黃門監盧懷慎說:“天降災禍,怎麼能用人力加以遏制?恐怕會有違天和,遭到惡報。”姚崇說:“一旦讓蝗蟲把糧食吃盡,百姓怎麼辦?餓死人恐怕才是最嚴重的‘有違天和’吧!殺蟲救民是我的主意,有禍我姚崇承擔,不連累諸公!”在他的堅持下,朝廷展開大規模滅蝗行動,“得蝗十四萬石,蝗害訖息”。

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2

《新唐書》

可能有人會感到困惑,既然蝗蟲為害如此之大,為什麼農民不抓緊撲殺之,反而祭拜之,而姚崇的滅蝗主張還會招緻反對意見呢?其實原因就在于倪若水和盧懷慎說的“天災”。

試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位缺乏科學知識的古人,勤勤懇懇開荒種地,眼望着麥苗将熟,突然從天降下密密麻麻足以誘發密集恐懼症的千萬蝗蟲,頃刻之間将你的麥苗吃個精光,然後揚長而去,消失得無影無蹤,你會不會覺得這是一件無從解釋的事情?對于處于蒙昧狀态的人,任何無從解釋的事情都籠罩着神秘色彩,且都可以用“神迹”來加以解釋。也正因此,蝗災在古代被認為是一種不可以觸犯的“神迹”,這一點在明代筆記《集異新抄》中的一篇文章裡體現得特别清晰。

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3

《集異新抄 高辛硯齋雜著》

明天啟丁卯年,秋糧豐收在望,突然遭遇蝗災,“聚噉其根,頃刻黃萎”,吳地一帶的人民鹹被荼毒。有位老農在憤怒中“布石灰而淹之”,卻不知為什麼家中男女七人“同日死”。這一下子可吓壞了農民,“相戒不敢犯,若有神司之者”,隻能眼睜睜地看着蝗蟲肆虐。而在《集異新抄》的作者看來,導緻天降大禍的結果,乃是朝廷閹黨橫行,地方上大建魏忠賢的生祠造成的。“郡中缙紳以緻素封之家無敢抗,壞良田,掘人冢基,石柱過雲,畫棟鱗錯,至于上供金錢,牟于群小,咎徵所感,有由然與?!”接着作者又歸納總結了蝗蟲種種“神迹”的傳說:“蝗字從‘皇’,今其首腹皆有‘王’字,未燭厥理。”——此處用的典故應該是從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蝗蟲腹下有梵字,或白天下來者,乃忉利天梵天來者,西域驗其字作木天壇法禳之,今蝗蟲首有‘王’字,固自不可曉”而來。作者又說:“蝗飛便交合,數日産子,狀如麥門東,日以長大,又數日出如小黑蟻者八十一枚,便鑽入地下,來年八九月禾秀乃出生翅,若臘雪凝凍,入地深,不複能出,俗傳雪深一尺,蝗入地一丈也。”單從這段話來看,我國古代對蝗蟲的認識還是有不少科學和正确的成分的。但接下來一段文字又玄玄道道起來:“又雲蝗災每見于兵後,是戰死士冤魂所化。”作者還有聲有色地描繪說,無論怎樣喊叫驅趕蝗蟲,它們都不為所動,照樣聚噉農作物,但“一鳴金鼓,辄聳然若成行列” ,顯然是前世從軍養成的習慣。

既然蝗蟲是天災,那麼笃信“天人合一”的古人,想方設法也要将其與地面上的政治聯系起來,前面提到的魏忠賢就是一例。其實這個傳統由來有自,據《堅瓠集》記載:王安石罷相後出鎮金陵,當時正在鬧蝗災,“飛蝗自北而南。江東諸郡皆有之”。百官送王安石出開封城外,為他踐行,王安石的政治對手劉攽來晚了,沒有趕上,于是寫詩一首以寄之,詩中充滿了對新法和王安石個人的譏諷:“青苗助役兩妨農,天下嗷嗷怨相公。惟有蝗蟲偏感德,又随車騎過江東。”

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4

《堅瓠集》

二、蝗神叨擾一頓飯

明代天啟和崇祯年間,自然災害不斷,蝗災也确實日趨嚴重。《子不語》記崇祯甲申年(1644年),河南的蝗蟲竟然嚣張到“食民間小兒”的地步,“每一陣來,如猛雨毒箭,環抱人而蠶食之,頃刻皮肉俱盡”。開封城門竟被數以億萬計的蝗蟲生生塞斷,人都無法出入了,祥符令萬不得已,下令發火炮擊之,總算轟炸出一個窟窿,容行人通過,可是沒到一頓飯的功夫,“又填塞矣”!

既然是天降災患,很多人便将驅蝗和滅蝗的希望寄托在了“天”上。《集異新抄》記載,崇祯元年(戊辰年)七月,蘇州一地鬧起蝗災,很多鄉民祈禱上天驅蝗,“每夜燈火載岸,金鼓聲徹曙,所禱處設幾案燈台,蟲見火光而來,不甚為異”。當時有個人因為生病,沒有參與祈禱,結果他種的一二畝地都遭了災,旁邊人家的田地卻分毫無恙,他覺得奇怪,仔細一打聽,才知道其他“因事未禱者,災亦如之”。于是大家更加虔誠地叩拜神靈。不久,“夜聞空中戈戟铮然,見神在雲際,親執白旗揮指,若驅捕之狀,自北迤西而去”。這樣幾天以後,“風馳雨洗,禾淨如拭,而蝗害頓除矣”!

除了指望蒼天,還能指望的就是清官。明代學者張岱在《夜航船》中記載,東漢馬援為武陵守時,“郡連有蝗”,于是馬援“援赈貧羸,薄賦稅”,結果蝗蟲都飛到海裡,化為魚蝦。宋均為九江太守的時候,蝗蟲飛到九江就散了。《堅瓠集》亦記宋代的于潛縣令毛國華,向有德政,蘇轼捕蝗時追到于潛,作詩一首曰:“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說的就是蝗蟲不敢得罪清官。

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5

《夜航船》

比上述都有意思的是清代學者王守毅在《箨廊瑣記》中寫的商丘知縣趙申喬。趙申喬素有廉名,有一天他突然交給一個胥役牒文說:“你速出城西門,持此牒到水池鋪,遇到一個肩上搭着褡裢,疾走如公差樣的人,就把此牒給他看,聽聽他怎麼說,然後趕緊回來告訴我!”那胥役一向辦事麻利,跑到水池鋪等着,一會兒就見到趙申喬說的那麼個人。“胥呈牒。”那人看罷笑道:“也罷,你回去告訴縣令,我終究要叨擾他一頓飯的!”胥役莫名其妙,回來告訴趙申喬。趙申喬立刻召集城中所有家産豐裕的缙紳之家,“造飯,遍鋪郭城”。大家都一頭霧水的時候,隻見“飛蝗蔽天而來”,風馳雨驟地吃完了人們預備好的飯,就飛走了,“禾黍一無所傷”。這時人們才知道,原來是趙申喬請了蝗神吃飯,蝗神給了趙申喬面子。

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6

《箨廊瑣記》

三、蝗蟲下酒是美味

當然,上述各種祈求神靈或清官發威,縱使能“消滅”蝗蟲,也是百分之百的巧合使然。編出這些故事,無非是文人們不失機會地教化人心。而随着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僅僅靠這些是沒有用的,還是姚崇的方法最正确,那就是主動滅蝗和驅蝗。比如用火光吸引它們飛來後,撲打焚燒,還有早一點找到蟲卵加以鏟除,在《清稗類鈔》中就明确寫道:“(蝗蟲)雌蟲秋晚産卵于地,翌春孵化,驅除之法,普通多掘産卵之地,殺其卵子。迨至春日,多數之卵浮出水面,則收聚而燒斃之。若制大網捕取成蟲,亦一法也。”

真用大網捕捉到了大量蝗蟲,該怎麼辦?今天的很多國人在看到非洲蝗災時,都不無豪邁地表示,隻要它們膽敢犯我國境,必以炒勺鐵鏟相迎、熱鍋烹油相待,吃它個幹幹淨淨!其實在我國古代,人們雖然覺得蝗災乃是一種“神迹”,但蝗蟲可不是不容侵犯的“神物”,對這些害蟲,照樣是一個字——吃!

蝗蟲的食用據說起源于唐太宗李世民。《資治通鑒》記載:貞觀二年發生蝗災,唐太宗入苑中,抓到幾隻蝗蟲,祈禱道:“民以谷為命,而你食之,還不如吃我的肺腸。”舉手欲吞之,左右大臣說:“吃了恐怕會生病。”唐太宗說:“朕為民受災,怕什麼生病!”遂吞之。“是歲,蝗不為災。”既然千古明君吃了都沒事,那麼小民就更不擔心了,從此食戒大開。《茶餘客話》中記載:“大河以北人多食蚱蜢、蝗蟲,其來久矣!”宋代著名的隐士史應之當塾師時,酷愛吃蝗蟲,好友黃庭堅寫詩嘲笑他說:“先生早擅屠龍學,袖有新硎不試刀。歲晚亦無雞可割,庖蛙炒蜢薦松醪。”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農政全書》裡記載,他曾經去天津考察農田水利情況,正撞上當地發生蝗災,“田間小民不論蝗蝻,悉将煮食”,其滋味跟幹蝦沒什麼區别。尤其因為古代傳說蝗蟲和蝦乃是同一種動物,“在水為蝦,在陸為蝗”,所以即便是天天吃蝗蟲,“與食蝦無異,不複疑慮矣”。到了清代,北方更是食蝗成風,《清稗類鈔》記載,豫直兩地的鄉民特别喜歡吃蝗蟲,“火之使熟,藉以果腹”。尤其春夏兩季,蝗蟲孳生迅速,滿坑滿谷,随處都有。最初本是怕它們傷害麥苗,将它們吃掉,可以減少危害的程度,後來發現味道很是不壞,以至于“食之者大不乏人”。主要的烹調方法是用油炸,吃起來特别香。山東人拿蝗蟲下酒更是“甘之如饴”,還有些地方的人“見草中有之,即歡笑撲取,火燎其須與翅,嚼而吞之”……

面對網民們表示“蝗蟲膽敢犯我國境,吃也要把它們吃光”的豪言壯語,有些專家學者提示,切不可以輕慢之心待蝗災,這種提示當然是正确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講,面對任何天災,多幾分樂觀精神更能戰之勝之。明代筆記《蘇米志林》寫宋代大書法家米芾事,米芾任雍丘縣令時,蝗災大起,雍丘除蝗得法,臨縣滅蝗不力,反而責怪說是因為“雍丘驅逐過此”,于是臨縣一本正經地給雍丘發來公文,揚言“請勿以鄰國為壑”。米芾看了大笑,在公文的紙尾寫詩一首曰:“蝗蟲原是飛空物,天遣來為百姓災。本縣若還驅得去,貴司卻請打回來。”看了的人無不笑到噴飯。

看,樂觀主義者總是更勝一籌!

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7

《蘇米志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