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7日,北京,晴,20—33℃,西風3級,空氣質量指數:13
這兩天,我有點跟不上天氣變化的節奏,昨個兒還是中度污染的霾天,今天卻豔陽高照,白雲飄飄,空氣質量指數隻有13。一大早,陽光就明媚到晃眼,我簡直睜不開眼。溫度也比昨日高了五度,有夏天的氣勢。
今早剛出門,我就在花壇裡看到三四株鴨跖草開花了。小小的藍色花兒悄悄地藏在萱草叢裡,很不起眼。我是去年第一次見鴨跖草的,一下子就被它迷住了,因為它的花兒特别像一隻小小的藍色蝴蝶,似乎下一秒就會展翅飛走呢。
可不隻我一人把鴨跖草誤以為會飛的蝴蝶或其他飛蟲,有詩為證:“揚葩蔌蔌傍疏籬,翅薄舒青勢欲飛。幾誤佳人将扇撲,始知錯認枉心機。”這首詩是南宋詩人楊巽齋的《碧蟬兒花》,意思是:籬笆旁的碧蟬兒花開了,藍色的花瓣仿佛是展翅欲飛的蟬翼,佳人用團扇去撲,才發現那并不是碧蟬,而是野花。
碧蟬兒花就是鴨跖草。“碧婵兒花”這個名字一看就是北方人取的,因為有兒化音。我算是半個南方人吧,實在讀不來兒化音,直接叫它碧蟬花吧。
除了碧蟬花,鴨跖草還叫鼻斫草、碧竹子、竹葉菜等名字。碧竹子、竹葉菜好理解,因為它的枝葉特别像竹葉;至于鼻斫草,它的由來和一則故事有關呢。
《莊子·徐無鬼》載:郢(yǐng)人垩(è)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zhuó)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垩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楚國郢都有個人把白土粉塗抹在自己的鼻尖上,薄如蒼蠅翅,然後叫一個匠人用斧子砍削掉這個白點。那匠人揮斧成風,也不看那楚人,就把楚人鼻子上的白土粉砍削了,而鼻子一點兒也沒受傷。再見那楚人,竟然面不改色地站在那裡。
這個故事蘇東坡稱之為“郢人之鼻斫”。唐宋時期,人們發現一種野花,中間的花瓣帶着一點白色,好似鼻頭上抹白土粉的楚人,因此稱這種野花為“鼻斫草”。
後來,“斫”字訛傳為“跖”(讀“直”),于是将錯就錯,就叫作“鼻跖草”。又因它喜歡生在潮濕的的河湖邊,鴨子喜歡吃它的鮮嫩莖葉,于是民間又把它叫做“鴨跖草”。到現在,鴨跖草成了這種野花的學名,但它其實和鴨子以及鴨腳一點兒關系都沒有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