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家為什麼都讨厭雲玩家

大家為什麼都讨厭雲玩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5:00:51
遊戲是哺乳類動物或者靈長類動物所需的一種降壓減排的方式,不管是在出生幼年期,或者發育期,成熟期都會需要的一種行為方式。——百度百科

在父母那時候的70年代,丢沙包、打彈珠、打紙闆是他們的遊戲方式,被定義為白衣飄飄理想主義的80年代,玩具、捉迷藏是兄弟姐妹們的遊戲方式。到了我出生的90年代,開始出現了紅白機和山寨版的“小霸王”,那是電子遊戲萌芽的年代,那時年僅7歲的我在别人家裡看到了黑白屏幕上的人物時,還不知道什麼是電子遊戲,隻覺得我就是那個世界的主宰一般,無所不能,或者是英雄,懲奸除惡,除暴安良。不過那個階段我的家庭條件還不足以我擁有這麼一台夢寐以求的遊戲機,我能做的就是去别人家看着,興許還能玩上一會兒。到了00年“蛋蛋後”似乎成了我們這些90後們嘲笑他們的稱位一樣,“幼稚”、“中二”是我們給他們貼的标簽,可要是說連最早的“蛋蛋後”今年都19歲了,都已經上大學了,不經感歎道時間過得真快。這個時代遊戲發展來到了鼎盛時期,在電腦普及、網吧叢生的情況下,遊戲玩法、遊戲模式、遊戲類型多到已經玩不過來。網絡遊戲成了絕大部分人們的娛樂消遣方式。不論是新時期的00後,還是90年代的我們,80年代的哥哥姐姐甚至更早的父母們,都中意着一款或者多款遊戲,如今年事已高的《魔獸世界》和《DNF》、記憶中的《傳奇》、刷刷刷到停不下來的《暗黑破壞神》、漂移過彎的《跑跑卡丁車》、以及《CS》……,記憶之深刻甚至到今天回想起來,遊戲中的細節、人物和故事都記得清清楚楚。到了如今,手機遊戲成了主流,我想是因為那批忠實的遊戲玩家們,大多到了上班、成家的年紀,沒有大多時間通過電腦來玩遊戲,隻能通過每天陪伴自己最久的手機來進行遊戲娛樂。許多遊戲都出了手機版,或者遊戲模式複制到了手機上,手機的便攜性和手機遊戲節奏快的特點讓它成了如今高速運轉的社會下,為數不多讓我們遊戲的工具。

大家為什麼都讨厭雲玩家(為什麼我們都當起了)1

我的遊戲啟蒙是那台“小霸王”,而我的童年是《QQ遊戲大廳》和《4399》,小學時代的《QQ遊戲大廳》和《4399》火便全國,每周一節的計算機課上面背着老師偷偷摸摸約上好友打開“《4399》的雙人遊戲,又因為太過激烈被老師發現挨批。放學路上和同村小夥伴們順路買幾大包辣條,邊吃邊訴說着上課時候“厮殺”的遊戲場景:“你那時候應該跳上去就不會被打到了”,“真難打碰一下就死了”。說着便一口從包裝袋中咬出三四根油滋滋的辣條,散發出不知道是辛辣加甜味還是過量香精的迷人味道,混合着悶熱天氣下泥土的氣息和池塘中清淡的腥味,我便知道是夏天到了。如今不知是因為泥土被馬路覆蓋,池塘被填埋蓋了樓房還是我鼻炎多年的原因,這種記憶中的氣味再也聞不到了,童年沒了。

初中時期,騰訊遊戲發展迅速,《DNF》、《QQ三國》、《QQ飛車》、《QQ炫舞》等等遊戲幾乎是占據了全國的遊戲市場,那時候還沒有微信,QQ聊天軟件流行。想炫耀的人去報亭買張“QQ卡”充“Q币”包會員,反面還贈送“密保卡”功能,用來保障自己以為價值很高的賬号。金錢的力量還是很大的,在那時候“QQ會員”紅色的名字能瞬間彰顯出尊貴感,加速的QQ等級無形之中滿足着屬于那個時期的虛榮心,而點亮的各種遊戲圖标則是證明自己是否是那個時代的“遊戲大佬”。而我,在幾乎點亮所有QQ遊戲圖标的情況下,确實成了全班甚至全年級遊戲玩最好的人,代價是偏科。當然在那時候所有玩遊戲的同學都會問我關于遊戲的問題,等級低的人都會讓我帶他們刷圖過任務,那時候的我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别提有多膨脹了。每天放學回家家裡人對于我玩電腦基本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準時吃飯,别玩太久完成作業就行,那時候覺得是父母不管我,相比較其他同學我還是很自由的,如今看來可能是他們為了養家太忙了。

中學的暑假,那時候自制力不夠,早上打開電腦一玩就是一天,後來被家長發現,為了不讓我沉迷,就把“貓”(調制解調器)的插頭藏在整個房子不同的地方,而我幾乎每次都能找到,然後玩上一天的遊戲,等到家長回家之前一小時,将機箱放涼,插頭放涼後再放回原位。甚至連擺放位置、線的纏繞我都做到一模一樣(壞榜樣不能學)。如果我找不到藏哪了,也會用平時攢下的零錢去一塊錢一小時的“黑網吧”玩上一會兒。回頭想想我的偵查和反偵察能力确實挺強的,不去讀警校可惜了。也慶幸自己的演技好,沒有被發現,不然都不知道會不會被家長發現覺得有“網瘾”從而成為“楊教授”的弟子。那個年紀的我幾乎是個遊戲就玩,盜版的單機還是網絡遊戲都嘗試過,那個時候玩遊戲全身心投入,那段時間是我玩遊戲最開心的時候,也是除了童年最無憂無慮的時候。

時間來到了我高中,之前玩過《DOTA》,而且自身水平不低的情況下《DOTA2》公測了,我進入了《DOTA2》的世界,進行了我長達5000個小時的遊戲進程。就是這時候我才發現遊戲變味了,會因為輸掉比賽和隊友互噴,當然也有因為相互鼓勵而翻盤的,但最終目标都為了赢,這就導緻分數的重要性,分數成了衡量自己水平高低最直觀的數據,玩遊戲不再是為了開心,而是為了和别人攀比。可能你會說競技遊戲不都這樣嗎,确實是這樣。雖然遊戲本身是伴随着娛樂和對抗,不管是傳統遊戲還是電子遊戲,但現在步入社會的我逐漸發現,一款遊戲帶給我最重要的不是競技性,而是娛樂性,當然人是會變的,可能隻是那時候的我适合着競技遊戲。但那時候的我哪知道這些,隻知道上分,輸了赢回來。5000小時在線時間、5500天梯積分(當年天梯5500分以上的才2000個玩家)、4500場天梯比賽、一局職業比賽、和早期的職業選手交過手,我似乎是成為了這款遊戲0.01%的頂尖玩家,但卻丢失了遊戲本身能夠給人帶來的東西。不光是我本人,遊戲本身和玩家群體也開始發生變化,在意的不是遊戲本身質量高不高,遊戲好不好玩,在意的是這款遊戲能不能證明我比其他人優秀。

大學時期大家都是換了個地方打遊戲,要麼談戀愛。真的是這樣,不同的人玩着不同的遊戲,隻不過其中競技遊戲占了大頭,環境真的能改變人。

和大部分人一樣,混了一個畢業證找了個工作開始平淡又枯燥的生活,這時候的我們已經開始成為“社畜”。遊戲帶給我們的激情已經不足以燃燒我們的鬥志,隻想要回家的時候好好休息,休息日在睡懶覺中度過,醒來已是下午,随便吃口飯想着第二天又要上班,迷茫焦慮感充斥着整個年輕人群。

電子競技确實精彩紛呈,利益鍊也大,職業選手的反應能力,精彩的操作讓人大呼過瘾,但同時因為競技性,我們這些“老年玩家”該退休了。操作沒有17歲時那麼行雲流水,反應慢了,每天上班回家很累了,隻想躺着刷手機,看直播看比賽,有的人成為了“彈幕大神”指點江山,有的人熱衷于手機遊戲瘋狂帶妹,而我成為了一名“雲玩家”,新的遊戲不再有興趣,隻看主播玩也挺好。

當我再次打開《DOTA2》的時候在線時間還是5000小時,上次在線竟是半年前,天梯積分已經改版成段位了,我去定了個級,2勝8負超凡入聖,聽說隻是中等水平,呵果然是年紀大了(其實就是菜)。不敢點開匹配,偶爾玩兩把OMG娛樂模式,絕大部分時候都是在打人機,打人機就好像回憶我第一次玩《DOTA》一樣。拙劣的補兵,啥都不知道啥都要探索都要學。而我的STEAM遊戲庫因為打折,購買的遊戲越來越多,但幾乎不會去玩,甚至打開玩了10分鐘就關掉了,都不願意退款,有句玩笑話說的好啊“花錢買的遊戲憑什麼要花時間玩”,其實是沒有了精力,也可能是沒有當初的興趣。

我甚至記不清我是什麼時候摸到鍵盤的,記憶中隻能依稀記得我用一根手指一下一下照着拼音找字母按着鍵盤,好像是二年級。漫長的遊戲生涯,如今的我成為了“雲玩家”。

現在人人都低着頭看着手機,孤獨感籠罩了每個人。陪在身邊的不再是人,成了手機,那個陪伴自己每天上下班、吃飯、睡覺的也是手機。掏出手機成了一個習慣性的動作,甚至自己不知道是為什麼掏出手機,假裝看個時間騙自己再放回口袋。手機改變了太多人的習慣,大部分人已經“雲”了遊戲,可不能“雲”了生活。

現在的你關掉手機出門走走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