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社區矯正委員會、福建省司法廳、福建省民政廳等單位共同編制的福建省地方标準《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規範》(DB35/T2058-2022)由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發布。
01
出台背景及意義
社區矯正是将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置于社區内,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确定的期限内,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組織和志願者的協助下,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促其在一個社會化、開放的環境下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事執行活動,其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就在于可以充分利用社會上的資源,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教育矯正和社會适應性幫扶。社區矯正機構可以組織具有法律、教育、心理、社會工作等專業知識或者實踐經驗的社會工作者開展社區矯正相關工作;也可以通過公開擇優購買、項目委托等方式,委托社會組織為社區矯正對象在教育、心理輔導、職業技能培訓、社會關系改善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幫扶。目前,全省各級均已培育了社區矯正社會組織,并核定了2183個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名額,省财政廳也将此項目列入政府采購目錄。以福建省地方标準的形式制定《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規範》,可以為全省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提供标準化依據,對指導全省規範開展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02
主要内容
《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規範》适用于社區矯正機構、社區矯正社會組織和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開展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規定了社區矯正社會工作的服務内容、服務流程、服務原則、服務方法、服務管理、服務評價。
(一)規定了服務内容
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的内容主要包括調查評估服務、參加矯正小組服務、教育矯正服務、幫困扶助服務、組織志願者服務、協助工作服務等6項,并對每項服務内容、方式等進行詳細規定,便于實踐操作。
(二)規範了服務流程
服務流程為基本服務流程,包括接受任務、制定方案、介入服務、總結評估。規定了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在每項流程中應完成的工作和注意的事項,體現服務的專業性。
(三)規定了服務原則
社會工作者開展社區矯正相關服務時,應遵循依法原則、保護原則、平等原則、尊重原則和保障原則。
(四)明确了服務方法
服務方法包括基礎方法和特定方法,其中基礎方法有3種包括個案工作、小組共組和社區工作;特定方法有6種包括個案管理、認知矯正、行為矯正、家庭輔導、資源整合、危機幹預。
(五)規範了服務管理
規範了社區矯正社會工作的場所設施、視覺識别、從業條件、服務形象、職業道德、職業培訓、保密規定、檔案管理、督導等方面的要求。
(六)明确了服務評價
對社會工作者開展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進行考核、滿意度測評以及服務評估,以保證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的質量。
此外,《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規範》的附錄為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在不同服務流程進行服務提供參考,包含調查評估表、調查評估意見2個規範性附錄;訪談記錄表、社區矯正對象信息采集及矯正方案制定和調整說明、心理輔導方案制定示例、社區矯正對象心理檔案、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标志樣式、社區矯正社會組織标志示例樣式以及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社會工作者、志願者和社區矯正對象服裝樣式7個參考性附錄。
滑動可查看
《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規範》詳細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