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出自《世說新語》。「德行」是孔門四科之一,其它三個是言語、政事,和文學。
孔子弟子中,“德行”科比較知名的是顔淵、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等人。自從漢代以來,孔門四科成為選拔人才的重要标準。所謂德行,就是人的道德品行,在内表現為德,在外表現為行。也就是儒家提倡的忠孝節義、仁信智禮。
本文選取《德行》經典名言10句,附上譯文和點評,以飨讀者。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陳蕃的言談成了士子準則,
陳蕃的行為成了世人典範,
為官赴任,常懷着讓天下歸于清平的志向。
點評:「陳仲舉」即陳蕃,漢獻帝時官至太尉,曾密謀除掉中官,事洩被殺。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武王伐纣成功後,
連席子都來不及坐暖,就去拜望商容。
我這是為了禮敬賢人,有什麼不可呢?
點評:「式」是通假字,通“轼”,指車前的橫木。古人扶橫木,以表示敬意。「商容」是商朝末年的賢臣,被纣王貶為庶民。
陳蕃擔任豫章太守時,聽說名士徐孺子住在附近,遂想去拜訪。然而,他的主簿卻說,這樣去有失身份,應讓徐孺子前來拜見太守。陳蕃沒同意,認為徐孺子是個賢人,他去拜訪沒錯。
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
家父好像桂樹在泰山,
上面有萬仞高的山峰,
下面有不可測之溪谷;
上面受到甘甜露水的點染,
下面還有深邃泉水的滋潤。
點評:有客人問陳季方:“您的父親為何有這麼大的名聲呢?是不是因為很有功德呢?”陳季方說,他父親好像泰山山彎處的桂樹,山峰離它還有萬仞之高。至于有沒有功德,就不知道了。
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元方難以做兄長,
季方難以做弟弟。
點評:陳蕃的兒子陳紀、陳谌皆有才能。一天,陳谌之子陳忠與陳谌之子陳群,各自論頌父親的功德,争執不下。遂找爺爺幫忙評理。然而,陳蕃卻說二人能力不相上下,他也不好評判。
管甯、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管甯、華歆在園中鋤地種菜,
他們都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
管甯繼續鋤地,視金子如瓦片。
而華歆則把金子撿起來扔掉了。
點評:「管甯」是三國時期的名士,早年曾與華歆一起四處遊學。後受到曹丕、曹睿父子的禮遇。「華歆」是三國時魏國政治家,官至太尉。曾勸谏漢獻帝,禅讓帝位給曹丕。
管甯看到金子,視而不見。華歆看到金子,撿起來後扔掉。所以,在作者看來,管甯的德行比華歆要高出一截。
賣之必有買者,即複害其主,甯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
若賣掉此馬,必定有人買它,
那麼,勢必害了它的新主人。
怎麼能将這禍害轉移給别人?
點評:都亭侯庾亮有一匹的盧馬得了病,有人勸他賣掉。然而,庾亮卻不同意:既然知道馬有毛病,為什麼要讓它去禍害别人呢?
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生活清寒貧苦是士人的本分,
哪能一登高枝就忘掉根本呢?
點評:殷仲堪在擔任荊州刺史期間,碰上水災歉收。于是帶頭吃鹹菜,有米粒掉在桌子上,還撿起來吃掉。有弟子不解,殷仲堪嚴肅地說:“清貧就是士人的本分,做人不能忘本啊!”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一囊,每煮食,辄貯錄焦飯,歸以遺母。
吳郡人陳遺在家非常孝順。
他的母親喜歡吃鍋底焦飯,
陳遺擔任州郡主簿的時候,
常常帶隻口袋,每次煮飯,
總是把鍋底的焦飯裝起來,
然後,再帶回家給母親吃。
點評:「铛」是一種平底的淺鍋。陳遺本人的生平資料不詳,但他以孝順出了名。
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後來,碰上孫恩在吳郡作亂,
袁山松當天即率兵出征讨伐。
點評:「孫恩」是西晉中書令孫秀之後。公元399年,起兵反晉,三年後敗死。「袁府君」即袁山松,東晉著名文學家,死于孫恩之亂。
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饑死,遺獨以焦飯得活。
官軍在滬渎戰敗,兵士們四處逃散。
那些跑到山林水澤中的,大都餓死,
隻有陳遺靠着所帶焦飯生存了下來。
點評:陳遺身為主薄,随軍出征。然而,官軍不敵孫恩,在滬渎一帶戰敗。兵士們四處逃散,很多人被餓死。隻有陳遺帶着給母親吃的焦飯才生存了下來。有人說,這是他純孝得來的回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