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台海網
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北港村
以地質文化村建設為契機,發展海島生态旅遊
促進了鄉村振興——這裡的石頭會唱歌
一座座石厝面朝大海、錯落有緻,一塊塊梯田順勢而建、蜿蜒有序……走進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君山鎮北港村,一幅恬靜唯美的漁村畫映入眼簾。
2020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選取北港村進行地質文化村示範建設,為平潭島的生态旅遊指明了新的方向。經過一年的建設,北港村注入了更多人文、生态内涵,成為一座經濟發展、産業集聚、科學普及、景美人和的美麗新漁村。在不久前公布的全國首批地質文化村(鎮)中,北港村進入挂牌籌建行列,成為18個挂牌籌建的地質文化村之一。
以“地質﹢生态旅遊”為翼,北港村走出了一條兼顧海島生态良性循環和經濟效益的雙赢之路。
——題記
小石頭寫出“大文章”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這個有些夢幻色彩的語句曾作為歌詞在20世紀80年代風靡大江南北。今天,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君山鎮北港村,精美的石頭不僅會唱歌,還能緻富。
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君山鎮北港村一瞥。念望舒 攝
“請問會唱歌的石頭在哪裡?”這是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都會問到的一個問題。
北港君山上的石頭由地殼運動形成,所含的成分不同,音色也不同,用錘子敲打會發出“哆來咪發唆”的音符。除此之外,北港村還有一家名為“石頭會唱歌”的民宿。民宿前面就擺放着多塊從君山上取下來的石頭,供遊客敲打體驗。
民宿由10棟石厝組成,不僅可以為遊客提供食宿,還研發了各種以石頭為主題的文創産品。
“全村共有367戶人家,在‘石頭會唱歌’‘風中旅行’等文創團隊的帶領下,目前北港村民已陸續開發了28家石厝民宿,僅2019年便實現了214萬元的經濟收益。”北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松柏介紹。
“會唱歌的石頭”帶來了客流量。如何更好地開發這些石頭?如何在兼顧生态的基礎上創造更多的收益?僅靠民宿顯然遠遠不夠。2020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選取北港村進行地質文化村示範建設,經過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一年的調查與策劃,“地質﹢生态旅遊”的理念打開了北港村發展的新思路。
新理念打造舊村落
北港村石厝曆史悠久,民居建築具有原真性、環境風貌保存完整,以原生狀态展示了閩東沿海地區的文化元素。
“這裡以花崗岩海蝕地貌著稱,由于多風少樹的海島自然環境,北港村的石厝房也多取材于花崗岩,從地基到牆面,從門框到梁柱基本都用花崗岩石料,甚至連房頂瓦片壓着的也是石頭。”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地質專家董穎坦言,一開始在北港進行地質文化村選點時,大家就考慮到了要注重保留村子的原生态,保護和發展相同步,搭建地質生态旅遊模式,賦予村子更多自然文化内涵、由内而外促進村子協調發展。
陳松柏也持相同的觀點。他提到,相較于北港村的資源開發,北港村的生态保護更為重要,如何将北港村的生态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相結合,是決定北港村發展最大的一個命題。
綜合各方需求、結合北港村的實際情況,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和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的專家們共同提出了融合區内自然資源和特色文化,以“地質﹢生态旅遊”地質文化為主線,以火山岩地貌和海岸地貌為特色,建設以生态旅遊為主,研學旅遊為輔的地質文化村理念。
在這樣的理念下,經過近一年的建設,北港地質文化村初見規模。
海邊的青石闆步道、漫遊棧道串聯起了濱海海岸地質地貌與人文景觀帶。傳統漁村文化、台灣文創文化體驗區是沉浸感受北港古樸與現代文化的場所;入口地質文化景觀區、北側君山火山岩地貌科考區等則是地質研學的主要路線。
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地質專家羅江介紹說,以地質文化館、地質科普長廊為核心的地質文化科普中心将是北港地質文化集中展現的窗口。
而用地質文化來解釋村子的曆史、建築,用地質文化把村子的諸多元素整合在一起,也讓北港村更具吸引力。
來自北京的宋慶偉曾于2年前到訪過北港村,記憶中的北港是個保留着很多漁家風情的古村落。如今他再次到訪北港,驚訝于北港村的蛻變。“之前欣賞石厝鱗次栉比的美麗,更多的是一種對美的贊歎,現在從地質文化角度了解到石厝的由來,更多了一層對古人智慧的崇敬之情。”宋慶偉說,現在的北港村處處散發着一種文藝休閑風情。
軟實力助力新發展
北港的石頭為啥會唱歌?地質專家揭開了謎底。原來,北港君山上的岩石主要由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熔岩及熔岩組成,密度較大,且富含多種礦物元素,所以用鐵錘等重物敲擊時,會發出各種聲音甚至類似音符的韻律。
地質專家的解釋,為北港村的文化注入了科學的内涵。北港村的建設也由于地質專家的加入,提升了整體的“軟實力”。董穎介紹說,地質專家為地質文化村提供智力資源和技術支撐,專家與村民優勢互補,各自發揮所長,共同為地質文化村的發展獻計獻策,這是地質文化村建設的一種模式,也是地質文化村助力鄉村發展的重要路徑。
“地質文化村建設以‘惠民為本’,是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為最終目标。在地質文化村建設過程中,全體村民共同參與、各要素全面利用、居民和遊客共享發展收益便是‘惠民為本’的重要體現。”董穎說。
方向對了,前進的道路也更加順暢。在現在的北港村,既不植入不相匹配的商業,也沒有刻意地兜售,而是以地質文化為切入點,讓遊客可以從這種文化的傳遞過程中感受到當地的獨特美麗。這樣既滿足了遊客的審美需求,也實現了當地村民的經濟增長,實現共赢局面。
現在遊客到平潭島遊玩,除了可以追逐海浪、漫步沙灘,還可以住在以石頭為主題進行裝潢的石厝,吃石頭形狀的主題鳳梨酥,聽石頭敲打出來的音樂,聽圍繞着石頭展開的地質故事,把玩石頭主題文創産品等。
“接下來,北港村還要增設2條圍繞北港石厝和君山火山石的地學科考路線。同時,将地質文化産品與産業進一步融合、開發地質文化主題民宿及地質文化文創主題創作工坊,将地學科普融入手工藝品的制作中。”陳松柏介紹說。
未來,北港村将進一步增強地質文化村設計理念,增進文創産品的科學内涵;引導在特色文創活動中加入寓教于樂的地學科普活動,以豐富的活動形式,全方位提升北港村的地質文化品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