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徽派七公 老範
伊索寓言裡面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農夫無意間發現一隻會生金蛋的鵝,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卻使他變得更貪婪更急躁,每天一個金蛋已無法滿足他,于是農夫異想天開地把鵝宰殺,企圖将鵝肚子裡的金蛋全部取出來。誰知打開一看,鵝肚子裡并沒有金蛋,鵝卻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急功近利,殺鵝取蛋,最後一場空。
如果從個人的角度去思考,金蛋就是自己的産出,鵝就是自己的産能,如果過度關注金蛋的産出(賺錢),忽視了身體健康和學習,最終可能得不償失。
如果從企業的角度去思考,如果過度關注利潤,忽視了員工的健康和學習,每周都是996,同樣也會導緻員工的離職。
如何才能平衡産能和産出的關系呢?如何平衡工作與學習?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
美國柯維公司的經過多年研究和調研,開發出一門課程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并且出版成書籍,在美國,它的銷量僅次于《聖經》,可見這本書是無比的暢銷。這本書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維博士,是前總統克林頓的顧問,被《時代周刊》評為“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
柯維博士認為:效能就是産出和産能的平衡。高效能人人士的七個習慣就是讓更多人達到産出和産能的平衡,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什麼是習慣呢?
柯維博士認為習慣是知識、技巧和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
每一個習慣的養成都需要知識、技能和意願。
柯維博士認為一個人的成長要經曆三個階段,分别是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也稱之為為“成熟模式圖”。
●依賴期:圍繞着“你”這個觀念——你照顧我;你為我的成敗得失負責;事情若有差錯,我便怪罪于你。
●獨立期:着眼于“我”的觀念——我可以自立;我為自己負責;我可以自由選擇。
●互賴期:從“我們”的觀念出發——我們可以自主、合作、統合綜效,共創偉大前程。
從依賴區到獨立區需要三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實現個人領域的成功。
從獨立區到互賴區需要三個習慣,雙赢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實現公衆領域的成功。
第七個習慣是不斷更新,不斷學習,以适應新的未來。
這七個習慣貫穿一個人從依賴期到獨立區,再到互賴期,從個人的成功走向公衆領域的成功。
習慣一:積極主動主動積極就是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以及在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部環境來下決定。主動積極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揚棄被動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禀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内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如何積極主動?
1、弄清楚你的關注和影響圈子
想象一個圈子,在那個圈子裡,你把所有的擔憂都放在一起:你的健康,工作前景,家庭,财務等等,這是你的關注圈。
在關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則超出個人能力範圍,就像你不能影響天氣,你不能影響你的運氣,我們把可以掌控的圈成一個較小的“影響圈”。
當我們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時,我們的能量是處于一個積極的狀态,這樣便能夠使影響圈不斷擴大。
反之,消極被動的人則全神貫注于“關注圈”,緊盯他人弱點、環境問題以及超出個人能力範圍的事不放,結果越來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當作受害者,并不斷為自己的消極行為尋找借口。錯誤的焦點産生了消極能量,再加上對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響圈日益縮小。
所以,當我們的焦點在關注圈,就等于是允許自己受制于外界條件,自然就不會主動采取必要措施來推動積極變化。
2、注意你說的話
你的語言是否有被動或主動的短語。你如何說話影響着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果您的大多數語言都是被動的,那麼您可能會更具消極性的。如果它是主動的,你會更積極主動。
一些消極性短語:
每當您發現自己使用其中一個消極性的短語時,請使用主動短語替換它:
3、采取行動(無論事情多小)
當你采取行動時,你将開始向自己展示你可以對世界産生影響,從而啟動一個良性循環的積極性。看看你的影響圈。你可以采取什麼行動來推動其中一個項目朝着積極的方向發展?你的行為不一定要大,先從小事做起。
4、做出承諾
影響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諾與信守諾言的能力。積極主動的本質和最清晰的表現就是對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諾,然後從不食言。
習慣二:以終為始以終為始說明在做重要的事情之前,要明确你的目的,并圍繞這個目的或結果來行動。
如何讓自己做到以終為始呢?
1、專注自己影響圈的核心區
核心區包含以下四個方面:
“安全感”代表價值觀、認同、情感的歸屬、自尊自重與擁有個人的基本能力。
“人生方向”是“地圖”和内心的準繩,人類以此為解釋外界事物的理據以及決策與行為的原則和内在标準。
“智慧”是人類對生命的認知、對平衡的感知和對事物間聯系的理解,包括判斷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這些能力的統一體。
“力量”則指采取行動、達成目标的能力,它是做出抉擇的關鍵性力量,也包括培育更有效的習慣以替代頑固舊習的能力。
它們相輔相成——安全感與明确的人生方向可以帶來真正的智慧,智慧則能激發力量。若四者全面均衡,且協調發展,便能培養高尚的人格、平和的性格與完美的個體。
2、以原則為中心,優先考慮生活中的角色,并定義每個角色的目的
每個人都有生活中心,有的人以工作為中心,有的人以家庭為中心,有的人以宗教為中心,有的人以享樂為中心。可能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是以不同的内容為中心。理想的狀态應該建立明确的生活中心,這樣我們才能産生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
原則是恒久不變的真理,它不會慫恿你投機取巧,不勞而獲。所以以原則為中心的生活才能讓你的人生更積極,更和諧。
橋水公司的創始人瑞達利歐在《原則》這本書裡提到,一個人隻有在工作和生活中堅持自己的原則,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精彩。我想正因為瑞達利歐堅持以原則作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才成為了世界上偉大的投資家。
習慣三:要事第一要事:對你目前最重要的、且有“價值”的事情。
要事第一: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對你最重要的且有“價值”的事情之中,并努力做到極
如何做到要事第一?
1、艾森豪威爾法則
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為了應付紛繁的事務,并且争取迅速處理而不贻誤,他發明了著名的“十”字法則,也被稱之為“十”字時間計劃。畫一個“十”字,分成四個象限,分别是重要緊急的,重要不緊急的,不重要緊急的,不重要不緊急的,把自己要做的事都放進去,然後先做緊急重要那一象限中的事,以此類推。“艾森豪威爾法則”又叫要事第一法則,這是時間管理領域最重要的法則。
① 重要緊急:需要盡快處理,最優先;
② 重要不緊急:可暫緩,但要加以足夠的重視,最應該偏重做的事;
③ 不重要緊急:可考慮是否安排他人
④ 不重要不緊急:可考慮是否不做、委派他人、或推遲。
2、時間管理方法六标準
讓“要事第一”成為生活中心的有效工具必須滿足以下六個重要标準:
和諧一緻:個人的理想與使命、角色與目标、工作重點與計劃、欲望與自制之間,應和諧一緻。
平衡功能:管理方法應有助于生活平衡發展,提醒我們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個人發展等重要的人生層面。
圍繞中心:理想的管理方法會鼓勵并協助你,着重于雖不緊急卻極重要的事。
以人為本:個人管理的重點在人,不在事。行事固然要講求效率,但以原則為中心的人更重視人際關系的得失。
靈活變通:管理方法并非一成不變,視個人作風與需要而調整。
便于攜帶:管理工具必須便于攜帶,随時可供參考修正。
3、自我管理四步驟
以“要事第一”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四項關鍵步驟:
确認角色:第一步就是要寫出你自己的關鍵角色。
選擇目标: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個周計劃中每一任務欄下你最想做的一兩件要事,作為你選定的目标。
安排進度:第三步是為每一項目标安排具體的實施時間。确認角色并制定目标後,你就可以把每項任務分配到一個星期中某個具體的日子去做了。或者将它列為一項重要活動,或者列為一個特别約會。
付諸實踐:第三個習慣重在身體力行。就仿佛程序設計員設計出程序後,計算機必須加以執行。
習慣四:雙赢思維雙赢不是什麼技巧,而是人際交往的哲學,是六個交往模式之一,這六個模式分别是:
①利人利己(雙赢)
②損人利己(赢/輸)
③損己利人(輸/赢)
④兩敗俱傷(輸/輸)
⑤獨善其身(赢)
⑥好聚好散(無交易)
雙赢的原則是所有人際交往的基礎,包括雙赢品格、雙赢關系和雙赢協議。
“雙赢品德”是基礎,接着建立起“雙赢關系”,由此衍生出“雙赢協議”,需要“雙赢體系”作為培育環境,通過雙赢的“雙赢過程”來完成。形成雙赢思維的一個重要方式便是,培養雙赢品德。
1、雙赢品德有以下3個基本特征:
① 誠信:意即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我們不了解“赢”的真正含義及其與我們内心價值觀的一緻性,那麼就不可能做到“赢”。沒有了誠信的基礎,雙赢不過是一種無效的表面功夫。
② 成熟:這是敢作敢為和善解人意之間的一種平衡狀态。成熟就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時,又能體諒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下圖為不同人際觀的成熟度:
敢作敢為和善解人意是雙赢的必備條件,期間的平衡點,就是成熟的标志,這是雙赢的基礎。
③ 知足:即相信資源充足,人人有份。富足的心态源自厚實的個人價值觀與安全感。
2、雙赢關系
以雙赢品德為基礎,我們才能建立和維護雙赢關系。雙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賬戶。沒有信用,我們就無法開誠布公,彼此學習,互相交流和發揮創造性。
但是如果情感賬戶儲蓄充足,信用就不再是問題,已有的投入讓我們相知相敬,我們可以全神貫注于問題本身,而不是性格或者立場。
因為我們彼此信任,所以才能坦誠相待,不管看法是否一緻。不論哪一方闡述什麼樣的觀點,另一方都會洗耳恭聽,力求知己知彼後共同尋找第三條道路,這種協作的解決辦法讓彼此都受益。
3、雙赢協議
沒有雙赢人格和雙赢關系作為後盾,書面協議就形同虛設。隻有真誠的感情投資,才能幫助實現雙赢。
關系确立之後,就需要有協議來說明雙赢的定義和方向,這種協議有時被稱為“績效協議”或“合作協議”,它讓縱向交往轉為水平交往,從屬關系轉為合作關系,上級監督轉為自我監督。
在雙赢協議中,對以下五要素應該有明确的規定:
這五個要素賦予雙赢協議重要意義,對此的理解和認可使人們在衡量自己業績的時候有據可依。
雙赢并非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人類交往的一種模式。雙赢來自誠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結果;它體現在能有效闡明并管理人們的期望和成就的協議中;在起支持作用的雙赢體系裡蓬勃生長;經由必要的雙赢過程來實現。
習慣五:知彼解己知彼解己就是先理解他人,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問題,理解對方,并且用對方的思路,和他溝通,使自己的表達被理解。
如何知彼解己呢?
1、有效溝通
正确的溝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聽,移情聆聽的本質不是要你贊同對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對方。
移情傾聽要全感官投入。據專家估計,人際溝通僅有10%通過語言來進行,30%取決于語調與聲音,其餘60%則得靠肢體語言。所以在移情傾聽的過程中,不僅要耳到,還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
移情聆聽至少包括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複述語句,這至少能使人專心聆聽。
第二階段加入解釋,完全用自己的詞句表達,但仍用左腦的邏輯思考去理解。
第三階段滲入個人的感覺,右腦發揮作用。此時聽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語,開始體會對方的心情。
第四階段是既加以解釋,又帶有感情,左右腦并用。
運用第四階段的方式溝通,不僅能了解對方,更能幫助對方認清自己,勇于表達。
2、适時扮演知音
心情不好的時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聽衆,如果你能适時扮演這種角色,真心誠意為對方着想,不存私心。一定能夠感動對方。
3、善用表達技巧
在理解别人思路和擔憂的前提下,清晰具體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信度會大大增加。
當我們真正做到深入了解彼此的時候,就打開了通向創造性解決方案和第三條道路的大門。我們之間的分歧不再是交流和進步的障礙,而是通往協同效應的階梯。
習慣六:統合綜效通常來說,溝通可以簡單地分為以下三層次:
① 低層次的溝通
此層次源自低度信任,其特點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提放,步步為營,經常借助法律說話,為情況惡化作打算,其結果隻能是赢/輸或者輸/赢。
② 中間層次的溝通
此層次是互相尊重式的,他們可以理性地理解别人,卻無法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真正理解他們的模式和設想。這種溝通層次在獨立的,甚至在相互依賴的環境中尚有立足之地,但并不具備創造性。
③ 統合綜效
簡單地說,統合綜效就是整體大于部門之和。它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精髓是判斷和尊重差異,取長補短。
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當有人不同意你的觀點的時候,你應該試着尋找統合綜效的的第三條道路。
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創造第三種更好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甚至還稱贊彼此的差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把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基礎,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實踐統合綜效的人際關系和團隊會揚棄敵對的态度(1 1=0.5),不以妥協為目标(1 1=1.5),也不僅僅止于合作(1 1=2),他們要的是創造式的合作(1 1〉2)。
習慣七:不斷更新“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生活基本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服務于其他6個習慣)
① 身體層面:通過正常适量的營養、運動、休息及壓力管理來維持生理健康。鍛煉自己的耐力、韌性和力量。
② 心智層面:通過閱讀、寫作,思考完成心智更新。
③ 精神層面:通過閱讀啟發性書籍、接觸大自然。
④ 社會情感層面:圍繞着人際領導、移情交流和創造性合作的原則。通過持續增加情感投資來更新。
人生的四個層面戚戚相關:身體健全有助于心智發展,精神提升有益于人際關系的完滿。因此,平衡才能産生最佳的整體效果。
總結
越是積極主動,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實施自我領導和管理;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就能從事越多的第二類事務的更新活動;越能先理解别人,就越能找到統合綜效的雙赢解決方案;越是在培養獨立性的習慣方面加以改進(習慣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賴的環境下提高效能(習慣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則是強化所有這些習慣的過程(習慣七)。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所以,要實現這個良性循環,就必須學習、堅持、實踐,并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路線不斷提高實踐的層次。如果以為做到一項就已足夠,那完全是在自欺欺人。為了不斷進步,我們必須學習、堅持、實踐——再學習、再堅持、再實踐……
參考資料: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美】史蒂芬·柯維 中國青年出版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