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性,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麟之趾》是《詩經》的第十一首詩,也是周南的最後一首詩。這首詩告訴你,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先民,是如何稱頌領導、恭維王權的 。所以,這是一首贊美、歌頌的詩。
麟,麒麟,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瑞獸,由歲星散開而生成,與“龍”、“鳳”、“龜”、“貔貅”并稱為五大瑞獸。據《瑞應圖》記載:麒麟長着羊頭,狼的蹄子,頭頂是圓的,身上是彩色的,大概有2米高左右。《說文解字·十》記載:麒麟身體像麝鹿,尾巴似龍尾狀,還長着龍鱗和一對角。
麒麟能吐火,聲音如雷,平時較為慈祥,發怒時異常兇猛。麒麟非常長壽,能活2000年之久,主太平、長壽。古人把麒麟當作仁寵,雄性稱麒,雌性稱麟,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一般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振振(zhēn真):誠實仁厚的樣子。公子:與公姓、公族皆指貴族子孫。
趾:麒麟的蹄子。定:麒麟的額頭。
這首詩的意思是:
您有麒麟一樣的腳趾啊,仁德寬厚的王侯公子,哎喲,您就是那高大的麒麟啊。
您長着麒麟一樣的額頭啊,仁德寬厚的公侯貴族,哎喲,您就是高大的麒麟啊。
您戴的帽飾鑲得像麒麟角一樣威武啊,仁德寬厚的公侯貴族,哎喲,您就是高大的麒麟啊。
這首詩用麒麟來比喻公侯的子孫,應是極高的贊譽了。詩的首句“麟之趾”一出現,那尊雄威的巨獸仿佛來到眼前。它步履端正,神态和藹,雖然身軀寵大卻反應敏捷,如行雲流水,悠然行走在山川原野,給人們帶祥瑞和福祉。
然後是“振振公子”出現了,與端端麒麟兩兩相映,均成貴象,讓人生出奇異而敬重之感。
于嗟麟兮,語氣歎詞的運用,表達了對公子的極盡贊許。這些公子貴族們,像麒麟的足,額頭,角,皆是祥瑞之兆。
為什麼用麒麟這麼高的美譽和稱贊王侯子孫呢?那是因為先民們期望他們仁德安邦,以厚慈殷民啊,正是體現了先民們對吉祥平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換句話說,不就是通過歌頌王侯貴室,讓他們對老百姓好點兒嗎?不就是現代對領導贊美稱頌,希望領導重視和賞識自己嗎?
“領導辛苦了”!“領導今天穿的這身衣服不錯啊”、“領導打球打得棒極了”、“領導你就是我的神”,這是現代,我們見了領導經常說的話,這與兩千多年前的先民有什麼區别呢?
一樣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