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咋讀?原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咋讀?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原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釋義:
知:曉得,了解。《易·幹》:“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樂:喜歡。《周易·系辭上》: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譯文:
孔子說:“見聞廣博的人喜歡水,有仁心的人喜愛山。見聞廣博的人(的特點是)動,有仁心的人(的特點是)靜。見聞廣博的人(的特點是)快樂,有仁心的人(的特點是)活得長久。”
解讀:
這句話主要就是說“知者”“仁者”。現代很多解釋,包括教科書上都把知解釋為“智”,我是不認同的。我們可以看見,上一句話樊遲才問了“知”“仁”,這句話就說“知者”“仁者”難道沒有關系?他們是具有承接關系的。而上一句中的“知”根據我的解釋又是和前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樣的意思。
我覺得有必要分清一下“知”和“智”。《易·幹》中有“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可見“知”在當時是可以單獨用的,不一定就是通“智”。我前文解讀了“知”是施行“仁”的第一步,因為你隻有知曉、明白了仁,才可能進行開始實踐。
“知”是明曉的意思,那麼“智”呢?“智”就是人在“知”的基礎上對已知内容的把玩和升華。這個過程中就有實踐和總結,我們稱之為人生經驗。如果隻知道“知”,和複讀機沒區别,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稱呼的“書呆子”。沒有經過大腦,這些“知”對人來說吸引力不大。以前,一位小姑娘對博學的師兄很崇拜,因為這位師兄說話都是引經據典。假如,換成是你和這樣的師兄待着會怎麼樣呢?剛開始也确實佩服,可是久了之後,你就會厭煩,他說的都是名人名言,但是沒有自己的思考,是複述别人的,這個過程中他忘記了自己。我們在交往的過程中應該對待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複讀機。所以,那位小姑娘也慢慢地不喜歡師兄了。這就是“知”和“智”的區别。
根據上面樂的解釋可知,當時“樂”字也是有喜歡的意思的。所以,市面上有一種斷句“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是不恰當的。我認為應該連起來。而且我在前文也分析了,“樂”字有一層把玩的含義。
至于後面的“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就是對“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進一步解讀。為什麼要喜歡水或者山。水是動态的,歡樂也是一種動态,他們具有共同性。山是靜态的,長久的,壽也是長久的。比如恒星的壽命來一個人的壽命來比較,那麼恒星就是永恒,相對來說就是靜止的。正是因為他們具有共同性,這裡才拿來作一類比。又正是這一類比的方法,又引出了下一句文化或者說文明的變化之道。
關注我愛多嘴,看更多解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