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到荼靡花事了
“開到荼靡花事了”,出自宋代王淇《春暮遊小園》詩: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意思就是花已凋謝,一年花季的終結的意思。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雲:一月二氣六候,自小寒吹起花信風。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氣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風信應之,風不信則其花不成,風守信時至必來,故名花信風。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年花信風梅花最先,楝花最後。
谷雨花信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二十四番花信風,楝花最晚,荼蘼次之。至于詩中為什麼是荼蘼而不是楝花,估計一是合轍押韻,二來嘛,荼蘼的名字天然就比楝花更神秘高貴,就如同一個大家閨秀,一個山野村姑,如何取舍,當然要用更高大上的。可見取一個好名字的重要性,人是如此(孟庭葦如果用自己的原名陳秀枚出道,估計不會那麼紅了),花亦是如此。
荼蘼(aflyingfly),又名懸鈎子薔薇、佛見笑、重瓣空心泡,薔薇科。落葉小灌木,攀緣莖,莖上有鈎狀刺,羽狀複葉,小葉橢圓形,花白色,有香氣,夏季盛放。荼蘼過後,無花開放。因此人們常常認為荼蘼花開是一年花季的終結。
荼靡不争春,寂寞開最晚。(蘇轼)
荼蘼的花語是末路之美,愛到荼蘼,即将失去。作為春天最後開花的植物,算是一種象征吧。
《紅樓夢》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麝月抽到一枝花簽,花簽名字是荼蘼--韶華勝極,背面寫着:開到荼靡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以花喻人,暗示麝月命運。韶華勝極意指花事到了盡頭,之後自然群芳凋謝。暮春初夏,荼靡花開,極盡黯然,荼蘼也就有了無盡頹廢無奈寂寞憂郁之意。
其實呢,谷雨前後,百花盛開,姹紫嫣紅。一個過程的結束,意味着另外一種全新的開始。
水到絕處是瀑布,人到絕處是重生。花到盡處,是無盡的絢爛,一花落後,十花百花又開,絡繹不絕,已經不需要用單一的花名來命名。
開到荼靡花事了,不必為花兒的凋謝惋惜憂愁,放眼田野山川,萬紫千紅,展開的是無窮的畫卷。
很少去南方,也就沒見過荼蘼花,沒有拍下過照片。或者見過,未曾在意,覺得吧,就是一種薔薇吧。本文的配圖都是網上下載的,感謝發布圖片的朋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