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人來說,清明,是一個特殊的時節。每到這個時候,人間一片哀悼。“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說的也不過如此。
清明掃墓,相信大家都曾在墓碑上看到過“故、顯、先、考、妣”這樣的字眼。那麼,這些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不熟悉這些字,可能會認錯祖墳、拜錯昔人,這不僅會被人笑話,還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為此,理解其中的蘊意和講究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下面,我們具體來說說這幾個字的意義和用法。
一、“故”“故”,在漢語詞典中,有“緣故”、“事故”等意思。除此之外,“故”還有表過去,表死亡的意思,如病故、父母早故等。
中國人比較忌諱“死”、“亡”這些詞,為了表達對逝者的尊重,人們往往會以“故”來取而代之“死亡”。因此,在墓碑上,我們看到的文字,往往是以“故”開頭,如“故先考夏公……”
這裡的“故”,是一種靜雅與莊重的表達,也是一種修飾的表達。為此,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墓碑開頭是沒有“故”字的,而是直接寫出内容,這裡便是直接省略了修飾詞“故”。
二、“顯”“顯”,顧名思義,顯目、顯赫、彰顯的意思。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崇尚孝順長輩、尊敬老人。在墓碑上,刻有“顯”字的墓主,一般都是家族的長者。
具體來說,大緻滿足以下條件:
古語說“德顯考、行顯著”,說的大體也是這意思。
三、“先”
除了“顯”字,“先”也常被用來作“顯”的替補。“先”與“顯”同音同位,兩字的用法意義基本相同,都是表達對逝者的一種尊稱,贊譽、褒揚長輩為有德之人。不過,“先”的用法條件限制相對要低一些,即不用滿足“顯”字所要求的條件也可用。
總的來說,可以将二字通俗地理解為,“先”即先人的意思,表示對逝者的尊重和懷念、哀悼。“顯”,即用來稱贊生前功德比較高,聲名遠揚的人。
四、“考”
考和老,在甲骨文其字形是一樣的,為同一個字,均像一個偻背老人舉着拐杖之形。先秦時期,“考”常用來作為對父親的稱呼之詞。
字體演變過程
結合“考”的字形、字義,我們可以大體概括出三個形象特征:
我們都知道,古人的壽命比較短,一般活到60-70歲的,已經算是非常長壽了。當父親年屆“考”齡時,腰已累彎,手腳已不再麻利,時常要拄杖出行,這時基本上就隻能坐着曬太陽、頤養天年了。
為此,在古漢語中,“考”有表示為長壽、終年的意思,“考終年”,即享盡天年的意思。中國人認為,享盡天年,長壽而死為人生最圓滿的事情,所以,後來,“考”尤指逝去的父親。《禮記·曲禮》說:“生曰父,死曰考”,說的便是此意。
五、“妣”(bi,第三聲)“妣”,代表女性,慈母的代名詞,古代社會用此來稱呼母親。後來,随着曆史的發展演變,“妣”漸漸用來表示已逝世的母親。
如陶淵明曾在《祭程氏妹文》中提到:“慈妣早世,我年二六,爾才九齡。”這裡所提到的“慈妣”指的便是母親,指陶淵明12歲喪母,留下他和妹妹二人。
六、“故、顯、先、考、妣”這幾個字的用法區别
還有一種說法是,“顯”用于達官貴族,權勢人家,而“先”則用于平常百姓人家。
另外,有些地方的習俗不同,其對“顯”和“先”的解釋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認為,如果父母均已經過世,用“顯考”和“顯妣”;而如果是父母兩人當中的其中一人過世,則用“先考”或“先妣”。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為:子女給父母立碑用“先”,而孫輩給祖父母立碑則用“顯”。
徐孺人,女性;周大公,男性
在這上面,往往還刻有兩人的生卒年以及子女名字等。通過其墓碑上的文字,我們大體可以窺視到墳墓主人的家族發展狀況。
點評總而言之,死者為大,從古至今,立碑一直是件非常嚴謹、考究的事情。碑文,相當于逝者的身份證明,相當于逝者的個人簡曆,為此,其書寫記錄自然馬虎不得。
參考資料:
《據形說漢字》
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侵權請聯系删除。
點贊是一種美德,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更多優質内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