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17課文言文二則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17課文言文二則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08 16:14:25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17課文言文二則?22.文言文二則教學目标,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部編版四年級下冊17課文言文二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17課文言文二則(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1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17課文言文二則

22.文言文二則

教學目标

1.認識“恭、勤”等5個生字,會寫“囊、螢”等9個字。

2.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

3.借助注釋,理解文意,體會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産,它言簡意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這節課先來學習第一篇——《囊螢夜讀》。(闆書課題)

2.齊讀課題。指導讀好“囊螢”。

3.理解“囊”,說說題目的意思:用袋子裝螢火蟲在夜晚讀書。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胤(yìn) 恭(gōng) 勤(qín) 練囊(náng) 焉(yān)

多音字:盛(chéng) 數(shù)

3.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囊、螢、恭、勤、博”,并在黑闆上的田字格中示範。(“囊”是上下結構,注意筆順,部首是“一”。“螢”是上中下結構,部首是“艹”。“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畫都是“丶”。“勤”是左右結構,注意左邊“堇”的寫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結構,不要漏寫右上的點。)

4.讀古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注意它的節奏,但停頓不等于斷開,尾音拖長可以顯得更有韻味。指名讀,師範讀,生再讀,生試着畫出朗讀的節奏。看看畫的節奏和老師的是否一樣。(出示)學生小組賽讀,師生點評。

看來,古文多讀幾遍就不難了。古文要讀出節奏和韻味也不難,我們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停頓。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課文中什麼地方提到了“囊螢夜讀”?(“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這裡“練囊”的意思是什麼?(白色薄絹做的口袋。)“以夜繼日”的意思是什麼?(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讀出了什麼?(這個人很勤奮,讀書刻苦。)

2.“囊螢夜讀”的主人公是誰?課文還在哪裡寫了他的勤學刻苦?(車胤。“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

理解句子意思:從注釋來看,“胤”,晉朝人車胤。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恭”(謙遜有禮),“通”(通曉,明白);用組詞的方法理解“勤”(勤學,勤奮),“倦”(疲倦),“博”(廣博)。

3.從哪裡可以讀出他“囊螢”讀書的原因?(“家貧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組詞理解“貧”(貧苦,貧窮,貧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貧寒,常常沒有燈油來點燈。

4.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

5.出示課文插圖,指導學生看圖,說說插圖的内容。

出示句子: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結合插圖,理解“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說說這一句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

6.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在小組中交流。)

7.全班彙報:(車胤)家境貧寒,不能經常得到燈油(點燈,以便在燈下讀書)。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個螢火蟲,照着書本,夜以繼日地學習。

四、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

1.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出令你感觸深刻的詞語。

2.出示課文,劃分節奏,标注關鍵詞語。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指名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五、課堂小結。

1.拓展閱讀。

原文:晉之車胤,家貧,不常得油。然日則耕作,無以夜讀。遇夏月,乃以練為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勤學不倦。年長,博學多通,時人譽之。(譽:稱贊。)

小組合作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再讀一讀。指名讀。

2.齊讀課文。

3.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車胤或者自己說點什麼呢?(在條件如此艱苦的情況下,您堅持日夜苦讀,所以才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我也要向您學習。)

闆書設計

囊螢夜讀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

家貧/不常得油,

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

以夜繼日焉。

- 第二課時 -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吟一首《望天門山》導入,了解詩人李白。你還會背他的什麼詩?(《望廬山瀑布》《将進酒》)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與李白有關的文言文。(闆書課題)

2.齊讀課題,了解題目的意思。先看看“杵”的部首,猜猜這個字可能是什麼意思。(木字旁,可能是木棒。)對,一頭粗一頭細的木棒。那麼“鐵杵”是什麼呢?結合注釋:用來舂米或搗衣的鐵棒。出示圖片,大家看看圖,這就是鐵杵,老婦人要把它磨成一根針。

3.讓我們走進課文,去了解這個小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大家自己試着把課文讀一讀。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同桌交流。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鐵杵(chǔ) 還(huán)卒(zú)業

3.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逢、卒”,并在黑闆上的田字格中示範。(“逢”是半包圍結構,注意先寫“夆”,再寫“辶”。“卒”是上下結構,部首是“亠”,注意“丨”不能插到兩個“人”中間。)

4.自由讀文,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注意句子的停頓,讀通語句。

課件出示: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媪/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老師範讀,抽生讀文,小組賽讀,師生點評。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出示圖片,邊讀課文邊看注釋,可以在文中圈點标注,把課文讀懂,知道課文講了在什麼地方,誰,發生了什麼事。(闆書: 磨鐵杵 欲作針)

2.四人一個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注釋讀懂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在組内交流,組内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小組長記下來,等會兒在全班交流。

(師先講一句作示範,讓生明白怎樣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看部首猜字義:“媪”,部首是“女”,聯系前面的“老”,推測意思是老婆婆或老奶奶。

看字形猜字義:“曰”,外框是個口,裡面一橫像舌頭,舌頭在動,意思是在說話,即“說”的意思。

3.組織交流。先由小組長交流本組不懂的問題,再抽幾位學生說說整篇文章的大意。

我們可以用組詞的方法理解“世”,世間,世上;“傳”,相傳,傳說;“過”,路過,經過,趟過。

“感其意”的意思是什麼?(被她的意志感動。)“其”指的是老媪。

“問之”,指的是問誰?問什麼?(老媪。你磨鐵杵做什麼?)

古時的一個字,現在往往對應一個詞,古文語言更簡潔、凝練。

4.句式理解。

讀一讀,比較一下:A.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B.世傳李太白山中讀書。

A強調的是“山中”,B強調的是“讀書”。

5.繪聲繪色講故事。

磨針溪呀,在象耳山下。世傳呢,李太白讀書山中……

學生講述,師生評議。(可用多種方式講。可以用“評書”講法——話說,磨針溪,在象耳山下。當年李太白讀書山中……還可以用“說唱”講法,或者打着節拍誦讀。)

6.我們是采用什麼方法學習這篇文言文的?

課件出示:反反複複讀課文,聯系注釋講文意,讨論交流明道理。

7.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鐵杵成針”這個成語的意思?(将鐵杵磨成細針,比喻隻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學生齊讀。)

四、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

1.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出令你感觸深刻的詞語。

2.出示課文,劃分節奏,标注關鍵詞語。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媪/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指名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五、課堂小結。

1.讀了這個故事,誰能用“鐵杵成針”說一句話?

(課件出示)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2.通過學習本課,你們從課文中受到什麼啟示?(做學問要有恒心和毅力,隻要肯下功夫,就會取得成果。)

3.拓展延伸:老師給你們推薦幾篇文言成語小故事,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

闆書設計

鐵杵成針

磨鐵杵 欲作針

反反複複讀課文 聯系注釋講文意 讨論交流明道理

功到自然成

教學反思

學習文言文不在于逐詞逐句理解文意,而在于學法的領會和整體的感知。理解詞語時,可采用“換詞法”和“組詞法”。讓學生先猜再講,将一篇簡練的小古文擴成一篇生動的現代文,讓學生愛學、會學、樂學,并學以緻用。

(1)注重誦讀,培養語感。在誦讀中體會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内容。

(2)對課文不理解的部分提出質疑,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培養質疑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