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子第六十四章的主要思想

老子第六十四章的主要思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4:07:22

慎終如始,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文/胡豔傑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複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老子第六十四章的主要思想(老子第六十四章)1

讀後感:

第一層:“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這六句話的意思是:

事物安然未生變的時候容易持守,問題還沒有顯露迹象的時候容易解決;事物脆弱的時候容易分離,事物細微的時候容易散失。要在還沒有出現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要在還沒有陷入混亂的時候治理混亂。

根據韓鵬傑老師所講,這幾句話應該說的是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發生質變。因為積累有好有壞,這幾話說的應該是不好的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會發生不好的質變。比如說,一個人做了不好的事情,不知道悔改。慢慢地,他越來越膽大,做了危害他人的事。所以,在最初的階段,思想教育就很重要。再比如說,一個人有不好的習慣,喜歡暴飲暴食,不知道節制,時間一長,會危害到身體健康。所以,中醫才有“治未病”的說法。高明的醫生會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

因此,這六句話裡面,前四句話是講大家都公認的道理,說服力比較強。後面兩句“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是想要真正說明的意思。這句話是說給誰的呢?

韓鵬傑老師在《道德經說什麼》一書中說,老子的《道德經》言說的對象有三類。第一類是“士”,第二類是“王”,第三類是“聖”。

老子第六十四章的主要思想(老子第六十四章)2

第二層:“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這幾話的意思是:

張開兩臂才能抱得過來的大樹,是從細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從一筐土開始堆積起來的;千裡的行程,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有所作為的将會招緻失敗;有所執着的将會遭受損害。因此聖人無所作為,所以也不會招緻失敗;無所執着,所以也不會遭受損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這六句是我們在寫作中常常引用的至理名言,強調了積累的重要性。放在這個語境中,與後面的幾句話結合起來看,是在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一點一滴去積累的重要性。小樹是慢慢地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的,高台是一筐圖一筐土堆積起來的,路是一步步走的,飯是一口一口吃的。老子用一些現象來舉例說明事物都是由小發展到大,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否則,飯吃的太急,是容易消化不良的喲!“為者敗之,執者失之。”違反自然規律,強為、妄為就會失敗,執意把控就會失去。曾仕強先生說:如果你出于有心的作為,如果你老想這樣、老想那樣,那就很容易胡作亂作,很容易敗事。比如說,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其實也說明的是這個道理,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去做事,而不是胡亂作為。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聖人卻不是這樣。他們能遵循自然規律,所以他們永遠不會敗。

韓鵬傑老師在《道德經》一書中說:一個有智慧的領導者,“無為”,按照道德方式來作為,不妄為,不強為,不多為,有所不為,所以也不會有急躁冒進的失敗。“無執,故無失。”

老子第六十四章的主要思想(老子第六十四章)3

第三層:“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複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人們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時候使事情失敗了。(如果)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對待收尾,就不會使事情失敗了。因此,聖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從不重視稀有難得的貨物,聖人總是學習常人所不學習的,補救衆人所常犯的過錯,來輔助天地萬物的自然發展,而不敢妄加幹預。總結第三層的意思是:把“民”與“聖人”進行了對比,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慎終如始,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普通人常常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時候,放松懈怠,功虧一篑。曆史上這樣的事情有很多。自負的項羽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緻使楚漢之争的局勢反轉;荊轲刺殺秦王,差一點就成功了。《論語》十二章中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說明了“行百裡者半九十”功虧一篑的責任完全在于自己。普通人做不到是因為做事容易懈怠,沒有意志力。

聖人卻不是這樣。韓鵬傑老師在《道德經說什麼》一書中這樣闡釋:大家關心的是獲取利益的方式方法,而一個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領導者,應該有這種無功利之心。大家都針對“有”的東西,這有智慧的領導者得針對“無形”的東西:人的精神财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修養。這樣才能形成一種淳樸的風氣。

“學不學,複衆人之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聖人學習常人不學習的東西,不僅是因為他們喜歡思考,深入鑽研,而且因為他們的境界高,以身作則,使衆人都能夠主動去改變自己的過失,然後回歸于道,按照自然的規律去做,水到渠成,不敢強為、妄為,擾亂規律。

老子第六十四章的主要思想(老子第六十四章)4

在我看來,聖人想要的是常人不想要的,從不看重稀有難得的貨物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境界與常人不同。精神世界豐富的人,除了能做到“本自具足”之外,還能去影響他人、社會、國家。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這一章主要告訴我們三個道理:做事情要有遠見,應該防微杜漸,事情在量變還未達成質變的時候是最容易解決的;做事情要遵循規律,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要懂得慎終如始,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曾仕強先生說:讀完老子的書,應該要覺悟到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知識必須要把它轉化成德行。知識好不好,看它能不能轉化成德行。知識一旦轉化成德行,它的力量是無限大的,它可以複衆人之所過,它可以輔萬物之自然,那時候自然就可以無為而無不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