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歲時節令文化

歲時節令文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1 17:19:27

中國的傳統節日,其間無不蘊涵着陰陽時物盛衰的道理。元旦、上巳、端午、七夕、重陽等節,都是以奇陽立節,偶月則否,這其中就有扶陽抑陰的含義。至于像元夕以燈,花朝以花,中秋以月,全取望日,這其中也有講究時物之盛的道理。今天我們以明代宮廷節日為題,說說明代那些節日時令。

歲時節令文化(明代的歲時節令)1

元宵燈會

毫無疑義明宮中歲時節令生活,與民間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宮廷的特殊地位也導緻明宮的歲時生活必然帶有某些不同于民間的特殊性。再加之,明官歲時節令相沿,并非官外之人所能知曉,在某種程度上帶有一些神秘性。下面根據明官太監劉若愚的記載,詳細介紹如下:

正月初一,是正旦節。自年前臘月廿四祭竈之後,宮眷、内臣就開始穿葫蘆補子和蟒衣。各家都蒸點心,儲備肉類,以備春節期間一二十日之費。

三十日歲暮就開始互相拜祝,稱為“辭舊歲”。大飲大嚼,鼓樂喧鬧,以示慶賀。門旁植桃符闆、将軍炭,貼門神。室内懸挂福神、鬼判鐘馗等畫。床上懸挂金銀八寶、西番經輪,或編結黃錢如龍。檐楹插芝麻稈,院中焚柏枝柴,稱為“焴歲”。從歲暮、正旦開始,都頭戴“鬧蛾”,用烏金紙裁成,畫上顔色裝就。或用草蟲蝴蝶于頭,以應節日之景。有些則戴小葫蘆,其大僅如豌豆,稱為“草裡金”,二枚值銀二三兩不等。

正月初一五更起,焚香放紙炮将門栓或木杠在院子地上抛擲三次,稱為“跌千金"。飲椒桕酒,吃水點心,其實就是扁食,也即現在的餃子。在餃子裡偷偷包上銀錢一二,得之者以蔔一年之吉。這一天互相拜祝,稱為“賀新年”。

立春前一日,順天府在東直門外迎春,凡勳戚、内臣、達官、武土赳春場跑馬,以比較優劣。到了第二天立春之日,不論貴賤,都吃蘿蔔,稱“咬春"。又互相請吃宴會,吃春餅和菜。再用綿塞耳,取其聰明。

歲時節令文化(明代的歲時節令)2

祭祀祖先

正月十五日,是上元,也稱元宵,内臣、宮眷,都穿燈景補子蟒衣。當上元節時,宮中内官監火藥房就制造“奇花火爆”,花樣有蘭蕙、梅、菊、木犀、水仙之類,各色俱備。如在崇祯朝,每當上元節時,崇祯皇帝就下谕取水仙火爆點放,“閃爍如生”。

十九日,稱為“燕九”。這一日,内臣中好黃白之術者都遊白雲觀,向道士訪丹訣。自十七日至十九闩,禦前安設各樣花燈,開始撒去。

二月初二日,各宮門撤出所安彩妝。各家吃“熏蟲”。此食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攤為煎餅。清明之前,收藏貂鼠帽套、風領、狐狸等皮衣。

三月初四日,宮眷、内臣換穿羅衣。清明,又稱“秋千節”,宮人在頭上插帶楊枝。在坤甯宮後及各宮都安上秋千架。各宮的溝渠,都在此時給以疏浚。另外,宮内開始用席箔制作涼棚,用繩收放,以取陰涼。皇帝聖駕到回龍觀等處,賞海棠。四月初四,宮眷、内臣換穿紗衣。欽賜京官扇柄。

五月初一起,一直到十三日止,宮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補子蟒衣,門兩旁安放菖蒲、艾盆,牆上懸挂吊屏,上面畫天師或仙子、仙女執劍降五毒故事,一如年節時所用門神,一直懸挂一月,方撤去。初五日午時,飲硃砂、雄黃、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過水面。賞石榴花,佩艾葉,合各種藥物,并畫治病之符。皇帝聖駕親臨西苑,看龍舟競渡,或到萬歲山前插柳,看禦馬監勇士跑馬走解。明代宮中,最重端午之節。弘治年間,孝宗就在端午節時,親自撰寫一桃符,挂在便殿,上雲:“彩線結成長命縷,丹砂書就辟兵符。

歲時節令文化(明代的歲時節令)3

六月大日,原非令節但内府一般在這一天曬列朝實錄以及列朝的禦制文集。

七月初七,為七夕節,官眷穿鵲橋補子。宮中設乞巧山子,兵仗局預備乞巧針。

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甜食房進供佛波羅蜜。西苑做法事,放河燈。

八月,宮中開始賞海棠玉簪花。至十五日,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吃月餅,其席竟夜始散。此月蟹始肥,宮中舉行蟹會。宮眷、内臣吃蟹活洗淨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細将指甲挑剔,蘸醋蒜,用來佐酒。有人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之式,互相比巧。

歲時節令文化(明代的歲時節令)4

乞巧節

九月,禦前進安菊花。從初一日起,吃花糕。宮眷、内臣自初四日起,換穿羅衣和重陽景菊花補子蟒衣。九日,是重陽節,皇帝到萬歲山或兔兒山旋磨山登高。

十月初一日,頒曆。初四日,宮眷、内臣換穿纻絲。凡平時所玩賞的石榴等花樹,連盆一起放到地窖内。在這一月,始調鷹打獵,或者鬥雞。

十一月,百官傳帶暖耳。到冬至節這一日官眷、内臣都穿陽生補子蟒衣。在宮内,室中多畫綿羊太子畫帖。司禮監開始印九九消寒詩圖,每九日詩四句,從“一九初寒才是冬”起,到“日月星辰不住忙”止,全是一些普通俚語之類,而不是詞臣應制而作,更非禦制。至明末,開始換用新式詩句之圖,有二三種,但尚流傳未廣。此月,天已寒,每日清晨吃辣湯,吃生燠肉、渾酒,藉此禦寒。

十二月初八日,吃臘八粥。先期數日,将紅棗敲破泡湯,至初八日早晨,加上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于佛聖之前,并在戶牖、園樹、井、竈之上也放上粥供奉,然後一起吃粥。

十二月廿四日,祭竈,蒸點心辦年,競相購買時興綢緞,用來制作過年新衣。

三十日,歲暮守歲。從廿四日起,一直到第二年正月十七日止,在乾清宮丹墀内,每天白天都放花炮,遇到大風日,才停半日、一日,安鳌山燈,紮煙火,皇帝升座,伺候花炮;皇帝回宮,也放大花炮。如此等等才算把年過完。

唐代詩人李白雲:“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宋人蘇轼謂:“良辰美景,時時有之,但吾人無此閑戲耳。”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中國人都是在這些時令節日中,感悟人世之悲喜,生命之長短,從牙牙學語,到白發蒼蒼,一節一令都是歲月靜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