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他是初唐的一道光。
一篇《滕王閣序》,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照耀了初唐文壇。
他叫王勃。
天才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塑造。
王勃的父親,叫王福畤,人如其名,他是一個非常有福氣的人。
他有七個兒子,王勃是第三子。
有惹禍,連累自己的,還有給自己争光的。
王勃屬于哪一種呢?
兩種都是吧。
王福畤的父親,叫王通,是當時的大儒,教了一幫學生。
王家的家學淵源是極好的。
太原王氏,大家族,世代為官,家學淵源,王勃一出生,就在羅馬。
王勃較之父祖輩,有過之而無不及。
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顔師古注《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擿其失。《新唐書·文藝傳》
童年的王勃,也許是當時孩子的噩夢。
别的孩子一整句話可能還說不利索,王勃已經文采斐然,可以評點大師之作了。
優秀的人,總是會格外受到青睐。
第一個青睐王勃的人,叫劉祥道。
他是朝中新晉的宰相。
王勃奉上自己的文章,劉祥道十分驚喜,他立即向朝廷上表推薦王勃。
年僅17歲的王勃成為從七品的朝散郎。
17歲啊,未到弱冠之年就為官。
沒人懷疑,他的人生将大放異彩。
就是在此時,王勃的一位友人遠行,他寫下千古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面對離别,衆人傷感,唯有王勃,大筆一揮,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沒有離别之傷,隻有豪邁之情,成為離别的名句。
離别也能豪邁,這是年輕的王勃。
王勃開挂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在唐代,皇帝會選擇賢良的才子入王府,相伴皇子。
他們認為,有賢良的才子相伴勸誡,不起奪位之心,安分度日,于己于國,都是好事。
乾封二年(667),在吏部員外郎皇甫常的賞識下,王勃進入了沛王府。
沛王,是唐高宗與武後的第二子——李賢。
這一年,沛王12歲,王勃17歲。
李賢備受高宗和武後的寵愛。
一腳邁入帝後朋友圈,再走一步就到達巅峰了,隻問你羨慕不羨慕。
走在王府裡,面對着畢恭畢敬的仆從,王勃心裡有些飄飄然。
王勃頻繁地參與王府的聚會。
當時,非常流行鬥雞,王族也不例外。
李賢和弟弟英王李哲,非常喜歡玩鬥雞。
668年的一天,李賢和李哲,又開始了鬥雞遊戲,年輕的王勃見狀,發揮自己的特長,寫下一篇《檄英王雞》。
檄文,在古時,是聲讨敵人或叛逆的文書,很是嚴肅。
王勃輕易用于此,像開玩笑一樣,頗有些不得體。
沒多久,《檄英王雞》傳到了唐高宗的耳中。
皇帝震怒,在他看來,王勃挑動的是兩位皇子内鬥,現在是鬥雞,以後呢?
高宗腦中閃過父親,玄武門的血早就幹了,可心裡的血永遠抹不掉。
閃過他的哥哥們,那一場兄弟相争,午夜夢回時,也讓人膽寒。
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唐高宗大筆一揮,王勃被逐出了沛王府,并不準李賢再次任用他。
那一年,王勃20歲。
歡歡喜喜入長安,如今,倉皇狼狽出長安。
去哪裡呢?王勃很迷茫。
被天子所棄,天下之大,似乎也無容身之地。
王勃想走遠一點,他到了西南。
蜀州的風光真不錯,他時常登山遊玩,可心情,卻總是苦悶。
他想諸葛亮,誰不想像他一樣,輔佐一代明主,成就一代霸業呢?這一年秋天,王勃登山而望,感慨萬千,寫下一首詩:
長江悲已滞,萬裡念将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望着滾滾東流的長江,他真想随他們歸去,因為離家已經太久太久了。
更何況現在秋風吹拂,漫山遍野的黃葉,飛舞落下,更讓他思念家鄉。
再高傲的人,也會拜倒在故鄉面前。
在蜀州,他想家,他苦悶,他依然渴望在仕途中大展拳腳。
唯有在長安,能實現他的夢想。
三年後,他回到了長安,想通過科舉考試從頭再來。
可是,他是一個被皇帝拉黑的人,政審很難通過。
沒辦法,隻能走“偏門”。
王勃懂醫學,唐代的醫學辦法,掌握在道士和世家大族手裡。
好友陸季友提議:不如去虢【guó】州做一名參軍。
虢州在長安和洛陽之間,機會肯定較多。
王勃同意了。
他來到虢州,年齡漸長,可少年脾性卻未改。
恃才傲物,也許,是許多天才的毛病。
曾經擠進帝王朋友圈的王勃,對虢州的同事,沒什麼好顔色。
同事關系極差,有時候很緻命。
恰好此時,一名叫曹達的官奴私逃到了虢州,請求王勃相助。
王勃将他藏在自己的住所。
後來想想,覺得不妥,又怕被發現,将曹達殺死。
做完這一切,王勃有點懵,怎麼事情就到了這個地步。
現實沒有讓他接着懵下去。
唐代的官奴管理非常細緻,王勃的行為,按律法,殺人償命。
一切來得太過蹊跷,後世許多學者認為,王勃是被構陷的。
而做這一切的,應是他的同事。
真相,我們無法得知。
事實上,王勃迎來了悲慘的結局,還好,好運氣并沒有用完。
當命運将你打到谷底時,也許,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
同年八月,高宗和武後并稱天皇天後,天下大赦,王勃逃了死罪,被釋放,但官是當不成了。
經此一事,父親王福畤由京官被貶為交趾縣令。
交趾,在今天的越南。
路途遙遠,重山霧瘴,父親是否能撐着走到交趾,都是一個問題。
這一刻的王勃,也許,真的長大了。
他覺得對不起父親,他寫下長詩忏悔,卻又無可奈何。
王勃決定跨越千裡,探望父親。
675年六月,他從洛陽出發,九月到了南昌。
彼時,洪州都督閻伯嶼剛剛重修了滕王閣。
他邀請了許多賓客,王勃也是其中之一。
閻都督的想法很簡單,在衆多賓客面前,讓自己的女婿拿出準備好的文章,驚豔四方,博得美名。
想法很美好,不幸的是,遇上了王勃。
觥籌交錯,賓主盡歡,一切按預想中的進行。
閻都督抿了一口酒,滿面春風,站了起來:在座諸位,誰能做一篇《滕王閣序》呀?
沒人說話,他的心思,在場賓客誰不知道。
閻都督正準備招呼自己的女婿,一個聲音響起:我來試試。
他回頭,是王勃。
閻都督心中不爽,卻也隻能保持微笑,說:請。
心中怒氣實在難消,閻都督内心憤恨:“看你寫出什麼來”。
閻都督拂袖而去,美其名曰“換衣裳”,還不忘叮囑侍從:寫了什麼,馬上報與我聽聽。
王勃慨然而書: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瓯越。
侍從一邊報着,閻都督的臉色由不屑變為吃驚。
直到寫到“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都督拍案而起:天才啊。
他也不藏着了,馬上出來看王勃。
也許,他心裡在慶幸:還好沒讓女婿出來丢人。
至此,《滕王閣序》一出,滿座皆奇,無人争鋒。
人人驚豔他的才華,交口稱贊,可是,王勃,還是失落。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曾經的理想,如今,已經不能實現了,可心卻在隐隐作痛。
沒有在南昌作更多的停留。
到交趾探望了父親之後,王勃渡海北歸,途中溺水而逝。
耀眼的生命,戛然而止。
上天給了他卓絕的才華,卻隻給了短暫的生命,如夜晚中一閃而過的流星。
“初唐四傑”中,王勃走得最早,給後世留下無數的遺憾。
有人說,如果王勃不死,他将是另一個“李白”。
是啊,如果王勃不死,我們也許能看更多唐詩絕唱。
無人不惋惜王勃的早逝。
王陽明說:人生大病,隻是一“傲”字。
也許,從王勃一出生,就得了這個病。
優渥的家庭、天縱的才華、順暢的入仕,都給了他驕傲的資本。
在20歲之前,王勃不知道什麼是煩惱,一直被捧在雲端,又怎會謙虛的看向凡塵呢?
上天給了他天縱的才華,卻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學會與這個世界好好相處。
27年的生命,王勃留下太多太多絕唱,已經足夠了,可1300多年過去了,世人依然為那個絕世的少年歎息。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發布。作者:聶隐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