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水浒傳第三十三回解析

水浒傳第三十三回解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02:32:54

瓦罐湯是一道好湯,但“瓦罐之寺”不是一座好寺,——四個金字,都昏了。

瓦罐寺在先也是一座好寺,是一座已有年代的古寺,隻是雖是大刹,現在好生崩損。

“這個大寺,如何敗落得恁的?”

瓦罐寺原是一個十方常住,田莊又廣,僧衆極多。隻因被一個雲遊和尚,引着一個道人,來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沒的都毀壞了。這兩個無所不為,把衆僧趕出去了,田土盡都賣了,隻剩幾個老的走不動,隻得在這裡過。這裡深處山林,衙門又遠,便是官軍,也禁不得。而且這和尚和道人好生了得,都是殺人放火的人。

這兩個和尚和道人,一個便是生鐵佛崔道成,一個便是飛天夜叉丘小乙。

和尚和道士本是勢不兩立的。

道教是“中國制造”,土生土長的東西;“佛本夷狄之人”也,佛教“非中國之教”。中國的文化本是很包容的,那是因為能同化别人,但如果不能同化,也就不包容了。所以雖然道教的形成,比佛教的流入要晚,但兩者還是産生了沖突。

佛教是中國的皇帝請進來的,走的是上層路線;而道教起源于民間,走的是下層路線。所以佛教從一開始便得到官方的青睐。但道教的前身道家,在最初也深受官方的推崇。所以雖然佛教主張容忍,道教提倡無為,但為了得到官方的認可,便誰也不容忍,誰也不無為了。所以佛教與道教的紛争,不是空洞的教義之争,而是實質的利益之争。

這種紛争,在上則是上層内部之鬥争。因為皇帝之中,有些信佛,有些信道;大臣之中,也是如此。而且新朝立國,為了區别前朝,也往往信不同的教。所以佛道相争,互有上下。但中國的官方是常不喜歡民間的東西的,所以更多的是佛教處于上風。佛教取得了宗教上的主動權,被官方定為國教;也取得了經濟上的主動權,奪占了更多的田地,而有些原屬于道教。五台山就原本是道家的地盤,後成為佛教的道場。

而這種紛争,在下則是上層與下層之争。因為道教走的是民間路線,佛教走的是官方路線。一般喪葬做法事,官家請的是和尚,而民衆請的是道士。但,道教雖合乎民心,佛教卻享有權勢,民又怎麼鬥得過官呢,所以佛教在民間也取得了更多的支持,雖未真正深入到民心,但也在形式上被接受。佛教争得了更多的的信徒,也有更多的民衆做了和尚;而且,也開始搶奪道教的飯碗,和尚本是雲遊化齋的,現在等着施主送飯來,而道士則要走出讨生計了。

所以,和尚和道士是死對頭。——兩個湊在一起,不是朋比為奸,就是勾結為盜。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就聯手鎮壓了反抗的孫大聖;而崔道成和丘小乙,也合力霸占了瓦罐寺,趕走衆僧,擄掠村婦。

——然而,正像老和尚說的,“這兩個那裡似個出家人,隻是綠林中強賊一般,把這出家影占身體”;而正因為他們把這出家影占身體,披着羊皮而行狼事,所以才更可惡!

瓦罐寺,是崔道成和丘小乙狼狽為奸的場所,也是魯智深和史進并肩作戰的地方。瓦罐寺,使崔道成和丘小乙結下了“奸”情,也使魯智深和史進建立了友誼。開始兩人在渭州隻有一面之緣,後來魯智深在赤松林遇見了史進,然後二人合力,這一對朋友殺死了崔道成和丘小乙這一對朋友。後來魯智深上了梁山泊,又去叫史進來入夥。聽說史家兄弟被華州賀太守拿了,便獨自去救史進,結果自己也被捉了。

水浒傳第三十三回解析(說水浒第八回瓦罐寺)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