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李小可在黃山寫生
“實者”的穿越
李小可 與“水墨家園”散記
文|吳洪亮(北京畫院院長)
Part 3
水墨家園—黃山
“黃山歸來不看嶽”是中國人對于黃山的評價。的确,黃山的美最能表達中國人對于山水氣質的認知。
李小可說:“我覺得它跟中國的水墨好像有一種本質性的契合。就是說,這個山還是很具象的,但又千變萬化,就跟水墨的黑白一樣,這黑白能承載無限的想象和空間變化。如果你能夠走進去,能把它與傳統和現實生活銜接起來,就會幻化出一種無限的表現空間。”
李小可 雲山
設色紙本
70×68.5cm 2011年
款識:雲山,辛卯小可。
钤印:李小可印、有無之間。
因此,黃山使太多文人墨客留下詩句與墨迹,以至于面對這樣一座被人化的山,會生出無可說、無可畫的感慨。然而,李小可還是選擇了黃山,因為他與黃山的确淵源深厚。
李小可 聽泉
設色紙本
70×46cm 2011年
款識:聽泉,辛卯小可。
钤印:李小可印。
早在1978年他即陪父親李可染來到黃山寫生 ,甚至在這裡巧遇了日本藝術大師東山魁夷。之後又和周思聰、盧沉等藝術家多次到黃山寫生。如今,他擔任黃山書畫院的院長,畫黃山既是緣分更是責任了。
而對黃山題材的創作,他淡淡地稱其是在補課。補面對造化時,寫出他對自然感知的領悟課,補面對前人創造的傳統課,由此建構自己對黃山的“重新認識”。
1978年,李小可與父親李可染在黃山
1986年,李小可随盧沉、周思聰等人在黃山寫生(左一:李小可、左三:盧沉,右一:周思聰)
小可老師常說“學步問道”“以學為進”恐怕就是這個意思。
這裡的“學”不僅是向傳統、向前人學,更重要的是向自然造化取寶,而這一行為本身也是某種傳統,隻是小可老師的“師造化”走得更遠。
小可老師對我說過一句很精辟的話:“經典的東西把握不住,反而會成為你的弱點。”
因為那些傳統程式化的語言太過豐厚,要為我所用是難的,而身在其中,又要表達自己審美的特殊性,必須找到突破的途徑,這也不僅僅是“進去”和“出來”的問題。
李小可 禅寺雪
設色紙本
70×70cm 2016年
款識:禅寺雪,丙申小可。
钤印:小可、神韻、有無之間。
面對黃山,李小可試圖用畫筆穿越經典,将黃山這座被人文化的對象,再次激活,通過畫面活化被固化的黃山。他與可染先生一樣,依然從寫生入手,搜尋着那些最直接的感動。
比如,他深為徽派建築中的黛瓦的細膩與繁複所觸動,他就不會輕易地一筆帶過,而是将那些細碎的瓦片一片片畫出來,這樣的耐心是對自己情感與發現忠實的紀錄。複雜的瓦與簡約的白牆所形成的對比,自然會給畫面注入更為充分的情感。
2017年,李小可在黃山天都峰寫生
2016年,李小可在雪後的黃山始信峰留影
2011年,李小可與妻子劉瑩在安徽寫生
在此基礎上,生成的寫意,也就成了有源之水。從他近兩年的寫生以及作品的轉化過程中,我們已然可以看到李小可對黃山的闡釋明顯形成了兩種方式。一種方式,以線條為主。具有代表性的《黃山歸來不看嶽》與《黃山天下無》兩幅作品,一橫一豎,皆是山勢雄渾,層層疊疊,作品重在強化山與山的穿插,重在體現線的力量與苔點的厚度,而少了雲霧的缥缈,去了奇峰的妖娆。
2012年,李小可創作七米巨幅作品《黃山天下無》
李小可畫案
▼請手機橫屏欣賞
李小可 黃山天下無
設色紙本
145×729cm 2012年
款識:黃山天下無,壬辰春月小可畫于黃山觀瀑樓。
钤印:李、小可、問道、在精微、踏遍青山、有無之間、水墨家園。
李小可 黃山歸來不看嶽
水墨紙本
301×124cm 2011年
款識:黃山歸來不看嶽,辛卯小可畫于觀瀑樓。
钤印:李、小可、神韻、墨聲、在精微、黑白天地、踏遍青山、水墨家園、有無之間。
而在今年,我看到李小可筆下的黃山有了另一種面貌。他開始在線條的基礎上再次出現了“染”的成分,甚至那些被概念化的苔點開始有了更多表情,從黑到白的層次也越加豐富。
此時的黃山開始在堅實的骨骼上,生出了豐盈的、婀娜的、溫潤的柔情。《雨後雲山》《皖南雨後》更借助了雨的氣息,而将徽州的景緻情感化了。因此,
李小可筆下的黃山,已然不是梅清的黃山,不是漸江的黃山,更不是李可染的黃山,開始令觀者領略到頗具厚度的李小可的黃山。
李小可 徽村
設色紙本
69×69cm 2014年
款識:徽村,甲午小可。
钤印:小可、神韻、水墨家園。
李小可 蒼岩墨韻
水墨紙本
137.5×70cm 2017年
款識:蒼岩墨韻,丁酉小可。
钤印:小可、神韻、在精微、有無之間、踏遍青山。
北京、雪域高原、黃山,傳統與當代,李小可穿越其間,體驗着、表現着。他是一位走遠路的藝術家,他的藝術有幾分慢熱,其風格甚至在近年還在緩緩地變化着。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去探望他時,常會有些新鮮的發現。
李可染先生曾說“千難一易”,能去直面“千難”需要一個“狠”字,對畫面,對自己,李可染先生是這樣做的。
如今的小可老師不僅在生活的體驗以及他的作品中彰顯了這個“狠”字,而且他恐怕已然翻越了“千難”而開始體驗創作的“一易”了,他甚至在觸及水墨“程式”的妙處。
李小可 天都迎客
設色紙本
180.5×96.5cm 2020年
款識:天都迎客,庚子夏可畫。
钤印:小可、神韻、墨天、有無之間。
正如他自己所說:“‘水墨’是我藝術生涯選擇的主要語言方式,也是緣”,更是李小可的宿命。
他任命于自己家庭的熏染,任命于用墨筆描繪“水墨家園”。這樣的家園是将那些傳統、那些自然造化、那些個人的感悟以及視覺的經驗融為一處的文化家園,一個“實者”建構的家園。
2012年,李小可在創作
李小可生前最後一幅作品《黃山》(未完成) 2021年
- 完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