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保護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典範?來源:人民日報 清晨,湖北省武漢市沉湖濕地蘆葦搖曳,透過高倍望遠鏡,一隻白羽大鳥出現在視野中“是卷羽鹈鹕”濕地保護志願者楊睿興奮地說卷羽鹈鹕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已連續兩年來沉湖濕地“報到”,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濕地保護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典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來源:人民日報
清晨,湖北省武漢市沉湖濕地蘆葦搖曳,透過高倍望遠鏡,一隻白羽大鳥出現在視野中。“是卷羽鹈鹕!”濕地保護志願者楊睿興奮地說。卷羽鹈鹕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已連續兩年來沉湖濕地“報到”。
被譽為“水鳥天堂”的沉湖濕地,是武漢衆多濕地中的一個。武漢擁有165條河流、166個湖泊,濕地面積達16.2萬公頃,占全市面積的18.9%。11月5日至13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在武漢舉行。
2020年3月,在浙江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考察時強調,要堅定不移把保護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保持濕地生态和水環境。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
武漢深入學習貫徹生态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關于濕地保護的重要指示要求,完善濕地保護地方立法,持續加強濕地生态保護修複,全力将城市濕地打造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空間,濕地生态全面向好。
嚴格管理,确保濕地面積隻增不減
夜色沉沉,武漢市蔡甸區蘆葦管理總站站長李勝斌和同事騎上摩托車出發了。他們沿着近20公裡長的沉湖濕地洪北大堤巡護,時而下車步行到蘆葦蕩深處仔細查看。
李勝斌告訴記者,為打擊非法捕撈、防止人為破壞濕地,他們經常在沉湖濕地開展不定時、不定點的巡護。
沉湖濕地位于武漢市蔡甸區西南部,總面積17.4萬畝。過去,由于圍湖造田、圍網養殖等人類活動,湖泊、灘塗生态系統遭到破壞,水質一度為劣五類。
“前些年,我們管理總站主要從事蘆葦的生産經營,還經營魚塘,種植油菜等,對濕地生态造成不良影響。”在沉湖濕地工作了29年的李勝斌坦言。
2010年,《武漢市濕地自然保護區條例》出台,明确禁止在保護區内實施以挖塘、填埋等方式破壞濕地等行為。2013年,《武漢市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态補償暫行辦法》出台,每年安排1500萬元,對因保護濕地和野生動物而遭受損失的農戶和單位實行分類補償。
“我們第一年就領到了100多萬元補償金。”李勝斌說,在政策引導下,蘆葦管理總站逐步退出蘆葦經營和農業種植、養殖,2019年正式合并到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從濕地開發者轉變為濕地守護者。
近年來,武漢陸續推出《武漢市濕地保護修複制度實施方案》《武漢市濕地保護修複總體規劃(2019—2030)》等政策文件,将全市5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和10個濕地公園納入生态保護紅線範圍,建立濕地保護修複獎勵機制和濕地損害終身追責機制,确保濕地面積隻增不減。
建設武漢四環線時,為給20餘個濕地湖泊讓路,綜合裡程增加6公裡;漲渡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控制每日遊客數量……完善制度規範,加強保護管理,保護濕地逐漸成為武漢幹部群衆的共識。
系統施治,推進濕地生态修複
漫步在武漢市東西湖區的金銀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人行步道上,一個個湖邊塘清澈見底,“水下森林”中魚兒暢遊。在濕地公園北側的湖面上,數十名水務工作人員正在種植水草。
“我們正實施金銀湖水質提升工程,通過對湖泊局部清淤疏浚,種植苦草、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投放底栖動物和魚類等,修複湖泊生态系統,提高湖泊自淨能力。”東西湖區水務和湖泊局排水科工程師宋暢介紹,預計工程完成後,金銀湖水質将逐步恢複到四類。
金銀湖國家濕地公園是武漢市面積最大的城市濕地公園之一。“金銀湖由東大湖、上金湖、金湖、銀湖、下銀湖等8個湖泊組成。”金銀湖公園管理處主任龍明華介紹,前些年,由于圍墾、養殖等人類活動,湖泊之間的連通渠道被堵塞,加上周邊面源污染,金銀湖水質一度變成劣五類。
近年來,武漢市強化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因地制宜采取水體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複、動物保護等措施,組織實施了水系連通等生态修複項目,努力讓城市濕地恢複原貌。
2015年,金銀湖水系連通工程竣工,通過在水系内湖泊之間增設、整修節制閘與拆除圍堰、疏通“毛細血管”等方式,各湖泊得以重新連通。同時通過泵站不定期将漢江水引進金銀湖,提升了湖泊水質。
“内外兼修”,綜合施策推進湖泊生态修複。“金銀湖沿岸以居民區為主。”宋暢說,2017年以來,政府部門對沿湖38個小區實施雨污分流等改造,全面控制外源污染。同時,啟動金銀湖公園水生态系統修複專項工程。
近年來,武漢在沉湖、漲渡湖、上涉湖等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全面實施水系連通、退養還濕和生态修複工程,拆除原有魚塘、藕塘等圍埂,栽種水生植物,濕地生态功能逐步恢複。2017至2021年,武漢市累計投入濕地保護修複資金9.65億元,共退漁還濕9.5萬畝、退耕還濕1萬畝。
生态惠民,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空間
“江灘生态越來越好,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美。”70歲的退休工人趙志剛時常來到武漢青山江灘,用相機記錄四季江景。
曾在武鋼集團有限公司工作的趙志剛,以前常到江邊倉庫提貨。那時,不到8公裡的武青堤遍布29個工業碼頭,“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不僅環境差,還存在防洪隐患。”
2013年,武漢市啟動武青堤江灘綜合整治工程。關停拆除全部碼頭,在土堤内埋入14米深、60厘米厚的連續防滲牆,堤頂到江邊護岸頂部之間設計為自然過渡的生态緩坡,并修建綠道和濱江公園。“這不僅提升了防洪能力,還擴大了濱水面的綠化空間。”武漢生态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觀設計師熊穎介紹,江灘還采用“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打造了多處“雨水花園”小微濕地。
漢口江灘、武昌江灘、青山江灘、洪山江灘……近年來,武漢市持續實施“兩江四岸”江灘綜合整治工程,累計建成長79.65公裡、面積為831公頃的江灘公園,江灘濕地成為集防洪、景觀、休閑、健身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生态空間。
“東湖綠心”是武漢城市濕地的另一張名片。2015年以來,武漢依托東湖自然風貌,分三期建成了總長101.98公裡的環湖綠道,全天候、全時段對遊人開放,被聯合國人居署列為“改善中國城市公共空間示範項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小微濕地23處、各類公園380個、綠道1210公裡,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04平方米。
濕地生态全面向好,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武漢濕地栖息的野生動物數量已達43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6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