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威馬ID,遵循的是一套「ID 賬号」的理念,ID 便是連接車輛和網絡生态的鑰匙。你一上車,車輛會通過人臉識别比對雲端的 ID 信息判斷你的身份,未經授權的話,車輛會自動進入隐私模式進行自我保護。
隻要通過專屬的賬号,車主就能獲取個性化的服務,無論是車内設置還是後期服務,賬号很重要。威馬稱之為 Living ID,它會記得你導航路線、智能設備、影音娛樂等所有個人喜歡。這都得益于 Living ID 背後一套名為 Living Flow 的響應機制,它完全由數據驅動,并會持續成長優化。這套機制的存在就是為了協同各個軟硬件功能進行組合,主動響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車輛狀态下,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務。通過數據積累,系統會不斷學習,持續優化,也就是所謂的「越用越靈」。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用戶在駕駛中不會因為觸屏取代了實體按鈕而分散更多的注意力。這樣的交互方式在汽車乃至數碼設備上都不多見,屬于威馬設計師的一點小心思。當然,交互不止在車内,設計師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哪怕是車标都成為了交互的媒介。威馬稱之為 Living Mate,例如當車充電時,車标會通過燈光變化給你反饋顯示充電的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