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秦皇島 奮進新時代##我是大美河北推薦官##微遊河北##河北文旅看圖識景#
“長城我來啦——”7月3日,秦皇島日報社小記者和青龍隔河頭小學的貧困生代表共45人來到了萬裡長城第一山——角山,他們一起爬長城、做遊戲、學知識,宣誓做小小長城保護員。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志願服務宣誓。
7月5日是“河北省長城保護日”,也是“秦皇島市長城保護日”,為了迎接這個日子,山海關區旅遊文廣局、秦皇島日報、市福利發行管理中心聯手組織了研學活動。山海關區旅遊文廣局黨組副書記、山海關區長城學會會長郭穎變身為郭老師,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長城保護實踐課。
山海關區長城學會會長郭穎在角山長城給小朋友們講述長城故事。
7月10日下午,秦皇島圖書館的30餘位小讀者在山海關區開展了“傳承中華傳統 赓續長城精神”長城遊學活動。在山海關長城博物館,講解員為孩子們講述了萬裡長城的曆史,一段段鮮活的曆史故事,一個個銘記于心的人物典型深深地烙印在孩子們的腦海裡。在天下第一關,小讀者們誦讀了多篇與長城有關的經典名篇,大家同唱國歌,铿锵有力的歌聲感染了在場遊客。
小讀者參觀山海關長城博物館。
小讀者在天下第一關城樓下朗誦《沁園春·雪》。
為了提高孩子們對長城保護工作的認識,山海關長城志願保護隊隊長張鵬給大家分享了長城保護的意義和作用,他向同學們發出了邀請:“大家都知道,我們人會生病,長城也會生病。長時間的風吹、日曬、雨淋和人為破壞會讓長城受傷、損壞。長城是我們華夏的精神象征,守護長城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應該做的事情,歡迎大家加入保護長城的隊伍。”
拼出長城畫卷,說出心中願望。
山海關區的長城保護工作一直居于國家前列,曾開創了多項先河。郭穎介紹,1952年我國的第一次長城修繕就在第一關;山海關區第一個建立了地方的長城保護組織——中國長城研究會,第一個啟用社會捐款修繕長城,第一個建立了長城保護員制度;7月1日成立的長城保護法庭也是國家首創。從1952年至今,山海關共進行了78次長城修繕,投資8.8億元用于長城保護,有效保護了從老龍頭到角山的長城的完整性,這也是山海關能夠成為國家長城文化公園示範段的基礎保障。目前,山海關的長城保護工作已經升級到2.0版,保護員隊伍越來越年輕化,利用網絡、無人機等現代工具進行巡察保護,形成了高科技、立體化的高效管理網絡。
“盡己所能保護長城、宣傳長城,做無愧于長城的傳人。”孩子們跟随守望人大聲宣誓,聲音雖稚嫩卻響亮,在燕山的映襯下,在長城的見證下,“愛我中華,護我長城”的種子撒入孩子們的心田,長城守望沒有終點。
來源:秦皇島新聞網、光明日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