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下鄉記500字?□ 本報記者 杜輝升 紀偉本報通訊員 徐俐莉 劉豔,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知青下鄉記500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 本報記者 杜輝升 紀偉
本報通訊員 徐俐莉 劉豔
“今天帶大家逛一逛我們的菊花園。這裡是張家圍子村的菊花産業園,你看,這邊菊花基本上已全部盛開,滿園盡帶‘黃金甲’。”1月10日,在莒南縣澇坡鎮的一座菊花大棚裡,徐燕正通過手機直播菊花盛開的美麗景象(如圖)。
直播賦能,讓傳統産業插上了“電商翅膀”。通過直播平台,徐燕每天都能接到來自天南海北的網絡訂單。“我們通過自媒體創作,來展現真實的農村生活,讓粉絲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産品。”徐燕說。2017年,大學剛畢業的徐燕和丈夫牛效欣來到莒南,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對口專業創業,通過流轉土地,在張家圍子村的荒地上建起了菊花産業園。剛開始在村裡種菊花時,當地老百姓都稱呼他們“那倆大學生”。徐燕說:“可能稱呼裡包含着對大學生的期盼,在這個偏僻的小村莊,幾乎看不見像我們這個年紀的年輕人。老百姓說,他們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離開農村,而我們卻一股腦地沖進來。”
創業期間,他們積極與當地村民進行交流,學習他們的種植經驗,再融合新的種植技術和種植理念,生産優質農産品。經過近4年的堅持與發展,兩人為村裡引進10餘種食用、茶用菊和8種顔色的觀賞菊,總面積近百畝。
深入農村也讓兩個大學生對農業發展有了許多新認識。剛開始,兩人覺得農民之所以掙不到錢,是因為種植技術不過關,直到兩人在村裡買到了1塊錢10斤的桃子才發現,即使桃子很好吃,但在村裡卻隻能賣一毛錢一斤,連人工費都賺不出來。經過和當地村民細聊之後才知道,雖然桃子産量比往年要高,但是後期由于批發商收貨不到位,導緻滞銷。但農民自己又沒有其他的銷售渠道,隻能在路邊或集市上賤賣。盡管已經以極低的價格銷售,但銷量也很不樂觀。經過這件事情,徐燕他倆意識到,銷售才是困擾農民的最大難題。
當時正值自媒體電商興起之時,徐燕和牛效欣便積極投身于自媒體創作,展現真實的農村生活,宣傳農産品。一方面,想幫助農民将農産品宣傳銷售出去;另一方面,想把控好農産品的品質,将最好的農産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通過展現與農民之間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當地優質農産品,幫助當地農民增加收益。
朵朵菊花在讓荒地變成“寶地”的同時,也帶動了一方産業發展。在當地政府資金和政策的雙重扶持下,徐燕和牛效欣努力在菊花深加工上挖潛力,實行産業化發展,将菊花與農業、旅遊、扶貧、文體、互聯網相融合,讓特色經濟作物更顯成色。“将最好的農産品送到每一位顧客手中,既讓更多的人了解當地優質農産品,也幫助當地農民增加收入。”
“花型飽滿、顔色正、味道甘甜”是顧客對這裡菊花的一緻評價。通過直播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認可了園子裡的菊花産品。産品不愁銷路,産業做精做優,更是讓周邊的村民有了就業的好去處。
“打枝子、采花、擺花、烘烤,一天閑不住!如果忙的時候,還要加班,加班費還另算。”50歲的範傳花在菊花産業園工作了大半年,每天工作8小時,她很适應也很滿意,“活不是很累,又有錢掙,跟以前相比,日子真是翻了個個兒,心裡踏實、高興。”像範傳花一樣的長用工,這裡還有10人左右,農閑時能增加到20餘人,采花期更是能達到40人,可實現人均增收5000元。
張家圍子村菊花産業的發展隻是莒南縣特色農業産業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莒南縣加速實施鄉村振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盤活各類農業資源,特色産業多點開花。新提升發展優質農産品基地3.3萬畝,總面積達62萬畝,成功争創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新增中國馳名商标1個、國際商标3個,新認證綠色食品2個、畜牧無公害産品3個,全縣“三品一标”認證總數達169個。
來源: 大衆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