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動腦筋,你能想起蘇轼的幾首奇詩?本文即将分享他最經典、最神奇的7首詩,每首都不拘一格、别具特色,令人歎為觀止。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詩奇在何處?一是這是一首比較少見的六言詩;二是此詩中蘇轼用短短24個字概括了他的一生;三是這是一首題畫詩,而畫中人恰恰是蘇轼自己。當時李龍眠(公麟)畫了一幅蘇東坡的畫像,将它放在金山寺中,後蘇轼遊覽金山寺,看到自己的這幅畫像,就題了此詩。
這是一首“自嘲詩”,蘇轼因為作詩“旁讪朝廷”獲罪貶谪黃州,後又貶谪惠州、儋州。在這三個地方,蘇轼度過了長期的貶谪生涯。
貶谪本是悲慘經曆,但作者為什麼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呢?難道他的功業就是被貶?其實這既是灰色幽默,又是恬淡樂觀和看得開,更是奮勇抗争,作者仕途坎坷中的不屈精神令人贊歎,這就是人格魅力。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于君指上聽?
這首詩奇在何處?一是此詩出現多個重字而不覺其害;二是利用兩次反問,語句既有諧趣、理趣又有詩意;三是富有哲理,以日常事物說法,令人無法反駁。
此詩說理精準,有琴而無人,琴本身自然不能發聲;有人而無琴,人的指頭同樣也不會發聲。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哲學命題,世間萬事萬物是相互關聯、互相依存、相互配合而存在的。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誰能像蘇轼如此有詩意而又令人無法反駁地表達出來呢?
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這首詩奇在何處?一是對比鮮明、強烈,增強說服效果;二是詩句中有雅有俗,雅俗共存于一詩;三是詩意地表達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此詩歌頌風雅高節,批判物欲俗骨,尾句化用“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詩句,指出有些人貪得無厭,既想升官、發财,又想升仙,這隻能是癡人說夢而已。
溪聲便是廣長舌,
山色豈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
他日如何舉似人。
這首詩奇在何處?奇在這是一首“無情說法”的禅詩,是蘇轼經過一夜深思而陡然領悟所寫。
當時蘇轼遊覽廬山,晚上宿于廬山東林寺,與東林寺住持常總長老相談甚歡,最後談到“無情說法”,即山水樹木等無情之物也會說“法”。
談完後蘇轼躺在禅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回想起“烏台詩案”和仕途坎坷,不禁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複,直至天明,他忽然領悟,而寫此詩。
這首詩寫“無情說法”,意思是谷溪之聲便是佛尊絕妙的說法,水光山色就是佛的清淨化身。我夜裡領略到無數偈文的精妙真義,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訴别人,可這些真義如此高深,我如何才能跟别人講清楚呢?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别無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首詩奇在何處?奇在首尾兩句一模一樣,一個字都不差,但表達的意思卻一點也不一樣。
這是一首哲理詩,第一句中的“廬山煙雨浙江潮”指未見之前的景物,是“高大上”的象征,在心裡充滿無限向往,屬于“神”的範疇。
尾句中的“廬山煙雨浙江潮”是見到之後的景物,是指“廬山煙雨浙江潮也不過如此而已”!向往之景或崇拜之物見到之後,失去神秘感,跌下神壇,屬于“人”的範疇。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仆人眼裡無英雄”、“距離産生美”。很多“神奇”的事、物之所以“神奇”,是因為“距離”的緣故,當距離沒了,神秘感也就消失了。想想看,你心中的“女神”或“白馬王子”,會是你身邊你最熟悉的那位嗎?
十八新娘八十郎,
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
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首詩奇在何處?奇在用精準的比喻,用诙諧、幽默的語句,詩意地寫出一個“老牛吃嫩草”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是在曆史上真實發生的。
北宋著名詞人張先,曾寫過很經典的三句詞:“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墜飛絮無影”,三句各含一個“影”字,因而他獲得“張三影”的美稱。
張先不僅詞寫得好,而且很能活,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竟然活到了88歲,據記載他“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他的“不衰”有事例為證,張先快80歲時娶了一位18歲的美女為妾,轟動一時。
蘇轼是張先的好友,某次參加張家的家庭宴會,白發蒼蒼的張先攬着小妾意氣風發、洋洋得意,當場賦詩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
卿是紅顔我白發。
與卿颠倒本同庚,
隻隔中間一花甲。
年輕的小妾羞紅了臉,而在座的蘇轼也不客氣,當場賦詩一首,就是這首“奇詩”《戲贈張先》。此詩诙諧、幽默、貼切、生動,“一樹梨花壓海棠”更是成為千古麗句,一直流傳到今。
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奇在何處?奇在這是一首别出心裁的諷刺詩,蘇轼像訓兒子一樣諷刺、鞭撻了那些不學無術、陷害他人的王侯将相們。
蘇轼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但卻命運多舛,屢遭他人陷害和猜忌,屢遭貶谪,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烏台詩案”。
蘇轼對陷害自己的高官憤恨不已,他通過此詩告訴兒子,你不要像我這麼聰明,否則将和我一樣會被嫉恨,會被聰明耽誤一生的,最終難有好下場。我甯可你又蠢又笨,這樣才能平平安安地當個宰相啥的,才能無災無害的度過一生。
蘇轼是不是老糊塗了?“愚且魯”怎麼能到公卿呢?這就是此詩的“奇”之處。這是一首隐藏極深的諷刺詩,蘇轼借此諷刺當朝權貴毫無才能、又蠢又笨,隻懂陷害别人。隻有這樣愚笨的人才能高居公卿之位,才能無災無難,才能不被人陷害。
蘇轼真是奇才,“嬉笑怒罵皆文章”,此詩諷刺得入木三分啊!
蘇轼最精彩的7首奇詩分享完了,每首都很獨特,除了蘇轼,誰還能寫出這樣“又奇又好”的詩呢?
朋友們,讀完本文有何感想?最欣賞蘇轼的哪首奇詩?歡迎各抒己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