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法造紙流程及原理

古法造紙流程及原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03:45:58

古法造紙流程及原理(古法造紙千年傳承)1

“以前,在我們興旺村,祖祖輩輩、家家戶戶都是以制作白皮紙為生,我是從16歲就開始制作白皮紙。八十年代,我們生産的白皮紙很受歡迎,大多銷往威甯。現在,隻剩三四家了。”日前,在位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合水鎮興旺村的貴州古法造紙生态博物館見到了67歲的傳統造紙技藝傳承人蔡文舉,見有客來,他打開了話匣子,介紹起古法造紙技藝來。

為了不讓祖輩傳下的技藝失傳,多年來,蔡文舉一邊堅持造紙,一邊靠務農維持生活。每當有來客,他總會興緻勃勃地向大家介紹造紙技藝。

時光追溯至明代洪武年間,精通造紙術的蔡倫後代因躲避戰亂,途經興旺時,見此地山巒層疊、森林茂密,溪流清澈見底、純淨無塵,是造紙得天獨厚的一塊寶地,遂決定在此定居,興建作坊、水碾、窖子、水碓,蔡倫古法造紙得以在梵淨山西麓沿河一帶生根發芽。這門手藝從祖輩手裡一代代傳承下來,至今已有15代人的曆史。

沿着印江河兩岸居住的木臘、坪樓、興旺、坪樓、大昔村,鼎盛時期從事造紙生産的有六七百人。興旺村上寨組的蔡文舉便是其中一個,從小就耳濡目染就掌握了古法造紙工藝,從選料、打漿到曬紙等,整整七十二道工序全由手工制作。正因如此,用蔡倫古法造紙工藝生産的白皮紙,柔軟、韌性好、防蛀,利于永久收藏保存。早在清末民初,就因紙質優良享譽四方,諸多書法家、畫家也對其情有獨鐘,著名書法家嚴寅亮常喜用白皮紙,還廣泛用于契約書寫、花燈制作、清明祭祀等。

但在2000年後,随着時代的發展,機器造紙的興起,使古法造紙受到巨大沖擊,大量的作坊被遺棄。

“以前,村裡各家各戶都以造紙為生,一年有10個月都在生産紙,造紙是個力氣活和耐心活,工序繁雜耗時長,從采集原料到晾幹構皮、蒸煮、打漿等各道工序都需要盡心盡力,每個作坊至少要兩個人才能加工,随着花樣繁多的機器紙張進入市場,這門手藝掙不了錢,大部分會造紙的手藝人都改了行,出去打工了。”蔡文舉感歎。蔡文舉見證了印江白皮紙的興衰變遷。如今,他最大的願望便是希望這門古法技藝能夠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一技藝。

為進一步做好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揚,2005年,印江将合水古法造紙作為文化旅遊資源納入該縣文化旅遊發展規劃。2010年,該縣對興旺上寨、下寨、木臘橋頭三個生産作坊區的76個作坊建築及設施進行原真性維修。2012年9月,合水古法造紙工藝被命名為中國民間古法造紙藝術之鄉。2014年,貴州傳統造紙生态博物館建成,坐落于流經蔡家坳與木臘村之間的木黃河南岸,包括館内展示、古法造紙作坊區及作坊遺址群。館内設有造紙工序流程展示廳、古法造紙實物展示廳、蔡倫祖師像等,在此可詳盡地了解到古法造紙的方方面面。蔡文舉、田儒林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饒昌書、饒景科、曾長喜被命名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我已經把技藝傳給兒子媳婦,隻要有需要,他們随時可以制作,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來學習、傳承這門手藝。”蔡文舉說。

夏日的陽光傾灑在大地上,來到古老的造紙作坊群,20來間草棚沿河而搭,傳遞着千百年來的文明瑰寶。穿村而過的涓涓細流,潺潺的流水奔向遠方,悠悠旋轉的水車,岸邊鵝卵石堆砌而成的低矮草棚,讓人恍惚間跨過千年時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